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一女子吃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1年后复查,结果如何了

0
分享至

周桂珍今年52岁,是上海浦东的一名环卫工人,她每天凌晨三点半就要起床骑着电动车赶到负责的路段。天不亮就开始推着垃圾车、弯腰在地上捡落叶、反复挥动扫帚,经常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因为赶时间,她起床后从来不吃早饭,就靠着那一壶反复冲泡的老浓茶提神饱腹,一直要到三四个小时后,路边上的早餐店开门她才有时间吃上一口油条加咸豆浆。长期这样昼夜颠倒的作息以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还加上她靠浓茶强撑精神的做法,时间久了慢慢的周桂珍感觉自己出现了头脑发晕发胀、眼睛发花发黑的情况,但是她一直以为自己就是年纪大了,加上整天不是在寒风就是在烈日下干活、缺少休息导致的,于是也就从来没把这些异常放在心上过。

2018年6月21号这天清晨六点多,天刚蒙蒙亮,周桂珍正弯腰沿着马路把边缘的落叶往簸箕里面扫。不知道是不是连续两个多小时的低头,让她感觉自己后脑勺的位置萦绕上了一股钝钝的闷胀,就像是她的后脑出现了只看不见的手,那手撑着她的颅骨就开始往外慢慢顶开。让她不得不扫两步就停下来按着后脑勺使劲揉动几下歇歇脚。此时周桂珍还一直在心里安慰自己,估计就是起得太早加上冷风一吹的正常现象,也就没有多想。虽然那股往外顶着的撑力一直闷在那,但她想着以前这种情况也出现过,再忍一忍说不定就自己好起来了。



就这样顶着这闷痛,一直到七点多车多起来,周桂珍听见动静便抬头准备让电动车过去,但是却不曾想,这抬头的瞬间,那后脑的胀意却是猛地向前顶了一下就像是那撑着她颅骨的手突然往外猛地再撑开了一长寸顿时便撑的她眼前一阵发白,脚下猛地一虚,反应过来后她赶紧抬手一边扶住路边的栏杆才稳了稳身子。一边再次把手伸到后脑的位置使劲按揉了起来,一边按还一边用力地往里吐气。但是却不曾想,随着这按揉的动作,那股撑着的胀力却是越来越紧、越来越实,并且那起先只是被手掌撑着的颅骨的胀意,也已经扩散到了整个后脑。就像是那撑着的手掌骤然握成个拳头,往外的顶撑力持续不散,里面的空隙也在顷刻间被挤得丝毫不剩。

此时撑在原地,因为这持续被胀力从内部顶开的冲击,周桂珍整个人捂着脑袋,完全靠半个身子死死贴在了栏杆上,仿佛整个人因为这胀痛已经被抽空了力气,只有这栏杆才能撑住她的身体。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那拳头似乎越攥越紧、越撑越满,她脑后的那股闷痛仿佛也已经到了极限,就像是她的后脑都要被那拳头顶的硬生生撑破开来了一样,当即就痛得她五官紧锁,喉咙里不受控地溢出一声声压得极低的闷哼,眼前也开始止不住地一阵阵发黑,意识也在这剧痛的折磨下开始逐渐模糊,终于不知道在原地硬挺了多久,她感觉自己像是再也坚持不住了样,捂在脑袋上的手猛地一松,脚下骤然一软,浑身像是被卸了力一样骤然软塌,接着她双眼一闭,彻底陷入了昏迷。

很快一名骑电动车的小伙最先发现了异常,他路过时只见周桂珍整个人侧倒在路边栏杆下,半边脸贴在冰冷的地砖上,胸口还在轻轻起伏,但呼吸明显浅而乱。他急忙跳下车,试着喊了几声:“阿姨?你能听见吗?阿姨?”却怎么也唤不醒。很快又有两位晨练的大爷围过来,其中一人赶紧拨打120。“人昏迷了,呼吸还有,后脑勺这里好像很烫……!”电话里,他语速都快得发抖。



