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江苏好人”宣传选树活动,推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凡人善举不断涌现。2025年度共49人当选“江苏好人”。让我们走近这些身边好人,感受“爱”的温暖,领略“敬”的神圣,沐浴“诚”的阳光,汲取“善”的养分!
一、助人为乐(12人)
马克辛,男,1947年9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沿河社区居民。马克辛2003年退休后,腾出家中房间创办“春蕾辅导班”,为社区小学高年级学生义务辅导数学,目前已有近千名学生接受辅导,其中100多名考入市重点初中。为了提升辅导效果,他长期坚持前往南湖一小、二小等学校旁听学习,借鉴教学方法。22年里,他经历了心脏手术,克服了腿部静脉曲张等病痛,始终坚守讲台。如今在社区支持下,“春蕾教室”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引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组成“流动辅导员”队伍加入其中。
王欣南,男,1956年5月生,中共党员,苏州新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欣南创业成功后努力回馈家乡和社会,为当地医院捐赠2000多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每年为家庭困难的病人支付医疗费等近百万元;他心系家乡教育,为当地渭塘中学捐建实验楼和体育设备,资助困难学生百余人次;他助力家乡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帮助雪泾村通水、通电、修路,捐赠重型拖拉机、捐建水塔。他曾获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
李红霞,女,1975年11月生,泗阳县来安街道八集社区居民。李红霞和丈夫从事餐饮生意,2005年她来到当地敬老院慰问时,发现很多孤寡老人缺少情感上的关怀,跟丈夫商量后,决定用帮老人过生日的方式慰藉他们。她根据这些老人的生日制成“生日表单”,贴在自家墙上,20年来陪伴60多位老人庆祝生日。她还长期资助帮扶社区里的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害地区,已累计捐款捐物超过37万元。
陈萍,女,195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溧阳市溧城街道心愿树爱心工作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陈萍任清溪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期间,在社区里创立爱心服务站,为辖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14年,当地政府推广经验,设立溧城街道“心愿树”爱心工作站,陈萍任副站长,后又在2016年退休后任站长,全身心投入工作站建设,带领工作人员先后帮助困难家庭完成心愿4924个,受助人次达5万余人。
陈孟军,男,1954年9月生,中共党员,徐州市公安交警支队退休干部。陈孟军从年轻时开始,在工作生活中始终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在职期间创建了8个小学护学岗,并率先垂范,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坚持到护学岗执勤。2014年退休以来,他依然坚守在徐州市解放路小学护学岗,维护秩序、指路导向、扶老携幼,还资助了3名生活困难的学生。他受聘为9所学校的交通法制副校长,已开展义务讲座近百场,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交警爷爷”。
周乐秾,男,1962年8月生,宜兴市丁蜀镇解放路社区居民。周乐秾年轻时便酷爱读书,每月28元的工资,只留下8元作伙食费,其余的都用来买书。为了共享读书乐趣,他于2014年创立了惠人书友会,并定下“不用政府补贴、不收会费、不拉赞助”的原则,利用个人家庭门面房租金等收入,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累计无偿捐赠书籍超7000册,举办各类读书交流活动100余场次,书友会的成员也从最初的10人扩大到近2000人。
顾娟,女,1988年3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站客运值班员,铁路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值班员。2015年,顾娟加入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服务团队,从此将“为旅客排忧解难,待乘客至真至诚”刻在心上,聚焦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需求,扶老携幼、抬担送医、引盲助残、应急解难,服务困难旅客超10万人次,收到群众220多封感谢信和20多面锦旗。
