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初冬的方山县大武镇举人头村,山梁上传来阵阵机械轰鸣声。一台挖掘机正伸展铁臂,将崎岖的黄土坡缓缓推平。工人们踩着新翻的泥土,在飞扬的尘土中与机械默契配合。这里,正在铺就一条能改写村庄几十年农耕命运的路。
“这路,非修不可!”村党支部书记杨丽云站在施工现场,语气斩钉截铁。他身后,一条宽3.5米的土路正向田间延伸。“这是全村70多户盼了几十年的‘出路’,更是我们实现增收致富的‘希望路’。”
过去,村民们种地收粮,走的是祖辈踩出的泥土小径。晴天坑洼颠簸,雨天泥泞难行。“收玉米时,三轮车根本进不来,只能靠人一筐一筐往回背。”村民郭金顺摇头叹息,“一亩地,得多费半天工夫。”这条路,像一道无形的锁,锁住了村里700亩耕地和800亩经济林的发展潜力,也成为村“两委”干部心头的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转机发生在今年秋天。举人头村的村干部们带着一股“非干成不可”的劲儿,把“修路”这个老议题,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施工图。跑项目、筹资金、勘地形……终于,50万元资金落地,5公里田间路正式开工。
“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国家粮仓,一头系着农民饭碗,我们等不起!”杨丽云说。从10月29日动工那一刻起,村“两委”拧成一股绳,下定决心要把这条路修通,让土地焕发新生机。
机器的轰鸣、工人的号子,施工现场,奏响了初冬田野最热烈的“进行曲”。郭金顺几乎天天都来看进度,眼瞅着路面一寸寸拓宽平整,他脸上的笑意也一天比一天浓:“往后啊,播种机、收割机都能直接开到田头。咱这地,才算真正‘活’了!”
这条路,不只是连接村庄与农田的通道,更是举人头村迈向乡村振兴的一大步。路通之后,耕种效率将显著提升,运输成本下降,经济林的果实也能更顺畅地走出大山。
“这只是开始。”望着延伸向远方的土路,杨丽云眼中闪着光,“下一步,我们要对路面进行硬化,建设高标准农田,让每一寸土地都变成‘聚宝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举人头村在全会精神指引下,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眼下,这条“惠民希望路”还在不断向前铺展。它朴素,却充满力量;它不语,却承载着一个村庄对明天的全部想象。举人头村正踏着这条新路,一步步走向更宽广的天地。记者 张娟娟通 讯 员 肖继旺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