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节水抗旱稻“北上”记

0
分享至

在内蒙古通辽市巴彦塔拉镇左中节水抗旱稻科技小院的展示室里,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讲述着低洼易涝地引进节水抗旱稻的故事,生动亮出了又一科技成果应用的“巴镇模式”和“通辽方案”。

“巴镇模式”指的是节水抗旱稻旱播旱管和湿播旱管,“通辽方案”则强调了在中国北方低洼易涝(旱地)生态区,节水抗旱稻抗灾保粮调结构可复制可推广。日前,记者走进通辽市,流连于田野上和科技小院里节水抗旱稻的应用场景中,就该方案和政产学研各界人士展开了交流。

从2分地到1000亩

2020年,节水抗旱稻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节水抗旱稻发明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开启了“1522”计划,即加大以“旱优73”为代表的节水抗旱稻系列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新增水稻种植面积1亿亩、增产稻谷500亿公斤、减少200亿吨水稻生产用水和减少200亿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甲烷排放。

扩大种植面积是实现新目标的抓手。团队在有序实施江淮、黄淮流域“东固西进”推广计划的同时,着力构建节水抗旱稻“南下北上”推广新格局。

“短短4年时间,通辽市试种面积从2分地扩大到1000亩,节水抗旱稻北方中心的作用和地位已经显现,通辽市也夯实了节水抗旱稻北方推广桥头堡的根基。”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余新桥说,“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发挥了很大作用。”

余新桥是节水抗旱稻团队的首席育种家,无论是“东固西进”还是“南下北上”,都有他忙碌的身影。2022年,余新桥在通辽市实现了节水抗旱稻试种从“0”到“1”的突破,引起了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建华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玉米和黄牛是通辽市农业主导产业,玉米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并创下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十万亩、百万亩单产纪录,为通辽市赢得了国家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担当的声誉。身兼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通辽综合试验站站长的张建华自是功不可没。然而,他没有因玉米单产连创全国纪录而陶醉,他的心里装着通辽市近120万亩低洼易涝玉米地,一直为连年歉收的低洼易涝玉米地寻找替代农作物。实事求是的他非常清楚,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通辽地区,只有具备抗旱、节水、耐涝的品种特性和拥有稳产优质环境韧性的作物品类,才是破解低洼易涝地歉收之道。

节水抗旱稻来得正是时候!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和上海市农业基因中心的合作由此展开。

“快速实现1000亩试种成功,得益于来我院挂职的毕俊国副院长,今年2月中旬才到岗,便获得如此丰收成果,让通辽市政产学研各界人士更加青睐节水抗旱稻。”张建华说。

毕俊国博士是上海市农业基因中心节水抗旱稻栽培专家,技术研发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突出,这样的基础,让他在通辽挂职期间大显身手,在玉米种植合作社成员试种节水抗旱稻初期因对栽培技术掌握不到位而出现出苗率不高、幼苗不够健壮的不利情况下,手把手指导种植户科学种田,最终取得了1000亩连片试种丰收。代表田块的粳型节水抗旱稻“沪旱17”测产超过每亩1100斤干稻谷。

毕俊国告诉记者:“节水抗旱稻在通辽市低洼易涝地快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模式,看上去是我的‘良种+良法’在这里扎根并结出了丰收成果,背后是通辽市上上下下破解低洼易涝地农业高质量发展难题的一系列探索实践。”

政产学研合力

过去十多年,记者几乎每年都要参加节水抗旱稻的示范推广活动,也因此了解到不同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和创新生态的千差万别。记者曾应邀参加节水抗旱稻在内蒙古低洼易涝地的应用研讨和示范观摩会,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大量的背景信息,让记者感受到了通辽市为何能快速成为节水抗旱稻北方推广的桥头堡。

除了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内的节水抗旱稻试验基地,巴彦塔拉镇是示范观摩会重点,该镇两个科技小院内节水抗旱稻丰收以及镇域内1000亩示范方稻浪阵阵,为观摩者提供了赏心悦目的应用场景。内蒙古左中高粱科技小院是全国先进典型,依托巴彦塔拉镇农技协联合会开展科技赋能产业各项工作,2023年以来,试种示范节水抗旱稻,成为该小院的创新重点。左中节水抗旱稻科技小院从命名到运营,以及作为节水抗旱稻北方研究中心产学研推(沪蒙科技合作)实践基地的定位,宣示了其特色和价值。

记者了解到,巴彦塔拉镇域内近10万亩低洼易涝地,过去三年减产合计16.8万亩,绝收11.4万亩,每年玉米产值损失超过1亿元。观摩会现场,玉米因涝而绝收和节水抗旱稻丰收的对比场景,触动了每一位观摩者。

镇党委书记李延来告诉记者,农民亲眼看到了低洼易涝地节水抗旱稻稳产稳收表现,对庭院种植节水抗旱稻很期待,因为这既能改变庭院种植单一作物玉米的现状,又能保证大米自给自足,明年节水抗旱稻的种植面积一定会有一个大提升。

记者采访了解到,李延来和巴彦塔拉镇农技协联合会的会员们看好节水抗旱稻,通辽市各级政府、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相关人士也都看好节水抗旱稻,过去几年,这些为通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奔走忙碌的人士,亲历了节水抗旱稻在通辽的每一步,更为节水抗旱稻“通辽方案”构建起了良好的创新实践生态。

2023年5月,借着沪蒙合作良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拉开节水抗旱稻北上攻关序幕;

2023年7月,通辽市委编办批准设立节水抗旱稻北方研究中心,作为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内设科研机构;