殷建峰,男,1970年2月生,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吉坝乡连”爱心协会会长。从1998年帮助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筹集手术费开始,殷建峰走上了公益助人道路。他关心空巢老人,关爱孤困孩子,凭借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热心肠,吸引了190名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共同为困难群体提供“微关爱”“微服务”,得到群众认可。他曾获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高平海,男,1968年生,中共党员,灌南县新安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1995年冬天,当时负责乡村电影放映工作的高平海在灌南县原小尧乡高岗村散步时,看到一间裁缝店里有位病重的老人在痛苦呻吟,他上前询问后得知老人左腿残疾、无儿无女,在当地无人照顾。高平海立即背着老人去村医家医治,后来也经常上门探望。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他跟妻子商量后,将老人接回家中,像亲人一样对待。30年来,他尽心尽力服侍老人,不图回报,还带着全家去敬老院慰问那里的孤寡老人。
高怀斌,男,1969年6月生,淮安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出租分公司出租车驾驶员。20多年来,高怀斌坚持无偿献血120余次,累计献血量达5.24万毫升,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知识宣传,连续多年资助贫困学子,免费接送身边的残疾人,荣获江苏省优秀志愿者称号。
谢志松,男,1968年5月生,镇江市公安局丹徒分局世业派出所辅警。1995年,谢志松在处理一起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妻子和儿子失去生活来源,非常困苦,出于同情开始资助他们。从此,他开始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孩子。虽然自己的家庭也不是特别宽裕,但是30年来他和妻子每年都拿出一定积蓄资助困难学生,目前已累计捐助28万元,帮扶25名困难学生,其中17名孩子在他的帮助下完成大学学业。
薛银铸,男,1983年10月生,盐城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薛银铸2004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至今献血总量达1.4万余毫升;2013年加入中华骨髓库,2020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2019年完成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此外,他还积极走进社区、学校、机关等开展无偿献血等知识科普,带动更多人投入助人队伍。
二、见义勇为(8人)
丁浩,男,197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泗洪县电信公司职工。2025年1月11日晚,丁浩在路过老汴河时发现一名少年落水。此时,室外温度约零下10摄氏度,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他拿起岸边一根竹竿跳入河中,一边用竹竿破冰一边游到少年身边。他将少年拖拽到岸边后发现,岸坡较高,少年已脱力无法上岸。他潜入水底,身体趴在尖锐岩石上,让少年踩着他的身体往上爬,在岸边群众帮助下,终于将少年救起。
张永友,男,1970年11月生,兴化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2025年4月21日中午,一辆轿车在行驶中失控,撞上客运站围墙后燃起大火。正在站内准备发车的张永友见状,立即拎起两只车载灭火器冲向轿车,经过近10分钟的扑救,终于控制住火势。随后,他和路过群众一起将车内昏迷的驾驶员救出。
张秀福,男,1971年3月生,沛县敬安镇新安集村村民。2025年6月5日,一位八旬老人骑着一辆封闭式电动三轮车途经新安集大沟时不慎落水。新安集大沟水深两到三米,水中杂草、芦苇丛生,水况复杂。正在附近干农活的张秀福听到呼救后迅速赶到现场,没有丝毫犹豫跳入河中救人,先后下潜两次,成功将车门打开,把困在车里的老人救上岸。
陈永泰,男,2002年5月生,生前系响水县运河镇皂角村村民。2024年8月31日晚上,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某饭店当厨师的陈永泰,下班后到城区附近的三台基水库夜钓,忽然听到一阵吵闹声,一对双胞胎姐妹因琐事和家人争吵,其中一人不慎掉入河内。他来不及多想便跳入10多米深的水库,奋力将女孩拖拽到岸边,自己却因力竭未能上岸,生命停留在22岁。
陈舒月,女,1996年9月生,中共党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2025年3月24日傍晚,陈舒月在下班途中偶遇一名女子因交通事故头部受伤、昏迷不醒。她立即冲入人群,跪在地上进行心肺复苏施救,伤者逐渐恢复微弱呼吸。她一边安抚伤者,一边监测伤者体征,直至救护车抵达,为伤者后续救治赢得黄金时间。最终,受伤女子经抢救脱离危险。
徐好转,女,1990年3月生,如皋市野摊烧烤店店主。2025年5月14日凌晨3点多,在通扬运河的如皋蓝湾大桥上,一名女子从5米高的桥面跳下。徐好转见状,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取下桥面栏杆上的救生圈套在腰间,随之跳入河中。她忍受着入水时巨大的冲击力,奋力摸索到落水女子,最终将其推送到岸边,在几位外卖小哥和路人帮忙下成功上岸。
