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武继志
城西有个东河南,城东有个西马圈,这是灵丘的一拗。西马圈已经天亮了,解放了,而东河南仍盘踞着日伪的残余势力。
东河南是个大镇,距灵丘城四十华里,又是个古镇,历代为南北两山的集会中心。街面上有店铺,有饭庄,招待着南山卖核桃卖花椒的、北山售药材粜豌豆的。还有阜平侉子,也常戴八盘草帽,揣了银洋,来骡马市场倒腾牲口。
说东河南的热闹,热闹不过北街口。北街口是小商小贩麇集的地方,售猪仔卖鸡娃、卖笸箩扫帚、针头线脑的,还有故衣、洋布、胭脂、篦梳,都可以在北街口看到。苦荞凉粉、豌豆面皮、油亮酥香的黄烧饼,那是一家挨着一家地吆喝。黄三姑的摊位就在北街口傍西,老字号万福成缸房的前面。她卖的是绣花枕头面,专卖,花样繁多,有富贵牡丹、四季海棠、九月金菊、八瓣石榴,什么喜鹊登枝,福禄同寿等,总之各色花卉祥物差不多都上了她的枕头面;做工也好,针脚细密,线面均匀,光泽亮艳,夺人眼球。面料有绸有缎,也有布的,就看买家的喜欢和价钱了。在黄三姑的摊前常常围拢的是一些大姑娘小媳妇,偶尔过往的男人也经意不经意地瞥一眼,不打紧,反正东河南集市上卖绣花枕面的仅黄三姑一家,霸市,由此买卖不大,名气不小。有浑人说浑话:黄三姑的枕头,千人枕万人爱!浑话终究是浑话,正经人都知道黄三姑是好女人。
说这话时怎就把狗日的日本人忘了,这话说的是日本人没来时的情景。自从来了日本人,灵丘就成了敌我斗争的焦点,特别是日本人在东河南安了据点后,南北两山民众的喉咙就被扼住了。街面上的店铺关的关,闭的闭,不少仁人志士都参加了抗日的队伍,还有几人成了不怕死的抗日英雄。但大多数平民百姓还得求活,该干啥干啥,该卖啥卖啥,黄三姑就是这类人,她不卖绣花枕头面,还能干啥呀?好在七八年的苦日子快熬出头了,人们都看出日本人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啦;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日本人龟缩在据点很少露面,东河南街面上走窜的是几个清乡队的汉奸。这些龟孙子也不像往日那么凶狠跋扈了,灰头灰脸地走路,人模狗样地说话。东河南人把这段日子称做铁拐李偷锅还锅时的黑暗。
一日,也就是这段日子的一日,黄三姑一打早就把摊位摆出来了,鲜艳奔放的枕头面与冷冷清清的市面很拗劲儿。其实,老早有人就说过,兵荒马乱的还卖什么枕头面呀,大姑娘小媳妇的脸上抹锅底灰,都抹了好几年了,谁还顾及花呀草呀的!话是说得没错,但这东西虽说不合时宜,卖的终究是黄三姑手头的功夫,并不值钱,由此,比起那些卖吃吃喝喝的摊位安全多了。卖烧饼的,卖面皮的,卖瓜桃李果的,谁没遭过鬼子汉奸的抢夺?黄三姑没有,她遭遇的是冷清,少有人围,少有人买,好在黄三姑一人一口,日子还算糊弄过来了。
