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草根逆袭成维修大王
1964年,李兴浩出生在广东佛山南海区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他读书不算上心,高中念到一半就辍学了,16岁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外出闯荡。最早他学着别人夏天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冰棍,冬天就去集市上摆地摊卖些小百货,后来他又倒腾过布碎生意,攒了点钱后在镇上开了家小酒楼,本想着安稳过日子,没成想酒楼里的空调三天两头出问题,找维修师傅要么来得慢,要么修不好还收钱,折腾得他没少上火。
![]()
1989年,李兴浩干脆自己琢磨起空调维修,觉得这行当有搞头,就拿出全部积蓄,在佛山租了个小门面,挂起“兴隆制冷设备维修中心”的招牌,还立下规矩:“当天上门,修不好不收费”。没想到这招还真灵,附近街坊邻居都愿意找他,生意越做越火,两年时间,维修中心的员工就从最初的3个人扩到280人,成了佛山当地最大的制冷维修商,连不少大酒楼都主动找上门来合作。
白条撬动800万空调版图
没想到这维修生意刚稳住,李兴浩又不安分了。1993年,他瞅准空调市场火热,拉着个台湾商人合资创办志高空调,想着从维修转制造。可刚起步就撞上科龙搞价格战,志高的空调根本卖不动,仓库里堆得像小山。更糟的是1995年,台商见势不妙,连夜卷走技术图纸、带走工程师,临走还把公司账户给查封了,等于把厂子掏空了。
![]()
李兴浩蹲在车间抽了半包烟,第二天揣着一沓欠条就往供应商那儿跑。他拍着胸脯跟零件商说:“我老李修了六年空调,从没欠过一分钱,这次你信我,货先拉走,钱我写条子,年底准还。”供应商看着他磨破的皮鞋和账本上密密麻麻的维修记录,犹犹豫豫还是点了头。就这么靠“刷脸”写白条,硬是赊来800万的压缩机、铜管,把生产线重新开了起来。
之后他亲自开着辆破面包车下乡,逢集就支个摊,扯着嗓子喊:“志高空调,比别家便宜三百,坏了终身免费修!”农民们听着实在,你一台我一台地买,三四线市场就这么被他撕开了口子。
![]()
上市叫板董明珠造最好空调
2004年,志高空调销量冲到280万台,李兴浩在佛山家电圈彻底站稳了脚。
2009年国家推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志高中标率34%,年底直接在港交所敲钟,李兴浩身家一下涨到18亿港元。
那会儿他野心和信心都到了顶,觉得志高能超格力、赶海尔,从格力挖来好几个技术高管,还抢在格力前面签下成龙代言,公开对着媒体说“我对空调行业的贡献不比董明珠小”,办公室墙上更是直接写下“造世界最好的空调”几个大红字。
![]()
重营销轻研发埋隐患
可谁也没想到,这"世界最好空调"的口号喊得越响,志高的技术短板就暴露得越明显。李兴浩总觉得营销比研发靠谱多了,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只占营收的0.85%,连格力的零头都不够,核心技术基本靠买。
2011年国家节能补贴一退坡,志高的成本优势立马没了,空调卖一台亏一台。更要命的是质量问题开始集中爆发,消费者投诉越来越多,不是噪音大得像拖拉机,就是制冷效果差,甚至还出现过几起自燃事件。
有用户拿着烧焦的空调外机找上门,售后却推三阻四,说要检测得先交押金。后来质检总局抽查,志高空调故障率高达12%,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这下连经销商都开始打退堂鼓。
![]()
战略迷失扩张动荡致命伤
李兴浩没把这当回事,反倒觉得是公司盘子太小,开始琢磨着搞“多元化”。又是开小额贷款公司,又是拿地盖写字楼,连地方电视台的广告时段都想承包,结果这些副业没一个赚钱的,三年下来倒亏了近3亿,把空调主业的现金流都抽空了。
2012年他觉得自己太累,突然宣布退居二线,把公司交给几个职业经理打理,可新管理层要么不懂空调,要么各打各的算盘,不到一年,志高的市场份额又掉了两个点。
![]()
2015年李兴浩坐不住了,重新回到公司,一上来就拍板搞“云空调”,说能联网控制、自动报修,砸了10亿研发生产,可那会儿智能手机刚普及没多久,农村市场根本没人用这功能,机器堆在仓库里卖不动。
他又病急乱投医,让厂里的技术员、维修工都去跑销售,谁卖得多给谁提成,结果没人管生产质量,空调故障率更高了。
![]()
帝国崩塌创始人成老赖
2019年财报出来,志高直接亏了14亿,创了行业纪录。负债率一下子飙到95%,账上连发工资的钱都快没了,李兴浩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佛山的办公楼、肇庆的工业用地,连子公司的股权都挂牌卖掉,可这点钱填不了窟窿。
供应商天天上门催债,有个合作了十年的零件商实在扛不住,拿着3960万的欠条去法院起诉,法院判志高还钱,可公司账户早就空了。
2020年,李兴浩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成了别人口中的“老赖”,坐飞机、高铁都受限。
2023年更糟,他因为涉嫌挪用公司资金被警方带走调查,这会儿还没消息。
志高也撑不住了,2022年从港交所摘了牌,当年“终身免费维修”的招牌,早就被消费者投诉和质量问题砸得稀烂。
![]()
野心难撑认知的商业悲歌
如今的李兴浩,早没了当年敲钟时的意气风发,债务缠身,连高铁都坐不了,还因挪用资金被警方控制。
说到底,他败就败在野心撑不起认知——总觉得营销比研发实在,扩张比品控重要,忘了做空调得靠技术吃饭。
当年他对着媒体说“贡献不比董明珠小”,如今再看董明珠那句“核心技术买不来”,倒成了他从云端跌进泥里的最好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