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永鹏介绍,“十四五”期间,东营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18.87万人,累计引进青年人才14.17万人。
![]()
“十四五”期间,东营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18.87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1万人次;聚焦重点群体,累计帮扶失业人员6.93万人、困难人员1.3万人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十四五”期间,东营市全面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稳妥推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承接全省人才年金试点,建成并启用全省首个企业年金网上备案系统,建立年金的企业数量达到201家。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1.65万人次、40.83万人次、77.19万人次。参保结构持续优化,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比达到51.63%。累计培训八大行业重点人员及一线从业人员4.3万人,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全力推进超龄劳动者、实习学生等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771家单位、3.6万人参保。启动实施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将滴滴出行、美团等11家平台企业及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转企改制及执法队伍改革等任务。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优化用人机制,构建统一公开招聘为主,高层次人才引进、教育卫生行业自主招聘等多渠道引才格局,“十四五”期间全市事业单位招聘9895人。
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青年人才14.17万人,年均引进2.83万人,连年实现青年人才净流入。引进海外留学人员651人。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7人获评齐鲁首席技师、15人获评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46人入选国家、省政府特殊津贴名单。全市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220人。新增技能人才13万人,高技能人才8.16万人,技师以上0.6万人,高技能人才存量占比达35.85%。人才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十四五”期间,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职称自主评审,累计评出中初级职称6039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7.6万人。首创乡村人才“分类评价”制度体系,面向“种养能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面向“能工巧匠”进行农民技能认定,坚持“以赛代评”开展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选拔培育乡村英才2400余人。
加强企业工资分配指导调控,“十四五”期间,东营市三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执行全省第一档次2400元/月。优化争议处理机制,积极打造裁审协同办公平台、引入公开宣裁程序。构建“八调衔接”机制,调解成功率超70%。(大众新闻记者 段学虎 崔立慧 马瑞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