不到八分钟救护车呼啸而至,急救医生检查时眉头一拧,只见周桂珍脸色苍白,呼吸浅促,脉搏快得几乎跟不上节奏,血压监测仪亮起的数字更是让人心惊:208/124 mmHg,心率118次/分,已明显进入高血压危象。医生立即给她上氧气、建立静脉通路,急推降压药,并在急救车上做了心电图:左心室肥厚迹象清晰可见,提示她的高血压绝不是一天两天。救护车一路不停警笛冲进医院,推床刚落地,急诊团队已在门口等着,紧急送往CT室。头颅CT显示虽未出现脑出血,但已有轻度脑水肿的表现;五分钟出的血液报告里,血钾3.4 mmol/L偏低、肌酐123 μmol/L轻度升高,都是长期血压控制不良造成的损害信号。

医生一边调整注射泵速度一边嘱咐护士准备监护:“高血压危象,随时可能再恶化。”医院在她外套里找到工作证后立即拨通紧急联系人电话。不久后,她儿子周桂珍儿子气喘吁吁冲到抢救室门口,一眼看见母亲躺在氧气罩下,胸腔被监护仪的曲线一跳一跳带得微微颤,他整个人瞬间僵住,眼眶一下热了:“医生,我妈怎么了?”

医生把监护仪的曲线看了一遍后,语气沉稳却不轻松:“你母亲这是典型的高血压危象,血压飙到这么高,再拖几分钟就可能脑出血。她长期头晕、后脑胀痛,其实都是警告,只是她一直没有检查,也没有吃过一次降压药。”周桂珍儿子听得胸口一沉,眼眶发酸:“我妈从来不跟我提这些,她……她从来没让我知道她不舒服……”。然而此时医生却没有过多安抚,只把病危同意书递到他手里:“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先签字,我们要继续抢救。”周桂珍儿子手指发抖,但还是迅速签了名字。医生立刻转身回去调泵、配药、补液,一阵忙碌后,好在经过紧急降压、脱水治疗和持续监护,周桂珍的数值一点点往安全范围靠拢,心率也缓慢平稳下来,病情终于逐渐稳定。



被送入普通病房一小时后,周桂珍迷迷糊糊睁开眼,看见儿子整个人焦急的守在床边。她愣了几秒,下意识想坐起,却发现自己躺在带护栏的病床上,手背上插着针管,声音发虚:“我……怎么了?”医生闻声赶来,简单地翻看她的监护数据后才回答:“早上血压突然飙得太高,引发了高血压危象,好在送来得及时,没有出血。”见她神情紧张、下意识去摸自己的后脑,医生语气柔了些:“目前已经稳定了,只要继续规范用药、监测血压,把生活习惯调整好,问题不大。”听到“问题不大”四个字,她悬着的一口气才慢慢落了下来,紧绷的肩膀也微微松下,像是终于从惊魂未定的深水里浮上了岸。

在医院的这几天里,周桂珍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监护以及儿子日夜守在床边的照看下,血压一点点降到安全范围,头晕、眼花的症状也渐渐缓了下来。复查的那天早上,医生拿着她最新的监测报告走进病房,低头看了几眼:清晨空腹血压 136/82 mmHg,心率 78 次/分;血肌酐 98 μmol/L 较入院时下降;电解质恢复到钾 3.8 mmol/L;心电图提示的左心室肥厚较前无进一步加重。他合上报告,语气带着一点欣慰:“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出院了。”周桂珍和儿子相视一眼,刚露出一点轻松的神情,医生却紧接着补了一句:“但高血压不像伤风感冒,不是这次住院好了就没事了,它是终身病,真正关键的是出院后的管理。”这句话让两人刚升起的喜悦瞬间收住了几分。

医生拉过来椅子坐下,声音稳而严肃:“从今天开始,降压药必须每天按时吃,一个都不能漏。我给你开的方案是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这是你现在最适合的双联治疗,既控压也保护肾脏。饮食要少盐、少油、戒烟戒酒,多吃蔬菜、豆类、粗粮;每天散步三十分钟,但不能剧烈运动,也不能再长时间弯腰劳动。最重要的——你的工作最好辞掉,环卫这种高强度体力活,对你这种血管基础已经很差的人来说,风险太大,再来一次危象就不一定能这么幸运了。”这番话让周桂珍怔在原地,她捏着被角轻轻抖了一下,儿子也忙点头:“医生我知道了,我妈以后我来照顾,她的工作我一定让她辞。”医生见两人的神情终于郑重起来,这才慢慢站起身,说了句:“只要按我说的做,你的病情是能稳得住的。”



