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新乡的田间小路上,70 岁的吕大爷扛着镰刀大步流星,身后竹筐里的青草鲜嫩饱满 —— 这是他给家里羊群准备的口粮。
![]()
这位身手矫健、声音洪亮的老人在本地很有名,是一位名副其实与食管鳞癌抗争了 13 年的“战士”。
“现在我下田、喂羊、做家务样样行,身体可硬朗!” 吕大爷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眼里满是笑意。
![]()
2012 年 8 月,彼时还在学校任教的吕大爷,突然遭遇了“吃饭难题”。
“刚开始发现是因为:咽东西就像堵着一团棉花,费劲得很,” 他回忆道,原本精力充沛的自己,渐渐变得疲惫不堪,总想躺着休息。
这种状况持续一个多月后,家人带着他前往辉县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癌。
为求确诊,一家人又辗转至林州市人民医院,最终确诊:食管中分化鳞癌侵及深肌层。
“既然得了这个病就得面对,有法治就治,没法治就拉倒。”吕大爷没有被癌症吓垮,反而主动安抚起焦虑的家人。
![]()
2012 年 9 月 15 日,他在林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了食管癌根治手术。
手术很成功,但新的困境接踵而至:术后嗓子嘶哑,无法正常进食,只能依靠鼻饲管补充营养液,身体日渐消瘦,虚弱不堪。
按照医生的治疗计划,术后需要进行化疗,但病房里的一幕,让吕大爷改变了主意。
“我住的是走廊,隔壁床的女病友比我早手术 9 天,人家上厕所都不用人扶,还能正常吃饭,胃口好得很!” 吕大爷发现,这位病友的女婿每天都会往她的鼻饲管里打中药。
吕大爷一天一天的看着病友好转,好奇之下他主动询问,对方递来一本《关爱生命》的绿皮书,告知这是从郑州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老中医处开的中药。
“我想着,她能好,我也能试试!”
2012 年 9 月 19 日,术后仅 4 天,吕大爷就让家人带着自己的病历资料和舌苔照片,赶往郑州求诊于“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袁希福老中医。
“三联平衡疗法”抓住肿瘤患者 “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 的核心病机,通过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的综合调理,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从根源上改善“癌体质”,从而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最终实现带瘤生存。
“当时我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不化疗,”吕大爷坦言。
袁希福老中医仔细研读病历后,对此解释解释:食管鳞癌对化疗敏感度较低,且术后重点在于 “已病防散”,通过中药调理增强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复发转移。
“才吃了几天,我就能自己上厕所了,不用人照顾,”吕大爷回忆道,半个月后,他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原本苍白的脸色渐渐有了血色。
2012 年 10 月 10 日,出院仅 5 天,他便亲自坐车前往郑州复诊。袁希福老中医见他气色红润、行动自如,不禁向周围患者夸赞:“不说刚做完手术,都看不出来是个病号!”
服药 3 个月后,吕大爷前往医院复查,结果显示 “无明显异常”;半年后,在袁老的建议下,他开始采用春秋两季巩固用药的方式,持续调理身体。
2013 年,身体康复的吕大爷重新回到学校,承担起后勤工作,同事们都惊叹于他的恢复速度。
![]()
2017 年,他成功度过癌症 “五年复发高发期”,为表达感激,特意制作了一面写有 “中华名医下药如神,医术精湛医德感人” 的锦旗,亲自送到袁希福老中医手中。 如今 13 年过去,吕大爷生活过得充实而自在:每天割草喂羊、打理农田,闲暇时和老友们聊天散步,完全看不出曾是重症患者。
吕大爷逢人便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心态也很重要,我从不把自己当病人,配合医生好好治疗,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采访中,袁希福老中医的理念让人印象深刻:“癌症患者的康复,既要祛邪,更要扶正。‘三联平衡疗法’的核心,就是让患者的身体恢复阴阳平衡,增强自身免疫力,这样才能真正抵御肿瘤的侵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