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猪永远无法仰望天空。
脖颈的角度、肌肉的束缚,让它们一生都只能在地面嗅闻、觅食,难以把视线投向上方的浩瀚。
而我们却不同。
数万年来,人类一次次抬头仰望——在古老的天空中,曾有无数神明与精灵轻声嬉笑,他们从云缝间掷落光芒,把谜语藏进风里,在大地上留下人类至今仍在追寻的踪迹。很多很多年后,我们在器物纹样、壁画笔触、石头的凿痕里,再次看见那些众神遗落的微弱光点。
人类把这些光点拾起,汇聚为共同体的记忆,慢慢形成了文明的形状——这就是《众神》要讲的故事。
![]()
这本《众神:四万年的人、物与信仰》是继《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后,BBC与顶级博物馆、企鹅图书联手打造的又一磅礴巨作
![]()
在博物馆这样一个汇聚世界故事的地方,作者尼尔·麦格雷戈时常要面对来自不同文明的目光。例如他熟悉的大英博物馆,这座世界顶级博物馆集结了八百万件藏品——想要认真看完每一件藏品,得在里面住上几个月才行。
他从这八百万件藏品中精选了一百件代表性物品,写出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轰动一时,被《纽约时报》称为“空前绝后的巨献”。
![]()
| 麦格雷戈与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在大英博物馆
而写《众神》时,除了老朋友大英博物馆,他还拜访了大都会博物馆等更多的世界顶级博物馆,带领团队前往全球各地的古代遗迹、现代建筑、独特景观,例如他们前往印度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大壶节,只为抓取书中的一个场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成就了这本“穿越土与风、水与火”的奇迹之书。都说好的内容需要时间沉淀,而潮流的节奏却越来越快总把人逼得急功近利,如今,这样费时费力精心制作的书,市面上已不多见。
正因如此,《众神》刚出版,便收获了《泰晤士报》年度图书的美誉,《卫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竞相推荐。而今,中文版历时数年打磨终于问世,国内学者大家范景中、朱青生、马凌、张经纬、祝羽捷等纷纷激赏,将之隆重推荐给国内的读者。
![]()
![]()
| 2022年,麦格雷戈出任布克奖评委会主席
这本书的作者尼尔·麦格雷戈,可以说是博学广识的通才:他在牛津大学学习语言,在巴黎高师学习哲学,在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并取得律师执照。
后来因缘际会,他到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史——这是英国艺术史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江湖人称“考陶尔德黑手党”,因为该校毕业生在博物馆界都是横着走的存在,全球最顶尖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国家肖像馆、泰特美术馆、旧金山美术博物馆……的馆长都出自这个学校。
![]()
| 牛津大学新学院,麦格雷戈的母校之一,电影《哈利·波特》曾在此取景
麦格雷戈在学校时,就被他的导师、知名艺术史家安东尼·布伦特认定是最具天分的学生,果然后来也不负众望,他先后执掌英国国家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近三十年,将大英博物馆从年久失修和大裁员中盘活,成为英国参观人数最多的景点;在德国,他创建了柏林市中心的文化项目洪堡论坛;他还曾随时任首相布莱尔访华,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爱戴他的员工和民众称呼他为“圣尼尔”,因为觉得他有一种神力,能让从前门可罗雀的博物馆变得特别受大众欢迎。《金融时报》总编辑理查德·兰伯特评论他“为英国乃至世界的公共生活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安东尼·比弗则称他为“我们最伟大的文化博学家”。
![]()
2010年,麦格雷戈撰写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出版,书-播客-展览一体,播客创下1100万人次的收听纪录,巡回展览则在世界各国风靡一时,仅上海就吸引了38.4万人参观,最长排队时长达6小时,创下了上海博物馆参观人数之最。
这一年,为表彰麦格雷戈的巨大成就,英国女王为他授予功绩勋章——世上只有24人能同时获得这一荣誉,成员逝世产生空缺才有机会递补;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名人包括南丁格尔、罗素、丘吉尔、特蕾莎修女等,因此该勋章也被称为“地球上最负盛名的荣誉”。
![]()
有个道理,你可能听过,那就是厉害的人,他的朋友也都很厉害。没错,麦格雷戈的朋友圈也非常豪华,个个都是人才。为了写《众神》这本书,他召集了60位各领域专家来与他共事,其中有: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玛丽 · 比尔德、枢机主教蒂莫西 · 拉德克利夫、艺术家格雷森 · 佩里、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 · 森、哲学家安东尼 · 格雷林……这些人本身在各自领域均有建树,且很多人都是畅销书作者,能讲会写,由他们作为《众神》一书的专家顾问,其专业性十分经得起考验。
