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违规竟成诈骗
多名院长涉刑被诉
11月13日,央视新闻披露一起由院长带头实施的骗保案件。
山西大同某医院院长艾**等人,通过虚增药品进价、药品重复入库、虚增临床用药、虚报床位等方式和手段骗取国家医保基金,虚报金额970余万元。
法院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情节,依法以诈骗罪判处院长艾**有期徒刑13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医院副院长、科室负责人等其余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1年至4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官对此表示,从这起案件中发现,医保诈骗案件的典型特点就是医院内部严密分工,营销组拉拢患者住院、检验科篡改报告、护理部造假病历、医保办上传数据。
![]()
2018年初,这家医院通过审批成为医保报销定点医院。从那之后,艾**多次召集其他涉案人员共同商议如何骗取国家医保基金。
骗保手段一:拉人充数,增加虚假住院患者
![]()
骗保手段二:篡改检验等报告,将费用虚增至报销上限
![]()
骗保手段三:空挂床,虚构住院全流程
![]()
骗保手段四:财务造假,多环节虚报成本与费用
![]()
除此之外,贵溪市**结合医院,前行政院长黄**,因涉嫌医保诈骗已被羁押一年半。同样在贵溪,贵溪**医院,前院长方**也面临着涉嫌医保诈骗的罪名指控。两个院长,涉案金额分别高达252万元与410万元。若罪名坐实,或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名院长,与以往披露的典型欺诈骗保不同,均是因运营模式中存在“车接车送”、“低标准入院”等情形,而被认定为构成诈骗罪。
对一些患者来说,看似占到了小便宜,实则帮助涉案医院套取广大参保群众共享的救命钱,严重破坏了医保制度安全,最终侵害的是整个参保人员的共同利益。
编造1份检验报告提成15元
24名医务人员被逮捕!
江苏省无锡**医院放射影像科医生朱**实名向中国之声新闻热线反映:
该医院系统内出现了一些根本没在他们科室做过影像检查的患者病历,他们既没在医院拍过片子,也没有放射影像科归档的影像号,病历记录里却有“根据影像做出的诊断”。朱医生怀疑该医院涉嫌伪造病历,骗取医疗保险。
事件持续引发公众关注。国家医保局派出飞行检查组进驻医院,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初步查实有关情况。
调查发现,医院某些医务人员以有“优待”为名,介绍病友及老人虚假住院。接到虚假住院人员信息后,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个人状况,“量身定制”虚假住院方案。
医院内科、外科、骨科医生,编写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诊断,据此下达虚假医嘱、开具虚假处方、编造治疗记录。体检中心、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根据医生诊断,直接从超声等图像报告库中,复制、截取与诊断对应的其他患者影像图片,对报告数值进行手动修改,伪造对应的CT、核磁共振、超声、血尿化验等报告记录。
一次虚假住院编造费用5000至8000元,用于骗取套取医保基金。参与造假的人员从中提成,中介每介绍一人分50元;参保人员每“住院”一次分200至300元;负责虚假诊疗的医生每单分50至80元,其他医护人员每编造一份检查检验报告分15元。
检验科的这些“高压线”
万万不能碰!
近些年各行各业的监督检查趋势大部分都是在打假,但在医疗领域打假却是很困难的。
医疗机构或者医务工作人员通过忽视、隐瞒、欺骗、虚构等手段欺诈就诊患者,通过增加各种检验检查项目或诊断诊疗行为来提高医院的收入、增加自己的绩效,这在医疗行业里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而涉及检验科的“勾结”基本上就是临床医生和检验科配合出示虚假报告,这种行为一般都是在院领导或明或暗的支持或同意下才进行的。而通过这种方式谋取到的收入基本分为两类:1.给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出具他想要的检验报告,获得相应的费用收入;2.修改患者的检验报告, “虚构、加重”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更多的诊疗行为,谋取利润。
下面笔者就举几个常见的“造假”例子做下解释,希望各位检验同仁能够提高警惕、不蹚浑水:
1、前列腺常规检查
这类报告通常在白细胞上作假,初诊时把白细胞报的高一点,欺骗病人说有前列腺炎,让病人进行更多的治疗和药物消费。再在复诊时把白细胞报低一点,让患者感觉治疗有效果,鼓励患者继续治疗或停止诊疗行为,完成违法“盈利”。
2、白带常规检查
这类报告通常是在清洁度和白细胞上作假。初诊时把清洁度、白细胞报的高一点,好欺骗病人说有阴道炎,引导病人进行治疗消费。
但如果病人是要做人流手术之类的,操作过程就相反了,即使病人身体状况存在问题,也要报告正常,因为如果报告不正常,就需要先进行消炎治疗再进行手术。而这些医生往往会担心病人去大医院进行治疗,容易造成病源流失,于是希望当天就能完成手术,所以需要检验科配合把报告做成正常的。
另外也有更恶劣的造假行为,就是病人并没有霉菌等情况,也要报告霉菌阳性等,引导病人进行多余的诊疗行为,完成盈利。
3、精液常规检查
这类报告通常是在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上作假,初诊时把这两个指标做低,好欺骗病人说精液有问题,需要进行治疗。复诊时,再把这两个指标稍稍做高一些,说明治疗有效果,欺骗患者继续治疗,完成非法盈利。
另外,也有在液化状态这个指标上作假的,把液化故意报告成不液化,引导患者进行无关治疗。
4、小便常规检查
这类报告通常也是在白细胞上做假,初诊时,白细胞报告有问题,欺骗病人说有尿道炎。另外也有在亚硝酸盐、红细胞、粘液丝上作假的。
5、性病类检查
这类报告通常是把单纯疱疹病毒(HSV)检测、衣原体(CT)检测、支原体(UU)培养、淋球菌涂片(NG)、真菌涂片(FV)等阴性指标报告为阳性。这类情况相比上述其他情况,可谓是十分恶劣,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会让患者的精神承受极大的压力
检验报告单上寥寥数字的篡改,却让患者陷入经济损失与身体损害的双重困境,而这类令人痛心的情形,或许仍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持续上演。
前些年,不少公立医院还存在这种情况,但往往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给“熟人”办事。不少检验人因为抹不开面子,偷偷给熟人免费做检验检查,或者应熟人要求,修改熟人的检验报告。
随着公立医院管理的日趋严格,现在几乎没有公立医院检验科的医务人员敢承担这个责任了。身为检验人,以上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小编也希望各位同行不要去触碰不该触碰的“高压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