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以前回村走亲戚,最怕看见的就是老人蹲在门口啃冷馒头,孩子灰头土脸地满地跑没人管。年轻人全往外奔,留下老人和孩子守着空荡荡的院子,日子一天天熬着过。你问村干部管不管?以前也管,但都是顺手帮一把,谁家出事了才想起来看看,说白了就是“救火式”处理,根本顾不过来。
![]()
可从2026年1月1日起,这事儿真要变了。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落地,明文规定每个村必须成立“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不是挂个名、拍张照就完事儿的那种,而是实打实的专人专岗,责任到人。你家老人吃不上热饭、娃作业没人教——有人管了。
![]()
而且这回不是零敲碎打,是整套系统往下沉。他们会先把全村的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情况摸排一遍,建台账、分等级、列需求,谁该定期体检、谁做饭困难、谁家孩子成绩下滑,全记本子上。然后主动上门服务,不用再等人家敲门求助。
![]()
吃饭问题先解决。村里搞“幸福食堂”,老人每天能吃上一餐热乎饭。别小看这一顿饭,有些老人家一个人住,炒个菜能吃三天,最后全靠微波炉转热。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顺带把理发、打扫、养老认证这些事一块办了,村干部轮流当“代办员”。
![]()
医疗也近了。过去老人量个血压得颠簸几里路去乡卫生院,没人陪还不敢去。现在委员会定期请医生进村义诊,测血糖、做心电图,在村口就能搞定。对那些常年卧床、慢性病缠身的老人,还建健康档案,村干部当“临时儿女”,隔三差五上门看看药吃了没,话唠几句,防的是小病拖成大患。
![]()
精神空虚也没人管?以后有。组织下棋、跳广场舞、放电影,志愿者结对陪伴,让老人知道——自己不是被遗忘的人。孩子们那边更细致,不只是送书包送衣服,还有“爱心课堂”,找返乡大学生、退休老师来辅导作业。更关键的是,搞出了“爱心妈妈”队伍,定期陪留守儿童聊天、做游戏,补上亲情这块缺口。
![]()
安全教育也跟上了。用真人案例讲防溺水、防拐骗,搞模拟演练,让孩子知道危险来时怎么喊、怎么跑。你说村委会忙得过来?其实这回有个大调整——经济事务剥离了。土地承包、宅基地审批这些活,交给集体经济组织去管,村委会腾出手来专心做服务。
![]()
监督也不缺。村务监督机构盯着看,服务进度、钱花哪儿了,微信群、公告栏全公开。青海门源西滩乡早就试了半年,帮扶11户困境儿童家庭,发了两千多物资,口碑直接拉满。还有地方给老人家里加装简易电梯、做无障碍改造,这些经验2026年都要推开。
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总算能喘口气。再也不用半夜接到电话就往家赶,知道家里有人兜底,心里踏实多了。当然,每个村情况不一样,有的老人多,重点得放在助餐和医疗;有的孩子多,课堂和心理陪伴就得跟上。光靠干部也不行,还得发动村民、大学生、退休教师一起上。
这事能不能真落地,还得看基层执行力。但至少方向对了——农村不该是被遗忘的角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