![]()
通常我们的历史书,是按照时间线索来写的:哪一年、有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件。但这本书的写法很不一样,是以“物”为线索,勾勒人类文明四万年的历史。这里的“物”,就是博物馆的物,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古代文物、有纪念意义的现代藏品等等,均在这个范围内。
我们已经习惯了常规的历史书写,那么这种以物为线索的写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麦格雷戈告诉我们:“物品叙述的历史,往往比仅靠文字记录的历史更为公正。”
![]()
| 南美洲穆伊斯卡人铸造的金人像,铸成后便会投入湖中
有一句话叫“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没错,因为失败者往往会死亡或者沦为较低阶层,失去话语权,胜利者可以轻易将他们的名字从历史中抹去,或是随意诋毁。而物品所记录的历史则更诚实,即使是历史的失败者,他们也会留下物品,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可以找到文字历史所无法记录的真实。
还有一类人,他们不是失败者,但人口基数极少,例如太平洋岛上的部落,因为人少,在主流社会中我们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麦格雷戈特意选取了这一类物品,让少数人也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
| 在瓦努阿图,故事和知识被逐步绑到头发里。这个过程要花费数年
还有一种情况是远古历史。在史前社会,人类还没发明文字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历史记载。要追溯那时候的人平时做什么、想什么,就要基于他们所遗留的物品。麦格雷戈通过观察一座四万年前的狮人雕像,推测当时的人已经产生了信仰:因为雕刻这座雕像的工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此时的人类尚吃不饱穿不暖,这个雕像意味着人类此时已经有了某种超越的精神支撑。他的讲述总是如此富有想象力,背后又有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依托,读来往往令人惊叹。
![]()
在《众神》中,麦格雷戈以四万年的时间尺度为纵轴,从中选出两百多个有代表性的物品、场所、值得铭记的瞬间,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生动反映人类信仰与文明的多个层次,既包罗万象又充实有条理,古老的过去和遥远的地方都变得触手可及。
这种以物叙史的写法,是麦格雷戈的独门秘诀,不仅启发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就连出版界也竞相效仿,如今市面上的许多同类读物,都是对这位开山祖师的致敬之作。
![]()
为了呈现这么多的“物”,自然就要有这么多的图。书中的238幅高品质大图,为大家呈现了数百件物品,这些物品来自五大洲:埃及、希腊、罗马、伊朗、印度,乃至太平洋小岛、北极圈……时间则从史前到现代,跨越四万年的历史
*推文内
图片经过
裁切
压缩,非实体书效果,仅供参考
▼ 实物类
![]()
![]()
▼ 画作类
![]()
![]()
除了大量有代表性的物品,书中还有许多的照片,包含古代遗迹、现代建筑、感人至深的场景瞬间……打开这本书,就像参观一场气势恢宏的特展,数百件从不轻易示人的奇珍异宝,跃然纸上。而博物馆的特展大展终究会撤展,这本书却可以恒久留存下来。
▼ 建筑类
![]()
▼ 遗迹类
![]()
▼ 景观类
![]()
市面上有许多图文并茂的的插图书,为了节省成本,通常会使用无版权且清晰度一般的图片充数,但这本书的图,是作者团队挨个去各大博物馆甚至私人收藏的权利人那里拿到授权,源文件直出大图,可谓纤毫毕现。在人挤人挤相机的博物馆用肉眼近距离看,恐怕都难以达到这个效果。
再说大家都很关心的用纸,这本书用的是90g艺术纸,彩印效果甚佳,不会有轻型纸的发黄问题。印刷用的是海德堡印刷机,由业界顶流印厂奇良海德承印,视觉效果十分出色。
大开本精装设计,可平摊锁线装订,对阅读也是十分友好。上手效果十分舒适,适合珍藏于家庭书架,闲来无事翻阅几页;亦可馈赠友人,共享文明之美。
![]()
当今世界,大环境剧烈变化,经济上行期的荣光似乎不再,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我们以为自己早已不再相信。但日常生活的缝隙里,依旧有微光闪烁:考试前,我们求考神附体;低谷时,我们愿水逆快快结束;在十字路口,有人为先人烧纸;在水池中,有人投下一枚硬币……或许我们仍然相信什么,在这些最朴素的瞬间里——无关信仰,而关乎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也许,是时候翻开一本《众神》,与艺术史大师一起重返众神悠游的年代,在世界的角落聆听众神的絮语,为失序的生活找到一个微小的立足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