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0后执起养老院的舵,00后成为照顾长辈的贴心人,郑州这座小小的院落,悄然变成了银发乐园。
在这里,白发不是苍老的符号,而是活力的点缀。唱红歌、品火锅、打卡拍照,甚至养起孔雀。在安全的前提下,他们重新做回年轻的自己。这家养老院,正尝试打造一份“胖东来”式的温暖。
“我们想把青春活力带给他们,而他们也在用行动关心爱护我们,比如悄悄把糖塞到我手里,时刻叮嘱我吃饱穿暖。”90后院长金锦说,“离开他们,谁还把我当小孩?而我们,愿用青春的时光,陪伴他们安度这珍贵的银发岁月。”
![]()
“这里像是我的第二个家”
11月18日上午,天高云淡。阳光洒在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孝之源”养老院的庭院里,几位白发老人闲坐谈笑,像孩子期盼春游般,等待着即将开始的合唱课。
90后院长金锦的身影一出现,老人们立刻围了上来。齐奶奶拉住她的手,眼角漾开笑意:“我房里藏了椰子糖,专门给你留的,不吃不中!”
金锦笑着搂住奶奶的肩:“好,我待会儿就去吃。咱们快进屋,外头凉。”
11时许,红歌课堂准时开启。伴着《打靶归来》《南泥湾》的旋律,十几位老人放声高歌。有人摇头晃脑地打着拍子,有人随着节奏手舞足蹈,嘹亮的歌声盘旋回荡。
这是金锦打造的“家”。这位年轻的院长把养老院变成了一座银发乐园。一层空间里,象棋、麻将、乒乓球一应俱全;手鼓、沙盘、绿植等相映成趣;甚至还有孔雀悠然踱步——处处皆是生机。
![]()
“别看我年纪大,力气可不小!”89岁的齐奶奶说着,竟推来轮椅非要让金锦坐下,执意要推她走一段。两人笑作一团,皱纹与青春在阳光下交织成画。
齐奶奶坦言:“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本来对养老院有戒心,其实我家离得很近,但现在我舍不得走。这些孩子,我是真当自家儿女来疼,我打从心里开心。”
三楼的房间里,83岁的梁奶奶正在享受独处的时光。“孩子们因忙没办法一直照顾我,刚送我过来时他们不放心,天天打电话。”她笑道,“现在可好,这儿热闹,设施全,不舒服随时能看诊,这里的孩子们待我像亲人,不然我怎么能一住快两年。”
在这里,每一位“不服老”的灵魂都被温柔接纳。在90后和00后聚集的养老院,养老不再意味着暮气沉沉,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照亮,是一场关于爱与陪伴的温暖实验。
跨越半世纪的“忘年交”
金锦的母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便投身养老事业,至今,“孝之源”这一品牌已在郑州及河南多地开枝散叶。
“我是在养老院里长大的孩子。”金锦对顶端新闻记者说。她的母亲在忙碌时便将小小的她托付给院里的老人们照料。“小时候,我的口袋总是鼓鼓囊囊地塞满零食。那时候我就知道,他们的爱有多纯粹。如今办这座养老院,也是把我从小到大感受到的温度,重新传递回去。”
从大学毕业后,金锦踏踏实实地从护工、行政做起,一步步熟悉每一个岗位。两年前,她终于成为这家大多数都是80多岁老人的养老院的院长,也成了47位老人和20多位员工心中最暖的依靠。
金锦介绍,养老院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分级收费:普通老人每月两千余元,半失能老人每月约三千元,全失能老人每月约四千元。这家养老院既收费标准亲民,又有着独特的“家文化”运营模式,院内始终保持着高入住率。
“你陪他们聊聊天,他们就能高兴一整天。”金锦笑着说,“老人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人愿意听他们说说话、解解闷。”
这位90后院长从不把老人当作“被照顾的对象”,而是视作可以一起玩、一起笑的“忘年交”。年轻人爱打卡拍照,她就买来富士相机,带着爷爷奶奶在金黄落叶中摆姿势、拍写真;年轻人喜欢聚餐热闹,她就组织起火锅局,每桌安排两位护理员贴心守护,既保安全,也不减兴致。
![]()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要把所有好玩的事都和他们一起实现。”金锦语气坚定,“我们之间没有代沟,只有忘年交。”
在她看来,养老院的生活不仅不“卷”,反而别有一番天地。她用短视频记录下的日常,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留言:“好想来这里当一回老人,这里像心灵的港湾。”
但金锦也清醒地认识到,养老院能给予再多的陪伴,有些东西依然无法替代。“我也想通过我的账号对家属们说,请多来看看他们吧,哪怕只是闲暇时的半小时,对他们而言,都是照亮一整天的那束光。”
“我热爱我的工作,也会继续把全部热情投入这里。”金锦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我想给他们一个真正的、温暖的第二个家。”
打造“胖东来”式养老院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是银发长者。
老龄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社会议题,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在这道时代的褶皱里,一群年轻人正尝试给出他们的答案。
![]()
“我们要打造‘胖东来’式的养老院。”00后的贾文(化名)这样说。她曾是一名医院护士,如今在这家养老院工作刚满三周,却已深深着迷。她口中的“胖东来式”,不是商业模式的复制,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呼应——尊重、真诚、不敷衍。
她告诉顶端新闻记者:“我们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定制照料方案。不只是医疗与陪伴,更希望他们感到这里是家。”
选择这样一条路,对00后的她而言,并非没有挣扎。同龄人奔赴大城市,在写字楼与咖啡店之间实现自我价值,而她日夜轮班,守护在老人身旁。可她却说:“我在这里,做的是有意义的事。”
最触动她的,是那些“反向”的关怀。“老人常常不记得我是谁,却永远记得问我冷不冷、饿不饿。”那些因阿尔兹海默症而迷失的记忆里,依然存留着本能的善意。他们也许忘了她的名字,却从未忘记去关心她。
采访途中,总有老人停下脚步,向贾文和金锦打招呼。有人问了一遍又一遍:“你是谁呀?你老家是哪里的?”金锦不厌其烦,每次都像第一次回答那样认真。在她心中,这并非疾病的单调重复,而是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相识,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温柔的连接。她轻声说道:“他们很可爱。”
金锦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她不希望“孝之源”只是一个温暖的孤例。“当朋友问我有没有床位、离家近不近时,我常想,如果这样的养老院能多一些,再多一些……是不是每个家庭,就都能安心托付?”
午后一点,阳光澄黄如蜜。有人抱着被子在院里晒太阳,有人吆喝着“三缺一”走进棋牌室,也有老人在走廊里边踱步边和年轻护理员聊着天。金锦站在院子中央,正计划着下一次带老人们去哪儿秋游、在哪儿拍照。
衰老无法回避,但在这里,它变得不那么可怕。因为总有人,愿意用他们的青春,去陪伴另一段人生慢慢走过。
来源:顶端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