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4“解放者”轰炸机
![]()
![]()
![]()
![]()
B-24“解放者”轰炸机是二战时期美国的重型轰炸机,其生产数量超过美国任何一款作战飞机。
1938年末,美国陆军航空队(U.S. Army Air Corps)认为需要补充更多重型轰炸机,遂与联合飞机公司(Consolidated Aircraft)接洽,希望其在波音、道格拉斯及维加公司生产B-17“飞行堡垒”轰炸机的基础上,提供额外产能。当接洽联合飞机公司总裁鲁本·弗利特时,他表示自家公司能研发出性能更优的飞机。1939年1月,联合飞机公司启动了32型(Model 32)轰炸机的设计工作。
巧合的是,1937年戴维·R·戴维斯曾找到鲁本·弗利特,探讨机翼设计理论。弗利特并非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坚持让公司总工程师艾萨克·麦克林·“麦克”·莱登与空气动力学家乔治·S·沙伊尔一同听取戴维斯的方案。随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风洞进行的大量测试显示,戴维斯的机翼设计理念效果远超预期,最终诞生了一款大展弦比机翼——该机翼具备出色的远程巡航性能。这款机翼被应用于32型轰炸机的设计,而32型最终发展为B-24“解放者”轰炸机。
B-24轰炸机搭载4台普惠R-1820发动机,载弹量达8800磅(约3992千克),实用升限2.8万英尺(约8534米),巡航速度215英里/小时(约346公里/小时),航程2100英里(约3380公里)。该机乘员编制为10人,其中B-24H至B-24J型号配备10挺12.7毫米(.50口径)重机枪作为自卫武器。
二战期间,B-24与B-17“飞行堡垒”在欧洲战场是“同门战友”;但由于B-24抗战损能力较弱,且性能与B-17存在差异,时任美国陆军航空队第3航空师指挥官柯蒂斯·E·李梅准将决定将B-24全部替换为B-17。调整后,第1、第3航空师均装备B-17,仅第2航空师保留B-24。
1942年6月11日至12日夜间,哈尔沃森临时大队的13架B-24执行了首次针对普洛耶什蒂油田的轰炸任务,这也是盟军对“欧洲堡垒”(纳粹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统称)发起的首次重型轰炸行动。1943年8月1日,著名的“潮汐波”行动展开,5个轰炸大队(其中3个从欧洲第八航空队抽调)的177架B-24参与了对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大规模轰炸。
在地中海战区,B-24的数量远超B-17。二战后期,地中海战区共有21个重型轰炸大队,其中15个装备B-24。该机型在深入德国、奥地利腹地的远程任务中表现出色。在太平洋战区,B-24的表现更为优异:太平洋的轰炸任务虽航程漫长且需跨洋飞行,但没有欧洲及地中海战区的山地障碍,敌方抵抗强度也相对较低。
B-24还被改装为多种特种机型,包括“侦察干扰机”(Ferrets,用于电子侦察与干扰)、照相侦察平台、空中加油机、秘密行动载机,以及无线电/雷达干扰机。
B-24的生产数量超过美国任何一款作战飞机。联合飞机公司的两家工厂,以及道格拉斯(塔尔萨工厂)、北美航空(沃斯堡工厂)、福特(底特律工厂)共生产了19257架该系列机型,包括B-24轰炸机、英国皇家空军(RAF)使用的“解放者”轰炸机、C-87运输机,以及美国海军的PB4Y-2“私掠者”巡逻机。其中福特公司生产了6792架完整飞机,还制造了1893套“散件组件”——这些组件通过公路运输至其他工厂进行组装与完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