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宋元明清时期,文人墨客登临连州“画不如楼”,吟诵唐代诗豪刘禹锡的“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名句,是怎样一种豪迈心情?如此文人雅集盛景,将在不久的连州再度变成现实。
11月19日下午,连州市新城区非遗文化艺术综合体建设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签约,由企业投资1.2亿元兴建的主体建筑“画不如楼”将在海阳湖湖心岛拔地而起,其名正源自刘禹锡“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的千古绝唱。
一座楼,激活千年文脉;一座城,书写时代新篇。这一刻,诗豪的山水诗魂与现代的城市蓝图交织,燕喜新区的文化复兴序幕,古城连州的文化地标重塑,正以一座楼的姿态,悄然开启。
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等出席签约仪式。
![]()
连州市新城区非遗文化艺术综合体建设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签约。黄滢 摄
![]()
设计7层、高62.8米的“画不如楼”效果图。
诗豪遗韵
连州与刘禹锡的千年对话
海阳湖心,碧波微澜。初冬暖阳中,刘禹锡笔下的“画不如”景致仿佛穿越时空落在这片承载千年文脉的湖畔——远山如黛,湖光潋滟,水鸟掠过水面,留下圈圈涟漪。
除了海阳湖,还有吏隐亭、刘禹锡纪念馆、刘禹锡文化广场……在湟川大地,四处可见诗豪留下的文化“遗韵”。连州市新城区非遗文化艺术综合体建设项目,特别是“画不如楼”的重建,本质上是连州与刘禹锡的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
“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815年,唐代诗豪刘禹锡贬任连州刺史,在这片岭南山水间找到了精神的栖居。
连州与刘禹锡的相遇,是中原文化与岭南风土的深度交融。在连州四年,诗豪践行“功利存乎人民”的为政之道,至今仍为后人称道;他在湟川大地兴学重教、传播文明,使连州成为“科第甲通省”的文化重镇。刘禹锡在《连州刺史厅壁记》中写道:“山秀而高,灵液渗漉,故石钟乳为天下甲,岁贡三百铢。”字里行间,既有对山水的热爱,更有对这片土地的深切关怀。
刘禹锡在连州不仅留下诗歌73首、散文25篇,更以“海阳湖”为轴心,构建了唐代第一个岭南名园。其《海阳十咏》赞曰:“海阳之景奇甲一州”,将园林十景逐一题咏,引得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马总等名士纷至沓来。
诗中“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两句,成为连州山水的不朽注脚——自然天成之景超越丹青之工,暗喻此地人文胜境“笔墨难绘”。
历史的回响在宋代化为现实。1072年(宋熙宁五年),当时连州有侬智高和瑶之乱,广南东路转运使向宗道前来平乱,城垣因战被毁,因此重修城墙,并于城北建“画不如亭”,悬匾取刘诗之意,供人“俯瞰江流,环簇峰秀”,后扩建为“画不如楼”,遂成名胜。
清末,跟随祖父在连州生活的少年康有为曾登临感怀赋诗一首:“万松乱石著仙居,绝好青山画不如;我爱登楼最高处,日看云气夜看书。”晚清贡生冯祖尧在《连州城北画不如楼赋》中描绘:“建高楼而缥缈,筑城角以嶙峋……画阁朝开,楼外之山川不改”,其盛况可见一斑。
直至清末民初,因拆连州城墙而楼毁,但刘禹锡的文脉从未断绝。近年,连州建刘禹锡纪念馆,成立刘禹锡学术研究会,举办两届刘禹锡文化研讨会,拍摄电影《刘禹锡》,出版《连州刺史刘禹锡》《刘禹锡岭南文脉探源》等专著,对传承与发展刘禹锡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刘禹锡留下的不仅是文化润泽,更是连州城的“集体记忆”,构成了连州独特的精神谱系。刘禹锡之于连州,犹如韩愈之于潮州、苏轼之于惠州,其文化影响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将在海阳湖湖心岛拔地而起的“画不如楼”,有望擦亮这份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让诗豪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楼起新区
志在比肩“中国四大名楼”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连州燕喜新区的规划建设颇具深意。这个设计理念荣获省级“粤美县城”优秀作品奖的新区,承载着连州从“县城”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跃升的梦想。
当代中国城市更新中,如何激活传统文化?连州以历史人物为“锚点”,将抽象文脉具象化为空间载体:坐拥海阳湖中央公园的燕喜新区,正是对刘禹锡千年前“湖园理想”的呼应——自然与人文共生,方能“天人合一”。
连州市新城区非遗文化艺术综合体,用地面积约36.5公顷,它北望老城、南接新城,成为连州的“文化心脏”。其中主体建筑“画不如楼”由企业投入1.2亿元建设,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创新思路。
“画不如楼”的选址极具象征意义——海阳湖湖心岛,这正是刘禹锡当年倾心打造的文化胜境。这座设计7层、高62.8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文化地标,志在比肩“中国四大名楼”。
![]()
“画不如楼”效果图。
“画不如楼”是连州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是连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象征。潘正焕表示,项目建成后,必将成为彰显连州区域特色、具备标杆意义的城市和文化新地标,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与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希望投资方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全市各级要统一思想、全力配合,助力“画不如楼”早日建成惠泽群众。
文化地标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成功的城市更新无不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诸如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西安大唐不夜城等等,无不是鲜活事例。连州“画不如楼”的建设,正是以文化地标引流,串连起周边文旅资源。
