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学校安排我进行公开课展示,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把握,能够呈现出一堂精彩且富有成效的课堂。然而,在课程结束后,教研员却毫不留情地对我提出了批评,他着重指出我在讲课过程中竟然没有运用多媒体。在他看来,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当下课堂的标配,缺失了多媒体的辅助,课堂便不够生动、不够现代化。
![]()
就在我略显尴尬,不知如何回应之时,校长适时地站了出来。他小声地提醒教研员:“这次期中考试,这位老师所带班级的成绩又是第一,而且比第二名足足高出了5.2分。”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同重磅炸弹一般,让教研员瞬间闭上了嘴。毕竟,成绩是教学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足以证明我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参加市级评优课的经历,那时候根本没有如今这般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我完全凭借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一等奖。在那堂评优课上,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讲解,再到课堂互动和总结,每一步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后,还设置了一个测试环节,其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检验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当测试结果公布时,学生们出色的表现让评委们纷纷点头称赞。这足以说明,即使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只要教师能够吃透教材、教法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
如今,多媒体教学确实为课堂带来了诸多便利。它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然而,我始终认为,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绝不能让它成为课堂的主导,更不能将其变成一种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老师和领导过于追求多媒体的使用,他们在课堂上频繁地展示各种精美的图片、炫酷的视频,却忽略了教学的本质。他们似乎认为,只要课堂上有了多媒体的参与,就能够彰显自己的教学理念多么先进、多么高尚。但实际上,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只关注到了那些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真正需要学习的知识。
![]()
我在日常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一方面,是因为我坚信传统教学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通过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推导,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应用;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另一方面,我也担心过度依赖多媒体会让教师逐渐失去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比如,板书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教学方法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检验,凝聚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在古代,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们通过口传心授、答疑解惑,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像孔子的因材施教、苏格拉底的问答法等,这些经典的教学方法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从文化的角度而言,传统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能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
而现代教学手段虽然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情感传递和人文关怀方面却相对薄弱。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略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否定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授课确实是一种进步,它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比如,有些学生可能会过于依赖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而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一些教师可能会因为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在课堂上失去了灵活性和创造性。
![]()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教育的本质始终不会改变。那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些只注重形式,而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教学方式,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是假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坚守教育的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