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天气来袭,保暖实用的羽绒服是抵御寒冬必备,如今,如何挑选羽绒服似乎成了对消费者钱包与身体的双重考验。各种羽绒服,售价从不足百元到数千元,穿在身上是否真的温暖?看“绒子含量”还是“含绒量”?如何选到货真价实有性价比的羽绒服?近日,记者深入调查羽绒服市场,从生产商的羽绒采购到吊牌上的“绒子含量”,再到批发市场的溢价,探寻关于充绒量、原材料与价格的真实逻辑。
![]()
羽绒价格波动堪比黄金
“看羽绒价格走势,堪比金价波动,一点不夸张。”在羽绒服行业深耕21年的贾先生,经常盯着手机上“羽绒金网”白鸭绒与白鹅绒的价格变化,最近一个月1吨涨了15万元,令他感受颇深。
11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即墨的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在贾先生的办公室内有将近200件羽绒样品,充绒量从几十克到几百克不等。
![]()
“羽绒金网”上的鸭绒价格
“还在涨,每天都在涨,一天一个价,有时比金价波动还要厉害。”贾先生为记者分析,鹅绒去年最高涨到每吨140万元。他的工厂平均一年用绒20吨,90%的白鸭绒,采购价格最低的时候每吨17万,而现在1吨要58万元;原本每吨35万元的90%鹅绒如今变身98万元,涨幅约180%。由于原材料涨幅明显,他们的产品对客户进行实时报价,避免造成亏损。
![]()
“羽绒金网”上的白鹅绒价格
据贾先生介绍,近年来,养鸭鹅的养殖户减少,导致原材料价格连续上涨;部分厂家减少用料成本,停止生产羽绒服,转做其他服装;再者由于库存积压,很多品牌减少了工厂订单,这些都影响了羽绒服市场。
“他们不会为了卖羽绒而去养更多的鸭鹅。” 贾先生介绍,羽绒价格上涨,但养殖户没有大幅增加养殖产量。养殖户主要看鸭肉和鹅肉的市场价格和需求来决定养殖规模,再者养殖业生产周期长,养殖户无法因价格立即增加供给。养殖户也很担心,当因高羽绒价格而扩大养殖规模后,等到出栏时,如果肉价稳定或下跌,即使羽绒价格上涨,养殖户也可能面临亏本处境,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非常谨慎。
![]()
新国标羽绒服标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羽绒种类标注只分为鸭和鹅,不再区分灰和白,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贾先生告诉记者, 85个绒子以上就可以标注90%绒子含量。
贾先生给记者展示了绒子,绒子是一棵完整的“绒朵”,而绒丝是从绒朵上掉下来的“单根绒丝”,容易从面料里钻出来,“绒子”和“绒丝”,一字之差区别较大。
![]()
商场内羽绒服吊牌的绒子含量
“绒毛就在鸭或鹅的肚子下边,还有翅膀的腋窝下面有一点点绒毛,这就是羽绒,其他都是羽毛。”绒的产量其实挺低的,贾先生粗略计算,按照充绒量240克的成人短款来论,一件羽绒服差不多要用100只鸭子的绒。贾先生给记者核算各种成本,一款新国标90%绒子含量充绒量240克的鸭绒羽绒服,价格要在七八百元,如果是鹅绒,估计一千元以上。
![]()
商场内羽绒服吊牌的绒子含量
“面料可以用燃烧的方法,羽绒是靠正规的检测机构鉴别。”贾先生给记者展示了一款关于新国标后的羽绒原料检测报告,从检测报告中,记者看到绒子、绒丝、羽丝、羽毛等多个成分含量分析。为了保证原料品质,工厂基本上每一批料都会进行抽样检测,对原料把关严格也是保证后期成品过关。
![]()
展示鹅绒
“鸭绒充上100克,鹅绒充90克或者80克,就能达到相等厚度,因为鹅绒的绒朵它更大。”记者看到,新国标的鸭绒和鹅绒被放置在玻璃瓶中,虽为同样克重,但看蓬松度相差很多。贾先生给记者分析,同等的克重,同等的标准前提下,其实鸭绒跟鹅绒的保暖性,对人体感来说不是特别明显,由于鹅绒绒朵大,锁空气的空隙更大,蓬松度高,衣服更轻便,因此鹅绒服更贵一些。
![]()
新国标鸭绒与鹅绒对比
“放眼整个全国,山东算是较大的羽绒服生产基地。”贾先生给记者解释,因为山东加工羽绒服的大工厂比较多,基本上1到4月份是产品设计研发阶段,打样后5月份开始生产,一直到9月份外销订单,9月份一直做到12月份,做国内内销的羽绒服。而他们工厂有120多名工人、6条生产线,一天基本款羽绒服能做1000至1500件,一年的产值在50多万件。出口的欧美国家,例如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美国对于主打中长厚款,充绒量含量都高,山东工厂制作的中长款羽绒服,在国外网站售价为630欧元。
![]()
批发市场内的羽绒服
原料涨,为何售价降
在电商平台上,最便宜的羽绒服只需要84元,记者询问客服材质,对方回答为白鸭绒,XL号码充绒量为63克,对方强调为轻薄款羽绒服,一件过膝的长款羽绒服仅需299元。
![]()