徐夏庭,男,1956年10月生,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湖滨村居民。2025年4月30日夜里,75岁独居老人周某在熟睡中被大火围困,邻居徐夏庭发现后立即报警,并不顾自身安危,砸开门窗义无反顾地冲进火场,将老人救出。救援中,徐夏庭身上多处擦伤灼伤,还险些被掉落的房梁砸中。
黄兴博,男,2002年4月生,无锡金龙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员工。2025年3月2日晚,黄兴博在骑电动车路过无锡市滨湖区胡埭花星球与翠竹路交叉口时听到有人呼救,遂发现一名女子在河里挣扎,身旁有一辆半沉入水中的汽车。他立即跳入河中,将落水女子拽到汽车车顶,并泡在冰冷河水中守护,直到救援人员赶到,一起将女子救上岸。
三、诚实守信(7人/组,共8人)
刘金富,男,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周里村卫生服务站退休医生。为了践行向父亲许下的“守护乡亲健康”的誓言,刘金富从1965年成为一名卫生员开始,潜心研究医术,尽己所能帮助村民减轻疾病痛苦,退休后接受卫生站返聘,依然用精湛医术和赤诚仁心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张世芳,女,195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王堂村退休村医。从19岁放弃进入公社卫生院,选择留在村里担任村医起,张世芳55年来始终坚守那句“村里太缺医生了,我要留在村里为乡亲们服务”的承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用精湛医术和温暖关怀,为乡亲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成为乡亲们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
陈萍,女,1987年12月生,中共党员,泗阳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从2013年负责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开始,她便在心中许诺: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孩子。她牵头创设“北极星”计划,重点对困境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司法救助,12年来牵头开展多元化帮教矫治2000余次,先后帮助200多名“歧路少年”找到正确成长方向。她还牵头创设“皮皮侠”法治文化品牌,走进校园普及法律知识。
姚生贵,男,1971年9月生,扬中市八桥镇永胜村村民。2014年,姚生贵从年迈父亲手中接过守护发扬“九狮图”的接力棒,并许下“一定会把‘扬中九狮图’传承下去”的承诺。他先后走访“九狮图”历代传承后人30余人,推动“九狮图”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进农村,培养带动身边万余人学习传承“九狮图”非遗。在他的努力下,“扬中九狮图”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莫春红,女,1980年3月生,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五一村村民。2014年冬天,莫春红第一次到敬老院为老人理发、修脚,临别时看着老人们渴盼的眼神,她脱口而出“我下次再来”。为了这一声承诺,她牵头成立善缘志愿者协会,吸引230余名志愿者参加,每月带着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已累计为超2万人次老人送去温暖服务。
龚琴华,女,1967年11月生;赵建芬,女,1968年2月生,两人皆为太仓市浏河镇张桥村居民。龚琴华和赵建芬是一对妯娌,两人的丈夫在十年间相继离世,她们对公婆许下承诺:“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着。”妯娌两人再嫁后依然和公婆生活在一起,组成另一个特殊的“五姓之家”。其家庭曾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章桂兴,男,1944年7月生,原无锡县航运公司退休职工,江苏省天一中学非遗项目导师、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古船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章桂兴从15岁起,跟随爷爷和伯父学习造船技艺,下定决心要把传统木船技艺发扬光大。60多年来,他运用传统造船工艺,先后制作太湖七桅船等20多种江南木船船模,并陆续捐献给无锡博物院等单位,传承弘扬运河舟船文化。
四、敬业奉献(12人)
王志河,男,1999年1月生,中共党员,盐城市志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志河自幼在农机轰鸣声中成长,拖拉机、收割机是他儿时的玩伴,也激发了他对农机的浓厚兴趣,在学习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期间,他先后斩获国家、省级一类竞赛桂冠6项。2019年毕业后他回乡创业,成立农机合作社,创新“维护保养三步法”,为农业生产节约成本超百万元,他还在镇村举办免费农机培训,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机人才超1000人。