母子两人郑重地点了点头,也都清楚这次是真正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侥幸捡回一条命。出院后,他们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疏忽,周桂珍严格按医生交代的时间吃药,早上氨氯地平、晚上厄贝沙坦,一次不敢漏。饮食也从以前的咸菜、油条换成了清淡的蒸菜、粗粮粥,每天吃盐不敢超过一小勺。儿子下班后陪她在小区慢走三十分钟,再也不让她弯腰扫地、受凉流汗。那份干了十几年的环卫工作,她也在儿子的坚持下办了离职,搬来和儿子一起住。

在这样面面俱到的生活方式下,周桂珍的情况确实稳定了下来。她每天早晚都按时自己量血压,指尖按下按钮时那一串数字总让她松口气,早晨 128/78 mmHg、晚上 124/76 mmHg,几乎次次都在正常范围。一个月后的复查也顺利得毫无波澜:肌酐 92 μmol/L、钾 3.9 mmol/L、尿微量白蛋白阴性、心电图仅提示轻度左室肥厚未加重。医生翻着报告点头,说控制得不错,她也第一次在医院里露出轻松的笑,觉得那场突然的昏迷仿佛已经远得像一场旧梦。她甚至开始觉得,只要按部就班吃药、按时走路、生活规律,疾病就真的被关在门外了。然而她并不知道,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一个全新的意外正悄无声息地在体内慢慢潜伏,等待着另一个猝不及防的时机。

2019年6月21号这天上午九点多,周桂珍刚把洗好的衣服从洗衣机里拎起来,抖开准备往上挂。但就在把第一件T恤举过头顶时,忽然便感觉自己后脑传来了阵沉得发闷的钝痛,就像是有个又短又钝的铁锤毫无征兆地猛砸向了她颅骨最深处的位置,顿时就砸的她的整个后脑猛地一沉,仿佛所有的颅骨都跟着震了一颤。被这突如其来的钝痛一刺激,几乎是下意识的,周桂珍手上的T恤就一下滑脱了手,啪地掉在了脚边,下一秒她的喉咙里不受控制的发出一声痛苦的闷哼,接着便猛地捂住了后脑,企图能把那像是从内部顶起的一下重击给按回去。然而这只是徒劳,那重击太深,沉得像是埋在颅骨最底层,这点外力根本按不回去半分。



但是就在她还捂着脑袋咬着牙强撑着在这股剧痛里努力稳住呼吸时,儿子听见她痛哼的动静从阳台传过来,隔着门窗问怎么了。她刚想回答自己不对劲,可是那个念头才在她的脑海打了个圈便撞向了后脑,瞬间就像是为那正在蓄力的钝锤加上了一层更重更实的暗劲,那蓄力已久的锤子猛地砸下,比刚刚的力道更加沉狠,顿时就砸得她的整个后脑嗡的一震,砸的她整个人猛地往后一仰。瞬间剧烈的钝痛迅速侵占了她的意识,甚至还没来得及多思考,她的浑身便像被抽掉了全身力气般一下松垮下去,呼吸猛地一滞,整个人直直往后一倒,竟然在短短两秒内被硬生生被痛昏了过去。

周桂珍儿子听见里面突然安静下来,心里猛地一跳,推开阳台门就看见母亲整个人横倒在地、后脑还保持着刚刚仰过去的姿势,脸色白得像被抽去了血色。他整个人瞬间懵住,喊了两声“妈——!”可是母亲却一点反应也没有,连胸口的起伏都弱得几乎看不见。那一刻他手脚发麻,心脏像被什么攥住一样,几乎是失控地跪在地上去拍她的肩,却怎么喊都唤不醒。手抖得厉害,于是他慌忙掏出手机按下120,声音却止不住发颤:“我妈晕过去了!她刚刚头痛得很厉害,现在叫不醒!地址是——你们快点来!拜托快点!”

