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促进人才与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印发
东莞明确“抓产业必须抓人才”改革导向
南方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艳)作为国际制造名城的东莞,在人才政策方面再次破题。近日,东莞市委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人才与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教育与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城市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意见》首次明确了“抓产业必须抓人才”的改革导向,强调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东莞力求打破传统壁垒,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同步规划、部署、推进和落实。
《实施意见》专门单列一条强调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加快造就一支与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一流技术产业工人队伍,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联合职业学校及社会力量搭建培养平台,通过举办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高技能人才;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全职业生涯的技能培训体系,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开展技能型企业认定,设立企业工匠培育奖,对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的企业给予政策激励,鼓励企业自主评价人才;强化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支持企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产教融合、工学一体。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工作,建立党委政府抓产改的制度性安排,将产改工作写入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连续多年将产改作为市委常委会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的常设议题,专题产改工作把关定向、赋能提效;将产改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考评,压实压紧产改责任;市委分管领导每年主持召开全市产改工作会议,把市委对产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部署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布置,勾勒出每个阶段的产改“任务书”和“施工图”。在市总工会推动下,各镇街党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产改专题汇报,将研究产改作为每年规定动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有力推进。
“在东莞,产业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东莞近几届推荐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均有一线产业工人。”东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市积极落实高技能人才奖励政策,每年选树技能领军人才,向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发放“优才卡”。截至今年8月,东莞技能人才增至173.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8.3万人,位列全省第二。
相关专家表示,东莞通过“四链融合”系统性改革,为广东连续三年获全国产改考核“优秀”作出重要贡献,其经验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东莞样本”。
责编:孙科琳
二审:潘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