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近日,有网友发帖吐槽“双十一”网购体验:在某购物平台花费345元购入一件修身软壳羽绒外套,到货后查看吊牌发现,这件标注为“羽绒外套”的商品,充绒量仅5.4克,其中S码充绒量为5克,填充物为鸭绒。当记者联系到该商品的售卖商家,客服人员回应称,该款羽绒外套的充绒量确实较少,充绒位置集中在服装前胸和后背的夹层处,适合0至零下5摄氏度的气温穿着。
充绒量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到450克左右。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建议北方户外羽绒服充绒量至少180克。
那么,充绒量只有5克的衣服,还能叫“羽绒服”吗?
2022年,我国实施新国标《羽绒服装》,不再以包含绒丝、羽丝的“含绒量”作为羽绒服装的核心指标,而要求羽绒服明确标注“绒子含量”,且不得低于50%。羽绒服中的“绒子”是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的总称,呈蒲公英小伞状,比较蓬松,是一朵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
在保证“绒子含量”的前提下,南方一般成人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100克以上,北方一般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200克以上,这样羽绒服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含绒量5克,根本不具备作为羽绒服应有的使用价值,它就是一件劣质产品,是商家利用“羽绒”字样误导消费者。既然是件不合格产品,为何商家还大大方方地写在吊牌上?
当我们检索相关新闻时,会发现这个行业乱象丛生。例如《鲁中晨报》就曾经报道过,一条售价700多元的波司登羽绒裤,充绒量只有3克。
上游新闻曾经报道,在一件售价500多元的羽绒服标签上,标注填充物为鹅绒,绒子含量90%,充绒量M码为13克,L码14克,XL码15克,XXL码16克。
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为何商家(包括知名品牌)敢于把这样的成分大大方方写在标签上。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这个行业的监管过于宽松,商家根本不当一回事,而消费者要么没注意,要么自认倒霉。难怪如今网友流行自制羽绒服,既便宜又暖和,其背后和对这个行业的信任崩塌有密切关系。
事实上,像充绒量、绒子含量这些指标,消费者是无法凭借肉眼分辨的,这就像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消费者是无从知晓的,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不断抽检,对违反国家规定的商家予以重罚。因此,在这种时候,监管部门不能缺位,同时,国家对羽绒制品的最低充绒量也应该有硬性规定。
充绒量5克的“羽绒服”在市面上大大方方出现,不但让消费者穿上后感到体寒,同时也让消费者感到心寒。
来源 每日商报
编辑 陈筱妍
审核 毛迪 王晨郁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