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在年轻人圈子里那叫一个火,到处都能看到瓶身上那些戳心窝子的文案,朋友聚会随手来一瓶。
![]()
可现在,超市货架上搁着落灰,网上吐槽声一片,甚至有网友直呼“狗都不喝”。
从巅峰营收30亿到一年蒸发10亿,到底怎么回事?
![]()
曾几何时,江小白是著名的“造梦工厂”,它的名字也曾代表着年轻、热血和所有的“兄弟情深”,在那个不需要讨论酒质的年份里,靠着这一手“走心”的绝活,它硬生生从巨头嘴里撕下了肉,巅峰时期的江小白年销售额冲破30亿元大关,在小瓶白酒这个细分领域,它的市场份额曾一度逼近惊人的40%。但神话破灭往往也只在一瞬间。
![]()
就在这一年,仅仅一年时间,它的营收蒸发了整整10亿元,那个曾经占据市场的霸主,如今市场份额暴跌至惨不忍睹的0.5%,比数据更冰冷的是口碑的崩塌,从当年人手一瓶的社交货币,到如今网络上流传着那句“狗都不喝”,江小白彻底从神坛跌落。
![]()
但为啥偏偏是江小白,为啥偏偏这么快?要把梳子卖给和尚很难,但把白酒卖给不喝白酒的年轻人,曾经很容易,在这个品牌的发家史里,2016年推出的“表达瓶”绝对是个神来之笔。
![]()
那时候,谁关心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只要允许用户把自己想说的话印在瓶身,让那些“约酒就是和兄弟交心”、“青春不朽”的文案代替舌头说话,这瓶酒就不仅仅是酒精,它成了社交货币。
![]()
创始人陶石泉在那时候就说年轻人喝的不是酒,是情绪。这句话就算放在过去非常超前,毕竟不是谁都能抓住情绪价值的商机,但同样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情绪价值”上,毕竟江小白归根结底,还是酒。
![]()
一个白酒品牌过度痴迷于酒之外的东西,往往是为了掩饰他的酒确实不行,把情绪价值拉满之后,消费者终究是要开盖喝下去的,而当那辛辣的液体顺喉而下,所有的美好文案瞬间遭遇了背叛,有人吐槽江小白是“塑料味”,有人说是“兑水酒精”,这种一边倒的差评说明江小白的风评并非全是恶意抹黑。
![]()
江小白背后的账本也说明了一切,在这个以“情绪”著称的企业里,研发投入的占比居然不足5%,白酒这个行当讲究时间的沉淀,传统好酒的基酒往往需要陈化三年以上,但这家的基酒被业内人士捅出陈化周期竟然不足半年。
![]()
连专业的基酒实验室都极度匮乏,就在这样的“硬件”条件下,试图用扎心的文案去掩盖入口的寡淡,无异于在沙滩上盖楼。文案有多满分,产品就有多负分。年轻人被最初的新鲜感欺骗了一次两次后,生理上的厌恶让他们对江小白根本喜欢不起来。
![]()
更可怕的不是不好喝,而是又难喝又贵,如果是为了所谓的“情怀”买单,十块钱或许是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门槛。2014年的时候,它很聪明地把价格定在10到12元这个区间,刚好卡在年轻人零花钱的舒适区。
![]()
但贪婪是商业的大忌,随着野心膨胀,单瓶售价开始了一路狂飙,先是冲上18元,接着突破20元,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还在试探30元的底线,这让人很难理解,当你的品质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因为快速扩张而稀释时,价格凭什么翻倍?
![]()
答案藏在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里,为了维持住“网红”的热度,这家公司患上了严重的“流量依赖症”,在2023年,仅仅是广告投放这一项,就烧掉了大概5亿元。你看得没错,营收的4成都被拿去做了营销。
![]()
这种投资对白酒行业而言完全就是不健康的,消费者每花十块钱买酒就有四块钱是在帮它付广告费。羊毛出在羊身上,但羊也不是傻子,为了填补这高昂的获客成本,它只能不断提价,结果就是,消费者还没跑,经销商先崩了。
![]()
经销商从厂家拿货进货价得要15元,可是转身打开手机,官方电商平台上的售价竟然只有12元,而且还搞各种“买一送一”的活动,这种“自杀式”的操作,直接把中间商的利润空间炸得粉碎,没有人会陪着厂家一起赔钱赚吆喝。
![]()
原本高达80%的终端铺货率在这一场信任危机中呈现断崖式下跌,如今只剩下了惨淡的数据,线下的货架空了,经销商都在解约止损,所谓的30亿帝国,其实现在是什么都不剩了。
![]()
2024年的那场风波就让江小白彻底陷入泥潭,东方甄选的主播天权在直播间里质疑这酒“非固态发酵”,这其实是给了江小白是一个绝佳的、向公众科普自家工艺、自证品质的机会。如果底气够足,把原料表和生产线亮出来比什么都强。
![]()
但他们选择了最下策,起诉主播,这种强硬的“捂嘴”姿态,几乎等于默认了心虚,紧接着,官方竟然推出了一份“混饮指南”,教大家在酒里兑雪碧、兑冰红茶甚至加柠檬,这一招简直是昏招中的昏招。在外界看来,这不仅仅不是创新,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投降,这不就是在承认自家酒如果单喝实在是太难入口了吗?
![]()
这种时候,正规军入场了,五粮液搞出了“一见倾心”和“小酌时光”,泸州老窖推出了“泸小二”。这些巨头甚至不需要多努力,只需要把它们那成熟得可怕的供应链稍微分一点产能出来,再加上邓紫棋、徐志胜这些顶流明星的代言,就能对网红品牌形成降维打击。
![]()
人家有陈酿的底子,有成本控制的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变精了,他们开始学着看配料表和基酒等级了。眼看着主阵地守不住,它想到了逃跑。先是推出“果立方”,刚上市半年卖了一个亿,看起来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结果后续乏力,有的口味三个月就惨遭下架。
![]()
到了2024年底,甚至传出要更名,搞什么“瓶子星球”,试图转型去做低度新酒饮。可那个赛道里,RIO和元气森林早就筑起了高墙,既没有技术壁垒,又失去了主业根基,这种转型更像是病急乱投医,不仅没救活新业务,反而把主品牌的最后一点资源也抽干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