毕俊国博士入选2025年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后,通辽市委组织部迅速跟进,请求上级同意毕俊国挂职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全面提升节水抗旱稻的示范推广工作。

多方资源整合为节水抗旱稻北方研究中心连续资助了三个研究课题、项目,为节水抗旱稻相关研究保驾护航。

针对上述历程,通辽市分管农牧业的副市长吕国华表示,通辽市政产学研不只是看到了通辽市域内近120万亩低洼易涝地的高质量发展,也看到了蒙东地区近800万亩低洼易涝地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作为内蒙古的粮仓,他们愿意为内蒙古乃至中国北方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节水抗旱稻在水田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在低洼易涝旱地能实现农田增值农民增收并优化种植结构,在边际土地上能实现水稻扩面增长,这些价值,已经在中国的广阔天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证实。通辽市自2022年拉开节水抗旱稻北上攻关序幕,通过节水抗旱稻北方研究中心实现了节水抗旱稻的内蒙古区试,并辐射到整个北方,进而推广到中亚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立刚)

来源:农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口不到16万的库拉索首进世界杯!

人口不到16万的库拉索首进世界杯!

扬子晚报
2025-11-19 17:47:44
为保障U23国足参加2026亚运会,中超、中甲将于9月6日后休赛

为保障U23国足参加2026亚运会,中超、中甲将于9月6日后休赛

懂球帝
2025-11-20 11:51:09
1990年,德国为了统一被迫放弃1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并写进宪法

1990年,德国为了统一被迫放弃1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并写进宪法

博览历史
2025-11-16 18:45:03
奥斯卡都快黄了,阿汤哥才拿到小金人

奥斯卡都快黄了,阿汤哥才拿到小金人

南风窗
2025-11-19 14:54:40
日本自卫队用电影片段打舆论战,解放军用多语种海报回击:现代军事博弈已进入认知域对抗时代

日本自卫队用电影片段打舆论战,解放军用多语种海报回击:现代军事博弈已进入认知域对抗时代

Hi秒懂科普
2025-11-19 14:41:07
记者:蒯纪闻左臂疑似骨裂,刘浩帆膝盖内侧副韧带出现伤病

记者:蒯纪闻左臂疑似骨裂,刘浩帆膝盖内侧副韧带出现伤病

懂球帝
2025-11-20 09:39:05
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中国再次衰落,欧美绝不会再给崛起机会

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中国再次衰落,欧美绝不会再给崛起机会

扶苏聊历史
2025-11-14 15:33:48
贪污上亿、假慈善?被实名举报的韩红,如今连坐椅子都成了“错”

贪污上亿、假慈善?被实名举报的韩红,如今连坐椅子都成了“错”

翰飞观事
2025-09-25 21:18:29
意大利餐厅辱华后续:市长亲自出面训斥,店铺关门,或将巨额赔偿

意大利餐厅辱华后续:市长亲自出面训斥,店铺关门,或将巨额赔偿

趣文说娱
2025-11-19 15:09:06
男子结婚找老同学订8箱五粮液,没喝完按原价退6箱,老同学:不退

男子结婚找老同学订8箱五粮液,没喝完按原价退6箱,老同学:不退

一月爱八月
2025-11-11 20:02:56
难怪解放军连续出重拳,日方极力隐藏的武器,被中方发现了

难怪解放军连续出重拳,日方极力隐藏的武器,被中方发现了

林子说事
2025-11-19 13:12:28
江苏预警!影响7市!

江苏预警!影响7市!

江南晚报
2025-11-20 03:54:12
1982 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 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1982 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 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墨印斋
2025-11-15 16:42:56
捅完琉球窝!中国再掀北海道老底,日本80年前埋的雷,炸了

捅完琉球窝!中国再掀北海道老底,日本80年前埋的雷,炸了

南宫一二
2025-11-17 07:17:39
轰6成群出动,信号非同一般,解放军这次,要同时收拾三个国家

轰6成群出动,信号非同一般,解放军这次,要同时收拾三个国家

乐天闲聊
2025-11-18 13:55:48
为什么越来越多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工资发不出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工资发不出了?

细说职场
2025-11-19 23:26:19
仅剩2000多万人?比乌克兰投降更可怕的事情是,再打可能亡国了

仅剩2000多万人?比乌克兰投降更可怕的事情是,再打可能亡国了

历史求知所
2025-11-11 07:05:03
青龙奖红毯韩星集体翻车!孙艺珍面相变了,玄彬气色差发际线堪忧

青龙奖红毯韩星集体翻车!孙艺珍面相变了,玄彬气色差发际线堪忧

萌神木木
2025-11-19 19:59:26
和原配斗了5年拿5亿分手费退场,向太:她是我见过最强悍的小三

和原配斗了5年拿5亿分手费退场,向太:她是我见过最强悍的小三

上官晚安
2025-11-20 01:39:51
今早突发!刚刚,深圳地铁道歉

今早突发!刚刚,深圳地铁道歉

南方都市报
2025-11-20 10:20:14
2025-11-20 16:47:00
中国经济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网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41629文章数 4741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户外博主发现南太行失联43天男子遗体:先发现黑色鞋子

头条要闻

户外博主发现南太行失联43天男子遗体:先发现黑色鞋子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手机
亲子
本地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艺术要闻

陈洪绶:花鸟册二十开

手机要闻

三星旗舰手机规划曝光:首款三折叠12月登场

亲子要闻

女子花3万请月嫂,女儿每天睡20小时,妈妈掀开包被将月嫂推下12楼

本地新闻

卖力整活儿的大湾鸡,靠疯癫成了新顶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