付明山,男,1982年12月生,灌云县邮政分公司界圩支局投递员。付明山从2012年成为乡村邮递员以来,累计行驶30万公里,精准投递邮件30多万件无差错,并成功投递疑难信件200余件。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他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为村民利用电商致富想办法、找销路,带动邮路上数十家乡村电商发展,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夸赞。
张冬,男,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二级专家、淮安宏能集团带电作业特级技师。张冬深耕带电作业领域25年,带领团队拿下8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他首创“转供+旁路+发电”综合检修模式,累计完成带电作业超1万次,为企业减少停电损失超千万元。
张玉明,男,1970年2月生,高邮市三垛镇司徒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从1988年师范毕业回到家乡任教后,张玉明深感农村孩子对教育的需求和渴望,多次放弃进城工作机会,在乡村教育岗位上执着坚守了37年。2015年任校长后,他更是以校为家,以“教育不止于讲台”的理念,倾心打造“留守儿童之家”,用无私奉献的情怀换来孩子们的笑脸。
邵凯,男,1991年10月生,中共党员,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复合材料铺层组组长。2012年,邵凯毕业后进入专业不完全对口的复合材料成型铺贴操作员岗位。他从基础岗位做起,以“难题不破不收兵”的拼劲刻苦钻研,终于成为技术专家,深度参与C919国产大飞机后机身、垂尾、副翼等项目建设,并参与发明多项专利。他曾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郁期青,男,1939年9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梁溪区山北街道惠麓社区居民。郁期青退休前,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骨干队员,曾三次参与珠峰实地测量。退休后,他不图清闲讲奉献,参与中央组织的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巡讲近40场,用亲身经历讲述祖国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宣讲覆盖人数超5000人。他曾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
赵斌,男,1983年7月生,中共党员,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掘进管理中心副主任。2007年以来,赵斌奋斗在大盾构工程施工一线,曾开创大盾构隧道施工“国内高压(6公斤压力)进仓换刀”先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他带领团队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并先后攻克管片箱涵精准拼装等46项关键技术,为企业节约成本超千万元。他还走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科普宣传。
费琳琳,女,1986年6月生,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费琳琳牵头组建织梦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45家蔬菜种植类家庭农场入社,采用“电商+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菜农销售蔬菜。她牵头开发“织梦农场”小程序,招募社区团长,建立蔬菜领取点,让100多个“宝妈”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经过4年努力,她的团队营业额从200万元跃升至1.2亿元,吸纳近400户种植户加盟,带动1800多名农民就业,每年为农户增收2000多万元。
袁文婧,女,1989年4月生,中共党员,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三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参加公安工作13年来,袁文婧始终奋战在应急处突、实战训练一线,苦练克敌制胜的尖刀本领,成为警务实战的多面手,在国际性赛事勇夺7枚奖牌,年均培训授课千余人次,参与并成功处置重大突发敏感警情20余起,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重要贡献。
