中方的一纸禁令,卡住了日本的“咽喉”,威力更大的“王炸”,还在后面等着。
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中方有理由做出反应,暂停了进口日本水产品。当然,中方的要求有理有据,毕竟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前提,是日方能够履行监管责任,保障产品安全,日方没能履行承诺,责任在谁一目了然。更何况,由于高市早苗的倒行逆施,日本水产品在中国会有市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事的导火索说白了就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那番糊涂话。她公然宣称 “台湾有事” 可能构成日本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 “存亡危机事态”,明晃晃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就算中方严正交涉了,她还嘴硬说这话符合政府立场,压根不打算撤回。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口误,历届日本首相都躲着这种敏感话题,她倒好,直接捅破了窗户纸,别说中国民众气不过,连日本国内都炸了锅,前首相石破茂都忍不住说这打破了历来的谨慎态度,名古屋的教授更是直言再闹下去中日关系要彻底没法挽回了。
有人说中方反应太强硬?那是没看清前因后果。早在 2024 年 9 月,中日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签过共识,日方当时拍着胸脯承诺要履行监管责任,提供技术材料,保障水产品安全,这才是中方考虑恢复进口的前提。
![]()
结果呢?承诺全成了空头支票,中方要的技术材料拿不出来,核污染水排海还在变本加厉,从每天 3800 吨提到 5000 吨,监测数据还只挑 64 种核素测,那些半衰期长的剧毒核素压根不提,连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都承认有局限性,没法保证绝对安全。这种情况下暂停进口,完全是按中国法律和世贸规则来的,既是对民众健康负责,也是倒逼日方履行承诺,责任到底在谁,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
更现实的是,就算现在解除禁令,日本水产品在中国也没市场了。高市早苗那番话把中国民众的火气全勾起来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得直白:“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这话可不是吓唬人,中国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买家,2022 年光扇贝就卖了 489 亿日元,北海道 80% 的扇贝产量里,93% 都靠中国市场消化。2023 年第一次禁令下来,2024 年对华出口直接从 43 亿人民币跌到 3 亿,占比从 22% 掉到 2%,北海道渔民的冷库堆得满满当当,海参扇贝卖不出去,中小养殖企业倒了一大批。
![]()
日本政府砸了千亿日元补贴,想让企业去墨西哥、越南设厂绕开中国,结果根本没用,东南亚本身就是水产出口大户,欧美需求有限还卡检疫,全世界就中国能消化这么多高端水产。这次禁令一重启,东京筑地市场的水产拍卖价直接跌了三成,有的渔民冷藏费比鱼价还高,只能把刚捞的金枪鱼扔回海里,这日子能好过吗?
![]()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水产品吗?日本扛扛就过去了。但懂行的都知道,这只是中方反制的第一步,日本经济里还有好几个 “命门” 都攥在中国手里,这些才是真正的 “王炸”。就说汽车行业,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已经从以前的风光无限跌到 2024 年的 11.2%,丰田、日产、本田去年销量全下滑,日产更是跌到了 2008 年以来的最低点。中国市场可是雷克萨斯、斯巴鲁这些进口车的重要阵地,要是中日关系再恶化,别说进口车卖不动,连合资企业的技术合作都得受影响,这对靠汽车撑着出口的日本来说,打击可比水产品大多了。
![]()
还有半导体制造设备,这可是日本的 “王牌产业”,但偏偏最离不开中国市场。2024 年 1 月日本对华出口里,半导体制造设备同比涨了 84.7%,东京电子 46.9% 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要是没了中国订单,这些巨头的业绩就得腰斩。虽然日本跟着美国搞过出口限制,但企业根本扛不住,偷偷在传统半导体领域加大合作,毕竟中国市场的需求太实在了。要是后续中方在这领域有动作,日本半导体行业怕是要哭都没地方哭。
![]()
更别提旅游和清酒这些靠中国消费者撑起来的产业了。2024 年访日游客里,中国游客消费占了 21.3%,日元贬值的时候,多少人去日本扫货,撑起了美妆、电子和食品的销量。清酒更不用说,中国是最大出口市场,十年间出口额涨了 16 倍还多,现在中方发了赴日提醒,两天就退了 49 万张机票,旅游和消费链直接断了一块。这些产业看似不起眼,凑在一起可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随便哪一个受冲击,都比水产品的影响更深远。
![]()
现在日本政府还在硬撑,高市早苗嘴上说不撤回言论,背地里却让农林水产大臣去求中方取消禁令,这种又硬又怂的样子,其实早就暴露了底气不足。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市场不是说换就能换的,无论是汽车、半导体还是消费领域,日本企业都深度依赖中国,真要是彻底闹僵,受损的只会是自己。
中方从来不是主动挑事的一方,但也绝不怕事。暂停水产品进口只是基于事实的合理反制,既守住了食品安全的底线,也给日本敲了警钟。要是高市早苗还不收敛,继续在台湾问题上踩红线,不履行核污染水排海的承诺,那后面的 “王炸” 迟早要落地。到时候别说水产品卖不进来,汽车、半导体这些关键产业都得受波及,日本经济能不能扛住都不好说。
说到底,中日关系好的时候,双方都能得好处,日本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可日本要是非要触碰红线,挑战中方底线,那就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中方的态度很明确,道理讲在前头,机会给过了,要是日本非要一条道走到黑,那后续的反制措施只会更有力。毕竟中国市场不是想来就来、想作就作的地方,真把中方惹急了,有的是办法让日本知道,谁才是真正掌握主动权的一方。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