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赛 通讯员 何和智
“天气一冷,胃就开始闹腾了!”每到秋冬季节,消化内科门诊总有不少患者这样抱怨。腹痛、腹胀、反酸、食欲不振……这些症状仿佛与天气预报同步出现,准时得令人惊讶。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其科学必然性?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石慧指出,天气转凉引发胃部不适确实有其医学依据,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首先,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特别是腹部受凉时,全身血管会发生收缩反应,胃肠道的血管也不例外。这种收缩会导致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而充足的血液供应是维持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关键。一旦这道“天然防线”被削弱,胃黏膜就更容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的侵蚀,从而引发炎症、溃疡或疼痛。
其次,寒冷刺激会使胃肠道平滑肌发生痉挛,类似人们常说的“小腿抽筋”。这种痉挛会导致胃肠蠕动节律失常:蠕动过快可能引起腹泻,而过慢则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和便秘。
此外,低温环境会促使身体通过增加胃酸分泌来产生热量。同时,人们在天气转凉时往往更偏爱热辣、油腻的食物来御寒,这些饮食选择也会刺激胃酸分泌。在胃黏膜防御能力因血流减少而下降的情况下,过多的胃酸无疑会加重对胃部的伤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和年老体弱的人群,在气温下降时更容易出现胃肠不适。消化性溃疡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秋冬季高发。
打好“胃肠保卫战”的四个要点:
注重腹部保暖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建议选择高腰裤、马甲或肚兜等能够保护腹部的服装;夜间睡眠时务必盖好被子,特别注意避免腹部受凉;尽量减少在空调房或寒冷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外出时做好腰腹部防护。
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饮食
多摄入小米粥、南瓜、羊肉、生姜等具有温养作用的食物,避免生冷寒凉食品;可适量饮用红茶、陈皮生姜红枣茶等温热饮品,有助于温中散寒、理气健脾。同时保持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
避免熬夜,配合适度的体育锻炼,这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胃肠蠕动,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在饱餐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保持情绪稳定
学会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成为加重胃肠症状的“催化剂”。
如果出现剧烈腹痛、持续呕吐、严重腹泻、黑便或便血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来源:海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