原料涨、售价降的“逆逻辑”从何而来?这也是很多消费者疑问的地方,业内人士李明(化名)告诉记者,有的品牌为了清库存回笼资金,因此选择牺牲部分利润来换取销量;再者减少羽绒填充量,做更多轻薄款式,有的就充 40克来降低成本,充绒量越少,卖的价格就低;或者用其它填充物替代羽绒,大大降低了用料成本;除此之外,减少衣服填充部位,前后身为羽绒填充,其余地方,如领子、帽子、口袋盖、侧兜等,都用棉和其他材质来代替,以此来减少充绒的克重,有的吊牌会说明,有的无标注。
“原材料上涨,很多商家为了‘卷价格’,会采用各种方法充当原材料,因为‘飞丝’太便宜了,一公斤也就几块钱或者是十来块钱。”李明给记者详细说明,有些厂家会把“飞丝”充进衣服里,“飞丝”有两种材质,好一点的就是把鸭毛、毛羽和下脚料,打碎放到机器里边制成小羽毛丝,然后做成绒,但其实“飞丝”是没有绒朵的,因为羽绒主要是靠绒朵,再稍微差一点的就是将白色尼龙绳打碎填充进去。
![]()
“也有用驼绒的,它便宜,40多块钱一公斤,但驼绒做出来的衣服偏硬,手感上没有羽绒效果好。”李明告诉记者,他感觉可替代羽绒的材料越来越多,3M棉、新雪丽等。
当记者提及有消费者反映自己网购到的羽绒服带有刺鼻的臭鸭味时,李明解释,可能是买到了积压的库存羽绒服。由于现在水洗工艺都很成熟,只要是符合标准的鸭绒或者鹅绒原料,当季的羽绒服一般的是没有特殊味道的,如果味道确实刺鼻,可能是库存款,需要放在通风地方晾晒两到三天。
![]()
合规的水洗标
11月13日下午,记者又来到中国十大服装市场之一、位于鹤山路的即墨服装市场,很多批发商正忙着发货,大批羽绒服包裹被抬到车上。“这都是羽绒,去年查得严,现在没有假的。”一家店铺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由于“飞丝”冒充羽绒、检测报告造假等曝光,促使消费者将信任转向有口碑的品牌羽绒服,很多小品牌羽绒服反而销量有影响,消费者更关注水洗标上的参数,为此他们也更看重货的口碑。
![]()
商场内一款短款羽绒服售价799
“这个168元的羽绒服,你拿回去卖368元不成问题。”一家店铺老板给记者推荐了几款热销品,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询问了几家店铺货品及其价格,由于是普通工厂货,没有品牌,批发价为一百到六百元之间,5件起批,商户表示,拿回去溢价二三百元出售不成问题。
![]()
批发市场外等待发货的羽绒服
“有电商平台宣传是正品经过验货,验完以后再发货,但大部分都是假的,其实行内人一看就是假的,10多倍的利润。”在采访中,有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客户为了买款式和版型,选择线上购买大牌羽绒服,买回来以后,行内人一看就是假的,但外行人看不出来。
![]()
大批需要发货的羽绒服
怎样挑选优质羽绒服
11月12日晚上,记者来到崂山金狮广场,几名年轻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认真地翻看水洗标,其销售表示:“用价格也可以辨认羽绒服的品质”。此前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专业人士曾估算,一件用料合格的羽绒服,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
“一分价钱一分货,买一件好点的能穿好几年。”市民王女士正在给丈夫选购羽绒服,其主要是考虑性价比,保暖性第一,款式是否流行并不是其选购重点。
“以前说含绒量,只要是绒就行,现在新国标出来以后,用绒子含量去划分。”该销售拿着一款羽绒服教消费者,如何看懂关键指标,每一个尺码的对应含量,不要只看价格和羽绒,要看吊牌或水洗标上的“绒子含量”,占比越高越好,90%为不错的标准,而“充绒量”方面,克数越高通常越保暖,超过15%的材料都会在水洗标上标注。
11月18日中午,记者在崂山丽达商场内随机选看了多家品牌,一款绒子含量90%,充绒量118克的短款鸭绒服为699元,其多个品牌价位从699元到三千元不等。
![]()
合规的鉴定报告
绒子含量是只计算“绒朵”的重量占比,含绒量是“绒子 + 绒丝”的总重量占比。测“含绒量”可能是90%,但测“绒子含量”可能只有85%,这中间的差额就是绒丝,绒丝就是容易“跑毛”。针对绒子含量的标注,记者随机从电商平台抽了几家品牌,一些品牌会在产品介绍处标注绒子含量和含绒量以及鉴定报告,而一些低价产品,并没有详情介绍。而在线下的商场走访中,所有品牌均清晰标注绒子含量,从80%到90%不等。
![]()
批发市场内商户核对货品发货
“最大的问题就是消费者买了,不会真的去剪开鉴别。”供货商王彦(化名)表示,商场涉及到品牌知名度,基本不会造假,但一些低价电商羽绒服材质质量参差不齐,非专业人士鉴定非常难,如果靠手感去摸,也有可能摸出来是绒还是棉。他给记者展示了几款棉衣与羽绒服,记者试了一下做比较,确实手感明显。
“好的羽绒是没有梗的,有的羽绒服把梗也充进去,能试出来。”王彦介绍,棉和羽绒的手感是不一样的,羽绒更软,蓬松度更好,但棉非常滑,再者棉比绒硬。第二种方式羽绒服洗了第一遍以后,若绒打成一块,干后拍打如果能起来,说明这个绒有聚水和膨胀度,如果起不来可能是掺杂其他的杂质。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