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报道,近日,日本右翼首相高市早苗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她这番表态不知天高地厚,随即连遭爆锤:中方的警告之严厉,前所未有,“敢武力介入台海,日本全国将沦为战场!”与此同时,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在联大严正声明:根据《开罗宣言》,琉球(今冲绳)不属于日本合法领土,战后琉球的地位本应由国际社会共同决定。
换言之,琉球有事,就是中国有事!
![]()
本文旨在展示历史上琉球不属于日本、而是中国藩属国的确凿证据——清代匾额【眉齐杖国】!题匾人林鸿年,清代福建第一位状元,其官方身份落款显示为“钦命琉球国正使”。
根据该匾额留下的历史线索,随附品藏旧文一篇,讲述道光十八年(1838),道光皇帝派遣林鸿年出使琉球国册封琉球新国王的史实。全文叙述遵循历史框架原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文物),具体情节有文本演绎成分,但不影响“林鸿年册封琉球国中山王”之历史真实。
林鸿年:琉球国出使记
01
清道光十八年(1838),春寒料峭的一天,东海海面,一艘大清出使船迎着大风巨浪向琉球方向驶去。道光皇帝派出的钦命琉球国正使林鸿年,意气风发地站在船头,向琉球方向眺望,途经钓鱼岛,他不禁内心气象万千,慨然长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一年,林鸿年34岁。两年前,他作为大清第一位福建籍状元在政界崭露头角,颇受皇帝器重。两年后的今天,由于大清册封的藩属国琉球国中山王尚灏去世,大清中央政府决定册封尚灏的世子尚育袭位,于是指派林鸿年作为琉球国正使,前去主持册封典礼。此等使命,代表着大清中国的无上威仪,不可谓不荣耀。难怪林鸿年感慨万千:“我大中华疆域万里,琉球尚属大清藩属国,区区钓鱼岛,更定当世代传承是也”。
![]()
使船乘风破浪,临近琉球时,遇见几艘在该海域打鱼的渔船。林鸿年命官船停泊,从船头探出身去,俯身与众多渔民交谈起来。
林鸿年:“各位渔家,你们从哪儿来?”
渔夫纷纷作答,“我是福州的。”“我是温州的。”“我从台湾来。”
林鸿年饶有兴致:“你们出海打鱼,跑得够远的啊。”
一位长者渔夫不以为然:“区区几百海里,算得了什么。”
众渔夫无不称是。
02
林鸿年是读书人出身,对渔家的生活自然是不甚了解。他有所不知,眼前这片海域自古就有闽浙一带的渔人前来打鱼。以福州为例,从马尾海域行船至此,仅四百余海里。林鸿年所乘的官船,恰恰就是从他的老家福州启程的。所以说这点距离,对终年在海上漂泊的渔家人来说,实在不算遥远。
![]()
林鸿年正在心下感慨渔家的辛劳不易,一位身材短小的壮年渔人朝官船上扔来几条肥硕的海鱼,操着琉球口音浓重的大清官话说:“来来来,请官人尝尝琉球岛新鲜的海鱼。”
林鸿年笑了笑以示感谢,脸上却有了疑惑:“你是本地人?”
扔鱼的渔人:“是啊,我是琉球本地人。”
林鸿年戏称:“你们各地的人聚在一起打鱼,可不要打架哦。”
琉球渔人:“怎么可能,大家都是大清的子民,打的都是大清江山的鱼。四海之内皆兄弟嘛,我们好着呢。”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欢声笑语。
且说林鸿年告别渔家,继续行船半晌许,终于抵达了琉球国一个名为“朝贡码头”的地方。林正使率一行随从下得船来,准备上岸。
临上岸前,林鸿年正色告诫一干随从:“我们代表着大清中央政府的旨意和门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形象,注意素质。尤其不得在琉球本地的姑娘面前表现得太轻浮。”
![]()
随从甲:“林大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遇到漂亮姑娘,多看几眼,是人之常情吧?”