救护车赶到的那几分钟里,急救人员一边将周桂珍平托上担架,一边迅速进行初步生命体征评估。救护车内,监护仪亮起的一刻,急救医生的眉头猛地一皱——血压高得惊人:246/152mmHg,心率132次/分,血氧只有91%。他立刻示意同伴建立静脉通路,同时给予吸氧、扩血管及镇痛处理。可即便如此,周桂珍仍处于浅昏迷状态,痛刺激反应极弱。到急诊室后,值班医生快速进行了常规急诊检查:血糖7.3mmol/L、电解质正常,但凝血功能PT延长至17.6秒(正常11–14秒),医生的表情随之沉了下去。

紧接着,他一边让护士准备抢救,一边吩咐道:“马上推去CT——怀疑是脑出血。”不到十分钟,急诊头颅CT的结果出来,影像上刺眼的白色让所有人心里一沉——左侧基底节区大片状高密度影,出血量达42ml,伴明显中线移位6mm。医生深吸了一口气,立即通知神经外科会诊,但会诊医生赶到时,看着监护仪连声道:“情况非常凶险,马上准备升颅压治疗。”



可哪怕抢救按秒推进,周桂珍的指标仍在不断恶化:血压跌至98/63mmHg,瞳孔左侧散大至5mm,对光反射消失。短短二十分钟,心电图上的曲线突然剧烈波动,接着化为一条近乎平直的线。团队轮番心肺复苏、上升压药、开放气道,但依旧没能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当医生走出抢救室时,看到儿子正死死抓着门框,全身发抖。医生轻轻吐出那句残酷的结果:“对不起……人没能救回来。”

听到这话,在周桂珍儿子像被凌迟般愣在原地,半天挤不出声音,最后嘶声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会突然脑出血?她每天都量血压,早上还好好的,现在怎么……怎么就没了?”他的声音破碎又绝望,整个人几乎撑不住地跪坐在冰冷的走廊里。

医生原本以为这是典型的高血压波动引起的突发脑出血,可听到周桂珍儿子哽着嗓子说句“我妈早上血压还正常”,他动作明显顿了一下,抬眼问:“你确定?你妈妈早上血压真的正常吗?”周桂珍儿子眼圈通红、声音发抖,但回答得极其肯定:“我肯定!她每天都量,我都记在手机里的……不信你看!”说着他手忙脚乱地从兜里掏出手机,点开备忘录,把那些一行行记录翻出来。

医生接过来一看——清一色的稳定值:早上 128/78mmHg、中午 132/82mmHg、晚上 126/80mmHg,连续三个月几乎无波动。这一刻,他的心头突然一紧,像被什么莫名的不安卡住了,表情也随之凝住。“能把你的手机留给我看看吗?我需要这些数据。”医生尽量让声音稳一些,随即示意护士先带着周桂珍儿子去休息室安抚。等急救室的秩序稍稍稳定,他转身走进办公室,把刚做完的全部检查一项项调出来复核,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凝血、肝肾功能,每一项都正常,没有任何提示急性恶化的前兆;连复查的床旁B超也未见异常。



可病人却骤然死亡。医生把CT重新放大、再比对数值,再确认脑出血的急性量与方向,却依旧没找到任何能从“血压稳定”与“暴发性出血”之间画上等号的线索。他心里沉下去了一寸这不是数据中能看出来的东西。确认外面患者家属已稍微平静,他这才让护士叫周桂珍儿子进来。

医生深吸了一口气,看着周桂珍儿子沉默了好几秒才开口说话。他指着那一串几乎规整得像打印出来的数据,声音压得极低:“从记录来看,你妈妈的血压的确一直平稳,但也正因为太平稳——才更说明问题不在数据里,而是在生活里。”说到这,他抬眼看了看周桂珍儿子那双隐着通红的眼,继续道:“想找到真正诱因,我需要你完全配合,把她生活里所有细节都告诉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让她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突然脑出血。”

周桂珍儿子狠狠点头,声音沙哑:“医生……您问吧。我一定配合,不能让我妈不明不白地走。”

医生点了点头,展开病例,开始从最常见的诱因查起。他问她最近是否有情绪波动、是否生过气或大吼大叫,周桂珍儿子连连摇头;他又问是否劳累、是否突然大扫除、是否搬重物,仍旧被否定;他继续问饮食——有没有喝酒、喝浓茶、吃太咸的食物,周桂珍儿子说母亲为了控压,这些早戒得干干净净。

