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熬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标配”。有些人说自己是夜猫子,夜晚灵感多;也有人为了工作、娱乐,常常一不小心就熬到了凌晨。刷剧刷到停不下来、打游戏打到意犹未尽,或者临时赶方案、备考、应付临时项目……反正就是睡觉这事,能推就推。可人是铁打的?身体哪能天天扛得住。有人常说“我年轻熬得起”,也有人说“我休息一下就补回来了”,但真的是这样吗?医生反复提醒:熬夜这事不管多大岁数,都不是闹着玩的,别以为年轻就可以随便挥霍。
![]()
现代医学研究早就揭示过:长期熬夜对身体的影响是系统性的,伤的不光是脸色、皮肤和精神状态,连大脑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智力。
熬夜带来的影响,可能从你早上醒不来、记不住东西开始,一步步深入到免疫系统、心血管、情绪和激素,最后让你自己都觉得“好像变傻了”。
熬夜伤脑这事,其实不少人早就感受到了。一到晚上十二点还精神抖擞,结果第二天早上闹钟响十几次都起不来,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
这些表现并不是简单的“没睡好”,而是认知功能受到干扰的具体表现。大脑需要充足的深度睡眠来巩固记忆、整理信息、清除代谢废物。
熬夜会让这些过程被打断,从而导致短期记忆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决策能力变差。有研究显示,连续熬夜两天,相当于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醉酒状态的影响。
![]()
再说到免疫力,熬夜和生病真的是有直接关系。身体在睡眠时会修复免疫系统,分泌调节免疫的激素。如果经常打断这个过程,免疫细胞的活性就会降低,抗病毒能力变弱。
有数据显示,长期熬夜者感冒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至少两倍。而且不仅仅是感冒,肠胃问题、皮肤问题,甚至更严重的感染风险,也会随着熬夜频率的增加而变高。
心血管系统也是个受害者。不少人觉得熬夜就是累点而已,心脏好像没事。其实,熬夜会引起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不齐。
研究发现,熬夜人群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规律作息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已经开始老化,如果还频繁熬夜,诱发突发性心梗或脑卒中的概率大幅增加。
即便是年轻人,也可能因为熬夜导致心率不稳、心悸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有猝死风险。
![]()
很多人熬夜后还发现,情绪也变得容易崩溃了。一点小事就烦躁、动不动就心情低落,原本还能忍的事,现在一点耐心都没了。这是因为睡眠不足会扰乱大脑中情绪调节的神经递质平衡。
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跟情绪相关的物质都会受影响,情绪自然容易波动。甚至有研究显示,睡眠质量差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三倍以上。长期熬夜不仅会让人性格变差,严重时还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
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激素分泌紊乱。最直接的表现是体重增加。熬夜常常伴随着晚餐后的零食宵夜,血糖调控能力下降,胰岛素分泌紊乱,脂肪堆积更容易。
有研究指出,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比正常睡眠者肥胖概率高出45%。而且这类体重增加不仅是“胖”,而是“危险”的脂肪堆积,比如内脏脂肪增加,这才是引发慢性病的关键。
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皮肤状态。脸色暗沉、长痘、出油多、黑眼圈,很多人以为是护肤不到位,其实根源是熬夜。皮肤的新陈代谢主要在夜间完成,尤其是深睡眠时段。
![]()
如果老是错过这个黄金时间,皮肤细胞得不到修复,自然就容易变差。成分再好的护肤品都补不回来。很多人觉得护肤品没用,可能问题压根不在“用什么”,而是“什么时候睡”。
前面提到的这些影响看似是不同系统的问题,但其实本质上都是一个链条上的反应。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时间段,一旦长期缺乏,影响的就是全身。
而且不同年龄段的人,熬夜带来的问题并不相同。年轻人可能更容易忽视这些信号,但中老年人更容易被熬夜直接拖垮。
一些慢性疾病原本控制得不错,熬夜几天就有可能反复。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群体,更不能轻视熬夜的代价。
有些人可能还觉得“我也就偶尔熬夜,又不是天天这样”,但问题是很多“偶尔”一积累,就变成了常态。大脑、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不是等到病了才有问题,而是在熬夜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受损。
而这些损伤不是短期就能恢复的。哪怕后面睡得再多,也补不回来熬夜时错过的修复过程。比如深睡眠中的脑脊液循环,就是专门清除大脑垃圾的,如果被打断,毒素堆积得越多,大脑就越容易退化。
![]()
说到这,还得提一组更严肃的数据。202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报告显示,超过60%的职场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其中80%的人表示“因为工作或娱乐原因被动熬夜”。
报告还指出,长期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平均下降了17%。这个下降并非短暂,而是持续性的认知能力下降,表现为反应变慢、信息处理能力差、逻辑思维退化。
这对学生、职场人士、驾驶员甚至普通家庭主妇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智力损耗”。
很多人会有个误区,以为“我白天精力还挺好,说明没事”。其实这种“假精力”是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短时间分泌增加造成的,等到激素水平下降,整个人就彻底崩了。
不少人有过类似经历——熬完夜感觉一整天都亢奋,第二天就开始嗜睡、情绪差、注意力涣散,这就是身体透支后的反馈机制。千万别拿这种“假象”来自我安慰。
![]()
当然也并不是说“只要晚睡一次就完蛋”,问题在于频率和持续性。偶尔一次、两次不规律睡眠,身体是有一定调节能力的,但如果频繁熬夜,就会打破这个平衡。
尤其是到了三十岁以后,新陈代谢速度下降,修复能力减弱,一旦伤了,恢复时间会拉长。一些人到了这个年纪之后突然觉得“怎么老是头晕”“记忆力明显不行了”,多半和长期熬夜脱不了干系。
熬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习惯问题,而是一个影响全身健康的大事。别再用“年轻”“我能扛”这些词来自我麻痹,也别等到身体出问题才追悔莫及。健康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靠日常点滴维护的。哪怕不能每天十点上床,至少别让凌晨变成习惯,别让身体长期处在高压运转的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