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素华 李菡
![]()
近日,57岁的张女士在散步时突发心梗、心脏骤停,命悬一线。武汉市第三医院多学科团队火速集结,在“魔肺”(ECMO)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航下,为她筑起生命防线。历时一个月,患者的心脏功能从濒临崩溃到逐步恢复,最终顺利出院。
据介绍,张女士被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时,已经没有心跳。急诊科团队一边进行心肺复苏,一边启动最高级别抢救预案,一支由急诊科、心血管内科、ICU组成的团队在3分钟内集结,为患者建立了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稳住生命线后,战斗才刚刚开始,接下来需要攻克此次致病的根源——急性心肌梗死。
在ECMO的保驾护航下,张女士被紧急送入导管室。心血管介入团队为患者施行了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张女士左前降支主干已完全闭塞,并形成了致命的室壁瘤。医护人员精准操作,成功开通了闭塞的血管,为濒死的心肌灌注带来了新鲜血液。
血管开通手术成功,但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则是持久考验。患者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射血分数一度低至17%(正常人55%),血压如同过山车般极不稳定。ICU团队为他构建了一套“天花板”级的生命支持系统:ECMO替代心肺功能,IABP辅助心脏减负泵血,再配以精准的血管活性药物打出“组合拳”。
其间,张女士出现心率过快、血压不稳定、感染、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险情。医疗团队时刻调整ECMO流量、IABP反搏时间和药物剂量。最终,张女士心脏功能逐步改善,逐步撤离ECMO和IABP,恢复自主心跳。
在后续治疗中,张女士闯过了感染、营养、康复等关卡。如今已经出院回家,身体恢复正常。
“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是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集中体现。”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表示,武汉市第三医院已建立了从院前急救、院内高级生命支持到重症康复的完整、高效的ECPR救治链。尤其是ECMO与IABP的联合应用,以及对后续心功能衰竭的精细化管理,为这类最危重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心内科主任李东升提醒,如出现突发性、压榨性的胸痛胸闷,并可能放射至肩背部,伴有大汗、恶心等症状时,务必立即停止活动,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