医生皱着眉,又问到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怎么吃的?厄贝沙坦怎么吃的?有没有漏服?有没有空腹吃?有没有随意改剂量?有没有和其他药物或保健品混着吃?”周桂珍儿子回答得清清楚楚——时间固定、剂量没改、从不漏服、按医嘱饭后服、没有任何不规范的行为。医生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因为每一个常见诱因都被排除得干干净净。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医生几乎把所有能问的线索都追问到了极致,连最细枝末节的生活习惯每天走多少步这种都都一一问到了,但答案始终是同样的,没有异常,没有诱因,没有任何能解释突发脑出血的理由。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剩下医生翻病例时的纸页声,他最终长长吐了一口气,抬眼看向周桂珍儿子,眼神里满是无奈与沉重:“现在的情况……确实查不出明确诱因,你妈妈的生活、药物、习惯,从所有常规路径上看,都没有问题。”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你先回去处理一下你妈妈的后事吧。诱因我们一定会继续查,只是需要时间。我也会按照流程把病例上报到市级质控中心,让更多科室一起复核。”



他说到这,语气缓下来:“后面如果我们查出新的线索、或者需要你补充更多生活细节,希望你能继续配合。”周桂珍儿子眼睛红得发肿,喉结滚了几下,最终只是重重点头:“医生……我一定配合,只要能知道她到底怎么走的。”

之后,负责主治的医生按照流程将病例上报给科主任。主任收到后第一时间组织了科室范围内的小型病例讨论会,十多分钟的汇总却依旧没有任何结论——生活习惯正常、血压记录稳定、药物依从性良好、急查指标无暴冲,无论从哪一条路径追查,都像是撞在一堵没有缝隙的墙上。主任沉着脸,又将病例再一次上报给院长。院长看完病例,眉头紧紧拧起:无明显诱因、发病极其突然且进展迅速,这种“无迹可寻”的病例在他几十年的从医经历里极少见。他沉默片刻,随即敲下决定:“立刻组织一次全院层面的多学科联合查房,让神内、急诊、重症、影像、检验、药剂科全部参与。同时,我还亲自致电邀请了在降压药不良反应和心脑血管危象方面最有研究的高教授,让他务必出席。”

大会当天,会议室里几乎座无虚席。各科室的专家全都到齐,病例刚被汇报完,底下便爆发了持续不断的讨论声。有神内的医生提出会不会是短暂性血压峰值导致的微小穿通动脉破裂,但立刻被影像科否认;有主任提出是否存在未知的脑血管畸形,可进一步的 CTA 已经明确排除;还有人提出会不会是潜在的凝血异常,但检验科摊开报告单指着正常的 PT、INR 和 D-二聚体摇头,根本不可能……



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提出,又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排除,会议室陷入沉沉的安静。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坐在最前排的高教授,希望他能给出一个突破口。然而,高教授并没有立即发言。他低着头,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地反复翻看病例,甚至连同样的检查结果都前后比对了三遍。整整两分钟的沉默后,他才缓缓抬头,扫视一圈,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你们……都想得太复杂了。”

会议室一下静得连空调声都清晰无比。高教授顿了顿,指尖轻轻敲着病例:“有没有人想过,问题可能根本不在脑里,也不在生活方式,不在饮食、姿势、行为,而是在最简单、最不起眼、你们每天都在开、所有人都以为最安全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上?”

话音一落,整个会议室一片死寂。几位医生面面相觑,神情从困惑到惊诧不断变化。坐在前排的一名年轻医生最先忍不住开口,他皱着眉、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高教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怎么可能?这些药是最常规、最安全、最标准的降压药啊,而且根据病历记录,她的血压控制得很好,药物的时间、剂量、服用方式全都完全符合规范,甚至连送服时的水温都严格按照要求来,不存在任何问题。”

另一位有二十多年经验的主任医师也跟着点头,他补充道:“是的,我们刚才也仔细讨论过了。他的依从性极高,测量记录清晰稳定,服药行为根本挑不出毛病……如果真是药物问题,那问题又能出现在哪里?”



听到这些疑虑,高教授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反而轻轻笑了一下,像是早就料到会有人提出这些反问。他把病例合上,抬眼扫过所有人,声音稳得像在给全场上课:“你们说得都没错。按理来说,这两种药的确安全、成熟、可靠,他在剂量、时间、方法上也完全没有错误。所以我才说这是一例非常典型、却又极容易被忽视的病例。”

高教授顿了顿,把手指敲在桌面上:“它提醒我们一个关键事实:坚持吃药,并不等于高枕无忧。很多病人以为按时吃药就是全部,可他们忽略了药物的安全生效,并不是只靠时间、剂量和方式这么简单。”会议室里几位医生下意识坐直了身子。高教授接着说:“在这个病例里,这位患者在生活上做到了滴水不漏,饮食、作息、复查、电解质、监测血压……可以说几乎做到了完美。但是就在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期间,却犯了2个极其低级、但又在绝大多数患者身上反复出现的错误。”他的语气变得格外沉重:“是这两个被长期忽略的小细节,把一切看似完美的控压管理推向了失控,最终酿成了这场难以挽回的悲剧啊!”