未来,这里有望成为粤北文旅中心:登楼远眺,海阳湖、湟川河与历史古城、燕喜商圈尽收眼底,重现“楼、湖、河、城交融相辉”的盛景。
文化为魂
夯实“粤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根基
连州之兴,兴在文化;燕喜之新,新在格局。
以“山水入城”理念规划37平方公里的燕喜新区,是连州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载体,近年随着一批总投资达143亿元的商业、民生配套项目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新区迅速从昔日的阡陌农田迈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文化赋能城市竞争。潘正焕表示,未来随着永清广高铁通车,凭借连州的区位条件、发展势头、经济体量,连州打造“粤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将提速加快,而“画不如楼”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丰富了新区的“文化内涵”。
楼以诗名,诗以楼传。连州作为清远副中心,将以“画不如楼”为支点,撬动“刘禹锡文化品牌”全球传播。其选址海阳湖湖心岛,可举办非遗展演、文化研讨、诗歌峰会等,催生文创衍生品与研学链条,形成“文化IP产业化”,让刘禹锡时代“文人雅集”盛景再临。
城市发展,既要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文化积淀的厚度;既要城市建设的广度,也要人文关怀的温度。
因此,连州“画不如楼”的兴建,并非简单复刻,而是以文化为引擎,有力驱动燕喜新区从“地理坐标”跃升为“文化图腾”,夯实连州“粤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根基。
![]()
“画不如楼”选址海阳湖湖心岛,让刘禹锡时代“文人雅集”盛景再临。图为“画不如楼”效果图。
位处海阳湖湖心岛的“画不如楼”,既承接老城烟火,又面向新城未来,整个项目主要划分为三大板块。
——文化艺术培训区。功能业态包括开展非遗技艺传承培训、公益文化艺术普及、非遗与研学教育等项目的传承培训等。
——户外非遗活动空间。主要展示和传承连州特色非遗为主,功能业态涵盖非遗展演与互动体验、休闲与商业配套、科技与数字化融合等。
——非遗传承馆。这是整个项目的经济活力核心,功能业态以文化展示与体验、休闲与住宿服务、教育与商业配套、休闲娱乐场所等为主。
项目建成后,通过“非遗+旅游+商业”模式输出,年接待能力超150万人次,带动就业逾2000人,形成“画不如”系列文化IP,成为连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客厅。
登高望远,“画不如楼”不仅是62.8米的建筑,更是连州千年文脉的当代“诗眼”。未来,随着经济楼宇与诗画名楼并立,当游人在“画不如楼”楼顶吟诵“惟有千山画不如”时,连州或已完成从“古城”到“名城”的蝶变,成为无数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栖居。
声音
访中国刘禹锡学术研究会秘书长、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馆长曹春生——
“画不如楼”将成连州文化新标杆
“画不如楼”是连州历史上存在过的建筑,自宋至明清,一直是连州登临览胜之名胜,直至清末民初,方因拆连州城墙而拆除。如今“画不如楼”重建,有着三大重要意义。
一是文化传承。这座建筑见证了连州近千年的历史变迁,是连州作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实物载体。重建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物质复原,更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
二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越发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画不如楼”的重建,体现了连州市委、市政府对本土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展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是加速文旅融合发展。重建后的“画不如楼”将成为连州新的文化地标,既能展示连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特别是,“画不如楼”对当代连州城市发展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它将完善连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格局。作为古城标志性建筑,画不如楼将与现有文物古迹形成有机整体,增强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性。
其次,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一座有深度的城市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更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画不如楼”的重建,将为连州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
最后,这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市民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改善,也需要精神家园的建构。“画不如楼”将成为连州人寻找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重建“画不如楼”,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届时,这座承载着连州千年文脉的建筑,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成为连州文化建设的新标杆。
撰文:黄津 黄滢 通讯员 黄迪 李芊
![]()
【作者】 黄津;黄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