林鸿年摇头:“那也不可有轻佻之神色。你们有所不知,搞不好你们遇到的漂亮姑娘是咱们福州人的后代,是你们的姊妹。”
众人大奇不解:“哦?属下愿闻其详。”
于是林鸿年向众人侃侃而谈中国和琉球国的历史关系。
原来,琉球国是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归顺朝廷的,当时的琉球中山王察度曾派遣了他的弟弟泰期到明宫朝贡。由于朝贡关系越来越亲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便赐了“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国,他们遵从太祖旨意,就在琉球国定居下来。随着这些闽人在此繁衍生息,琉球本地有着中华姓氏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很多是闽人后裔。
![]()
一番言说罢了,林鸿年过足了掉书袋的瘾头,随行人员也充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随从乙大呼小叫起来:“我看琉球土著人都生得比较矮小。只要我们沿途看见个子高挑俊俏的姑娘,基本上是咱福州姊妹没跑了,大家不可轻佻就是了。”
林鸿年又摇头:“那也不见得都是福州人的后代。也许是其他地方人的后裔,比如山西、浙江、台湾府人,都有可能。历史上各地都有国人奉旨搬迁来此。”他随即总结道:“总之,不管是中原人的后裔,还是琉球土著姑娘,严格意义上都是我们的姊妹。大家一律保持君子之风便是了。”
众人诺诺称是。大家抬脚踏上了琉球国的土地。
沿途不时可见中原人氏相貌的琉球居民向林鸿年一行挥手致意:“欢迎钦差大人一行莅临琉球指导工作。烦请转告家乡人,我们很想家”。林鸿年亲切回话:“乡亲们辛苦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衷肠互诉,不在话下。
03
却说林鸿年一行在琉球国候任中山王尚育的亲自迎接下,身心愉快地入住于一个名为“识名园”的地方,这是专门接待大清册封使的园林。“识名园”风光旖旎,环境怡人,居住的别墅等级起码在六星以上。林鸿年不动声色安顿下来,稍事休息,便带领随从盛装出席了琉球方面准备的午餐欢迎宴。
午餐宴上,尚育吩咐厨子按中原的满汉全席标准,准备了丰富的佳肴。林鸿年深感接待风气过于奢侈,便正色表示要“回朝禀报朝廷”,吓得准中山王尚育花容失色,赶紧吩咐厨子撤去超标菜品,改之以一切从简,林鸿年一行这才心情愉快地就餐。
![]()
饭后,尚育陪同林鸿年在“识名园”里散步。
林鸿年提到这里的居住环境过于奢侈,引得尚育又是大为紧张,他一再解释:“琉球本地风光天成,天然的环境基础就在五星级以上,稍加修建,就是六星以上了。实在没办法降低居住档次。此为不可抗力之自然灾害,请林大人理解。万不可使皇帝陛下有所误解,迁怒于琉球子民。”
林鸿年仰头大笑:“哈哈,尚育王子多虑了,我跟你开玩笑的。我知道琉球是个天然的花园。”又正色道:“明天册封典礼之后,你就是正式的琉球国中山王了。你要好好领导琉球人民把这片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为大清江山做好一方守护人。”尚育王子连连称是,做了好一番激情澎湃的口头保证。
深感于尚育王子对于世代归顺大清的诚意,林鸿年欣然提笔,在“识名园”的一块石碑上题“劝耕台”三个大字,意为希望琉球人民好好建设琉球这块热土(“劝耕台”石碑至今仍完好保存于冲绳县“识别园”)。
![]()
翌日,册封大典如期举行。林鸿年首先代表清廷向已故琉球国中山王尚灏悼念,而后宣读道光皇帝的诏敕,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育为王,并赐御书“弼服海隅”匾额。好一通繁文缛节,例行公事完毕,林鸿年总算不辱使命把此次前来琉球的出使主任务完成了。全程细节,不在话下。
04
从明代洪武年间始,琉球国作为明清中国的藩属国,宗藩隶属关系由来已久。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林鸿年作为大清中央政府指派的琉球国正使,拥有全权行使宗主权的资格。因工作需要,他在琉球国住了半年左右。期间他严格遵循大清的出使准则:牢牢把握大清宗主权,绝不干涉琉球国的高度自治权;不拿琉球人民一金一银。
![]()
尚育出于对大清册封他为新琉球国中山王的感激之情,本欲向林鸿年馈赠大笔银两:“正使大人辛苦了,这点银两略表心意。”
林鸿年坚决不收:“不拿琉球国一金一银,这不是空话,我是认真的。”
中山王尚育简直要感动死了:“正使大人,果然是君子啊!必将流芳百世。”
林鸿年一听,心想“我得对得起君子的名号啊”,索性将自己从出使费节余下来的240万贯钱,悉数交与琉球国中山王,用于琉球岛民赈恤。中山王尚育更感动了,通告琉球全国,琉球举国上下都对林鸿年心怀感恩戴德之情。
05
归期临近,林鸿年深知自己作为一次性的使者,回去之后就不会再来琉球了,于是他尽可能地游览了多个地方。其中他在游览端泉(今那霸)的时候,又题了“源远流长”和“飞泉漱玉”八个字,赠送给琉球国中山王尚育。后来琉球国中山王把它刻在石碑上(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历史的见证。
归途启程之时,中山王尚育坚持送行林鸿年到码头,并赠送给他一颗斗大的牡蛎壳,如千层沉积的珊瑚石,为稀世之宝。林鸿年正要推辞,尚育说:“这可不是金银,它也换不来钱用,它只是两国间宗藩关系的象征性礼物,属于国礼,正使大人必须收受。”林鸿年一听有道理,再拒收就显得太没有人情味了,于是便收了带回福州(至今保存于福州琉球纪念馆)。
![]()
林鸿年为期160天的出使之旅,不仅是他一生当中的荣耀时光,对于中华民族的疆域历史考证亦是华光溢彩的一笔。出使琉球国正使之职,是林鸿年一生记挂的荣誉。
1839年,林鸿年在为一对七旬夫妇题匾“眉齐杖国”以示祝寿之时,亲笔写下了自己最为看重的身份之一:钦命琉球国正使。
这块镏金祝寿匾,上款书“赐进士出身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钦命琉球国正使赏戴花翎钦加正一品衔林鸿年为”,下款为“道光岁次巳亥十九年季秋旦”。根据匾额内容可以判断,该匾是林鸿年为吴应节及其夫人林氏七十大寿而赠。
![]()
【清·道光十九(1839)年 眉齐杖国】匾 林鸿年题
![]()
林鸿年所题【眉齐杖国】 匾额(局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