“第一件事——她把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都掰成了两半来吃。

教授说着把病历翻到照片页,那是儿子拍下的药盒与药片,清清楚楚全是半片。“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些降压药是缓释制剂,药片外层有一层专门的控释包衣,用来控制药效在24小时平稳释放。她一掰——等于把‘闸门’拆了,把应当缓慢释放的药量全部提前释放。短短 1~2 小时内大量药物冲进血液,使血管迅速扩张,血压骤降——这一下,身体受到惊吓,会立刻启动反调节,一路把血压往高处推,甚至推过原本的安全线。这就是隐藏的‘峰谷血压’。你们看,她每天记录的血压都极其平稳,是不是?但那是血压掉下峰值后的数值,真正的骤降与暴升,都发生在她没量血压的那段时间里。”

台下有医生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这种情况他们确实见过,但从未想到会如此凶险。

然而教授没有停顿,他翻到下一页检查记录:“可这还只是其中一个诱因。第二件事——她在吃药之前,长期坚持喝一杯滚烫的热饮,以为暖胃、保养身体,却不知这杯热饮正是推着药效加速‘狠踩油门’的隐形黑手。



第二点:早上都要先喝一大口姜枣水

教授继续说道:“她儿子回忆,她每天早上都要先喝一大口姜枣水,说能‘暖胃、把血管喝开’,然后紧接着吃药。你们想想,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把药片一下推进了温热湿润的胃环境,让原本应该慢慢释放的药物,在高温下表面包衣变软、崩解加速,吸收速度直接翻倍。结果就是——药效被提前催化,血压急降得更快,而随后的自主升压反弹就更凶,更高,更难以控制。”

台下的年轻医生眼睛微微睁大:“难怪……她的血压明明看上去稳定,但病情却进展得如此突然、如此猛烈。”

教授点头:“没错。这两个细节——掰药片、热饮加速吸收,在日常生活里太常见了,常见到我们甚至忽略了它们。但它们真正造成的后果远比我们以为的严重。她的血压不是全天稳定,而是每天经历一次隐形爆雷,只是爆雷的时间恰好避开了测量的时间。”

他说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将检查单往前推了推。

“你们再看她的 CT:基底节区深部穿通动脉破裂。这里的血管就是最薄弱、最经不起骤升骤降的地方。连续数月的隐藏式血压鞭打——先急跌,再急升——让血管壁一点点被拉薄,被撕扯,被逼近极限。终于在那天,她不过是举手晾衣服,稍稍一用力,血压又被推上去了一小截。那截压力,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死寂。

高教授把病例合上,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道:“她不是没吃药,不是没遵医嘱。相反,她非常努力,非常认真,非常自律。但她忽略的,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连医生都很难察觉的生活细节。掰片+热饮=加速吸收+急速降压+剧烈反弹升压——这是全国范围内非常经典、却最容易被忽略的‘隐性血压波动模式’,也是最能致命的一种。”

年轻医生喉头轻轻动了动:“所以……从始至终,并不是任何检查能看出来,而是两个几乎每个患者都可能犯的小习惯?”

高教授点头,语气里有明显的沉痛:“这一类患者不是少数,而是越来越多。如果你们记住这例——以后能救的人,会比你们想象得多得多。”

他看向全场:“真正杀死她的,不是药,而是错误的吃法。”

资料来源:

[1]许铮铮,何子英.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女性高血压的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5,4(08):48-52.

[2]孙运慧.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5,43(08):177-180.

[3]杨斯媛.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18):154-157.

(《上海一女子吃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降压,1年后脑出血走了,主任:她有2个坏习惯》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岳母骂我吃软饭不吭声,我转身卖掉婚房,次日亲戚来炫耀全傻眼

岳母骂我吃软饭不吭声,我转身卖掉婚房,次日亲戚来炫耀全傻眼

晓艾故事汇
2025-11-18 17:08:09
休想回国!我国体坛三大叛徒,夺冠后不承认是国人,结局大快人心

休想回国!我国体坛三大叛徒,夺冠后不承认是国人,结局大快人心

丁鸊惊悚影视解说
2025-11-17 19:00:46
塌了!被中产吹上天的高端家居,如今欠薪关店、巨亏17亿!