黄剑,男,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与新能源研发中心电装设计室主任。1995年入职以来,黄剑扎根船舶海工最前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填补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多项空白,先后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超5000万元。他倾囊相授技术经验,培养电工类高技能人才500余名。他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雷雨田,男,1973年9月生,中共党员,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雷雨田深耕钢铁领域二十余载,设计研发的多功能顶枪等设备,解决了国内冶金单位“卡脖子”难题,攻克国外长期技术垄断。他先后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专利1项,同时发挥“雷雨田劳模工作室”带头作用,义务开展紧缺工种培训、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累计培训员工超2000人次。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薛凤英,女,1966年4月生,中共党员,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兰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薛凤英扎根社区25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带领干群探索出一条居民自治管理的新路径,将昔日“三不管”“脏乱差”的小区变成“同心治”“净而美”的幸福家园,成为了居民们信任的“丫头”“大姐”“娘家人”。
五、孝老爱亲(9人)
万静珠,女,1957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居民。从1990年开始,万静珠家庭出现接二连三的变故,婆婆因脑梗瘫痪在床、儿子因脑瘫失去行动能力、公公罹患癌症晚期入院治疗、母亲因眼疾双目失明。万静珠主动扛起家庭责任,无微不至照顾家人。为了感谢社区对她的帮助,她还主动担任楼栋长,帮扶社区其他困难群众。
卢正霞,1953年10月生,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猴嘴街道振云社区居民。1999年,卢正霞的丈夫突发脑溢血后瘫痪在床,从此她扛起了家庭重担,每天为丈夫擦洗、翻身、按摩,还曾同时照顾瘫痪的公公和患病的母亲,直到他们去世。她还将这份爱延伸到社区其他困难老人,已经义务照顾独居的朱奶奶5年。
何友凤,女,1952年8月生,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仲院村村民。2012年,何友凤33岁的儿媳突发脑溢血,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儿子和丈夫在外务工,儿媳父母都已离世,何友凤主动担起照顾儿媳的责任。为了帮助儿媳尽快康复,她专门学习按摩和护理知识,每天帮儿媳擦洗、翻身、按摩、泡脚,还经常用轮椅推儿媳到外面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沈百花,女,1949年2月生,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民主村村民。2007年,沈百花的小叔子离异后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生活不能自理,小叔子的两个孩子一名患有智力障碍、一名尚且年幼。沈百花见此情景,主动接过照顾小叔子一家三口的重任,悉心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带小叔子治病和康复锻炼,村民们对她一致夸赞。
陈秀兰,女,1963年9月生,盐城市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伍北居委会居民。2000年,陈秀兰的丈夫意外受伤导致智力受损并患上癫痫,此时公婆年迈体弱,女儿还在上学,陈秀兰毅然挑起家庭重担。2005年,公公病痛缠身,她像女儿般精心照料,直至老人去世。2014年,婆婆患上精神疾病,大小便失禁还时常走失,她尽心侍奉婆婆,让老人安享晚年。
洪家华,女,1957年5月生,沭阳县吴集镇史跳村村民。洪家华的父亲因伤残没有劳动能力,哥哥、弟弟均有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1989年,母亲去世后,她和丈夫直接搬到娘家居住,尽心照顾父亲和两个兄弟。她每天4点起床到菜地收菜,然后骑车到5公里外的集市去卖,卖完后马不停蹄地回家为家人做饭,照顾父亲和兄弟俩生活,36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徐伟君,男,1950年2月生,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彩香一村南区社区居民。1973年,徐伟君的父亲去世,他承担起照顾母亲和智力残疾姐姐的责任,婚后和妻子一起撑起这个大家庭。不幸的是,妻子在1997年因车祸离世,他在悲痛之余全力操持这个家。多年来,他尽心侍奉母亲,直到母亲今年102岁过世,81岁的姐姐在他的照顾下生活妥帖安稳。
高玲,女,1975年8月生,睢宁县古邳镇古邳社区居民。2012年,高玲的弟媳、弟弟相继离世,高玲主动将侄子侄女接回家中照顾。当时,高玲的女儿正在上学、母亲年迈、公公卧病在床,她每天早起给公公清洗床单被褥,为全家人准备饭菜,接送孩子上学,照顾两边老人。在高玲的教导下,女儿学有所成,侄女工作稳定,侄子考取了县城中学。
董文华,女,1962年9月生,常州经济开发区横林镇横林社区居民。17年来,她始终坚持照料患脑瘤后又中风的远房表亲,不仅日常送饭、擦洗、按摩,还在其住院时精心陪护、悉心照料。她曾同时照料过5位长辈的晚年,为孤寡大伯养老送终。在社区里,她积极担任第七小组居民小组长,热心帮助邻里,经常义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购,热情回应邻里需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