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广东“连山壮瑶锦绣工匠”融合非遗工艺和民族特色的展品吸引不少观众驻足,“AI京匠”展示着工业机器人的系统操作,内蒙古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制作工”正在制作香气扑鼻的特色美食……在这场汇聚全国各地劳务品牌的盛会上,诸多“行家里手”同台亮相,展现出技能人才的专业风采,成为就业市场活力的生动缩影。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培育劳务品牌2300多个,带动就业近6000万人。
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能力强,具有地域特色、行业和技能特点,日益发展成为促就业、助发展、惠民生的综合载体。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劳务品牌建设从自发性向组织化、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简单劳务向产业融合转变,多地深挖资源禀赋,以劳务品牌为载体,以老手艺催生新岗位,让新产业孕育新模式。
本届大会共有全国167个特色劳务品牌参展,覆盖先进制造、消费亮点、民生服务、美丽乡村、非遗技艺五大核心领域,不少劳务品牌扎根地方资源沃土,实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产业与就业需求的深度协同。
会上备受瞩目的“北京小吃制作师”,聚焦北京特色美食研发,积极推动北京小吃等京味菜制作技艺传承和现代化转型。据了解,近三年该劳务品牌累计培训小吃制作及服务人员超500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
在广东展台,“连山壮瑶锦绣工匠”依托非遗技艺,打造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让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指尖就业”,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益。
此外,还有浙江杭州“AI动画制作师”、江苏东海“穿戴甲工匠”、广西“八桂米粉师傅”、甘肃“敦煌文创师”等劳务品牌,它们凭借独特的地域标签,以“年轻态”的创新模式激活就业活力,让“一技之长”成为“谋生之本”,推动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双向赋能。
劳务品牌建设的核心更在于技能。从传统的餐饮、建筑、家政行业,到新兴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领域,多地劳务品牌重视技能引领作用,积极搭建系统培训体系,为劳动者照亮增收之路,为产业升级储备创新力量。
“‘北京家政’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高质量充分就业打造的劳务品牌。品牌构建了‘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让所有劳动者接受严格统一培训再上岗,让技能真正赋能就业。”北京市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家政”劳务品牌已出版8本家政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教材,推出7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标准,积极引入技能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入驻品牌,年培训评价量预计超过1万人。
从乡村的“指尖技艺”到工厂的“智能操控”,从地域的“特色招牌”到全国的“就业名片”,劳务品牌的每一步发展,都在拓展就业空间、夯实民生根基。
“劳务品牌建设能够有效明晰就业方向、细化就业路径、精准匹配就业需求,具有鲜明的导向价值。应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与就业的协同发展,使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实际,放大就业带动效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未来,随着教育机制不断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持续升级、产业融合深度推进,劳务品牌这张“金名片”将更加闪亮,带动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有门、增收有路、发展有盼”。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为主题,以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为主线,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进一步强化产业化升级。注重需求驱动,挖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市场需求,引导劳动者依托品牌创设企业、创新业态。进一步强化多元化推广。培育特色品牌,建立劳务品牌项目资源库,持续推出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日前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