塌了!被中产吹上天的高端家居,如今欠薪关店、巨亏17亿!

渔樵文史
2025-11-07 21:45:03
随着樊振东全运夺冠后反遭网暴,彻底揭开体坛最恶心一幕!

随着樊振东全运夺冠后反遭网暴,彻底揭开体坛最恶心一幕!

田先生篮球
2025-11-17 22:11:55
残骸照曝光!俄国防部:乌军发射4枚美制ATACMS导弹袭击俄目标,被全部击落

残骸照曝光!俄国防部:乌军发射4枚美制ATACMS导弹袭击俄目标,被全部击落

环球网资讯
2025-11-19 17:54:00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欲修改“无核三原则”岸田文雄、野田佳彦两位前首相发声表示担忧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欲修改“无核三原则”岸田文雄、野田佳彦两位前首相发声表示担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22:19:22
穿“大衣”时,一定别搭配紧身裤!瞧瞧杭州女生裙子阔腿裤多洋气

穿“大衣”时,一定别搭配紧身裤!瞧瞧杭州女生裙子阔腿裤多洋气

何有强
2025-11-19 23:59:23
山东夺冠混采!范思琦谈第五盘心理,陈梦展望下届全运并俏皮回答

山东夺冠混采!范思琦谈第五盘心理,陈梦展望下届全运并俏皮回答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19 23:51:11
知名女作家突然发文宣布封笔!网友:我的青春都是她

知名女作家突然发文宣布封笔!网友:我的青春都是她

上观新闻
2025-11-19 17:38:11
河南小伙相亲遇颜值出众女孩,网友看打扮直接劝退:这哪养得起

河南小伙相亲遇颜值出众女孩,网友看打扮直接劝退:这哪养得起

小陆搞笑日常
2025-11-20 01:18:46
《唐朝诡事录》:“盛世容颜”背后的无妄之灾——当长相成为原罪

《唐朝诡事录》:“盛世容颜”背后的无妄之灾——当长相成为原罪

君笙的拂兮
2025-11-18 11:44:18
广东一夜3消息!萨林杰正式到队,杜锋徐昕和好,新双外首次合训

广东一夜3消息!萨林杰正式到队,杜锋徐昕和好,新双外首次合训

多特体育说
2025-11-19 22:40:09
《无可奈何》六项大奖狂扫青龙奖!玄彬孙艺珍获影帝影后

《无可奈何》六项大奖狂扫青龙奖!玄彬孙艺珍获影帝影后

释凡电影
2025-11-20 03:13:59
罗晋半年提6次分手,7年“流浪”不回家,唐嫣这次真无力回天了?

罗晋半年提6次分手,7年“流浪”不回家,唐嫣这次真无力回天了?

荷裳裁梦
2025-11-19 23:35:17
数据!中国围棋2025年大丰收,除LG杯外,5场世界大赛,4场夺冠!

数据!中国围棋2025年大丰收,除LG杯外,5场世界大赛,4场夺冠!

L76号
2025-11-19 16:38:15
释永信被逮捕:曝存款200亿,偷情细节披露,私生子女照片流出

释永信被逮捕:曝存款200亿,偷情细节披露,私生子女照片流出

博士观察
2025-11-19 10:39:32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影孖看世界
2025-11-16 20:05:08
小泉进次郎最新表态

小泉进次郎最新表态

新京报
2025-11-19 14:33:24
中日混血家长举报语文老师:讲日军罪行是“制造仇恨”?网友炸了

中日混血家长举报语文老师:讲日军罪行是“制造仇恨”?网友炸了

梁讯
2025-11-18 14:28:49
喻恩泰发声回应!为孩子忍辱多年,情敌前妻看不下去,放猛料助攻

喻恩泰发声回应!为孩子忍辱多年,情敌前妻看不下去,放猛料助攻

阿纂看事
2025-11-19 22:34:25
2025-11-20 06:39:00
宝哥精彩赛事
宝哥精彩赛事
感谢有你
349文章数 69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艺术
房产
教育
健康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周恩来夫妇珍贵合影集,太难得一见!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教育要闻

高考选科时候这样做更靠谱!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