阳婆高了,街面上人稠了,时有穿鱼肚白布衫的汉子在东河南街上走动,有人猜会那是抗日政府的侦察员。这种猜会很长中国人的志气,一种心领神会在人们眼神中传递:看哇,天就要亮啦!不过行为暂须谨慎,毕竟据点炮楼上有日本人的岗哨,东河南的一举一动,尽在鬼子的眼中。快到中午时分,据点里出来一帮汉奸,径直往北街口去了,北街口顿时显出一阵骚动,但很快又平静了。人们比往年底气硬了——别说你是秋后的蚂蚱,就是秋后的毒蛇,你也凶不起来了。人们挺着劲儿,干啥的还干啥,故意神马不乱。这伙汉奸簇拥着一个日本女人沿街走来,为首的汉奸就是刘歪嘴,刘歪嘴这家伙虽然没杀过没抢过,但也不是什么好鸟。不知为什么抗日政府没动他,老百姓还是挺恨的。他边走边跟那个脚穿木疙瘩的日本女人说话。东河南人对日本女人并不陌生,前几年街上常常出现,这几年倒是少了。日本女人的特点是脚上穿木底鞋,走起路来嘎哒嘎哒作响,人们管这种鞋叫木疙瘩。
当刘歪嘴他们走到黄三姑摊前时,黄三姑一点都不紧张。她摊面上的东西,刘歪嘴他们向来都不在意,往日都是眼皮瞭都不瞭就过去了,所以黄三姑心态很平稳,像看马戏团耍猴的一样看着他们。谁知那个日本女人竟然在她的摊前停下了脚步,东洋眼球一亮,惊奇地叫唤起来,喔,好漂亮欸,好漂亮欸!她不走了,兴奋得脚上的木疙瘩连连跺出嘎哒声。左一个好漂亮欸,右一个好漂亮欸,叫着嚷着在那儿发癫。日本男人女人说中国话不算惊讶,七八年的时间,中国的水土早就降服了他们的口舌,惊讶的是她偏偏停留在黄三姑这不着眼的小摊前,这让黄三姑始料不及。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嘴里也就随便敷衍一句话,漂亮啥呀,粗针大麻线的,不值提念。她是想给这个亢奋的日本女人降降温,希望她快点走开。然而那个日本女人又用羡慕的眼神望着黄三姑,问道,您绣的?
黄三姑不卑不亢说,可不就是这双笨手。
日本女人笑着摇头连说,不笨,不笨,太巧妙了,太巧妙了!
做买卖的就希望买家话多,褒贬才是买家,这是中国人的狡猾之处。然而眼前这个日本女人连连夸赞枕头面绣得好,还不走,还说了一句黄三姑没料到的话:
您能卖给我吗?
你敢买,我就敢卖!黄三姑也说了一句自己没料到自己敢说的话。
旁边刘歪嘴转过脑袋问,小林太太要买枕头面?那日本女人说,是的是的,我太喜欢了,我太喜欢了!
刘歪嘴讨好地帮助问价钱,多少钱一面?
黄三姑狠了狠心说,一块大洋一面。
刘歪嘴不服价地说,这也太贵了吧!
黄三姑说,嫌贵不买!
那日本女人说,不贵,很好,我要买了。说着从身上摸出三块现大洋,真心实意地放在黄三姑的摊子上,指着一面喜鹊登枝,一面狮子滚绣球,还有一面双叶牡丹,说我要了。
黄三姑把三个绣花枕面叠在一搭,用麻纸包了,递在那日本女人的手里。那女人还客气地说,谢谢!
旁边刘歪嘴心术不正,嘲笑说,黄三姑,你这是小猫喝荤油,逮住肥的了吧!
黄三姑没理他。
那个日本女人欢天喜地离开黄三姑的摊位。黄三姑望着她的背影有些发懵,觉得一切似乎都是假的,而那三块现大洋明晃晃留在她的摊子上,分明又是真的——三块现大洋,那是一个壮劳力一年的收入啊!自己卖了那些年的绣花枕头面,什么时候想过要挣现大洋呢,天哪,刚才自己是怎么啦!一口咬定一面绣花枕头面非要卖一块现大洋,这话是怎么出口的呢?黄三姑心里忐忑扑腾,越扑腾心里越不踏实,脸上热辣辣的,自己认不得自己了。
这天,她早早收了摊。
回到家里,黄三姑心情还是不宁,好像那三块现大洋很烫手,她只用眼瞅着,不想去摸它。心里揪揪地想那个日本女人——漂亮,知礼,日本人里还有这样的人。她每每想起日本人就恨得咬牙,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女人,她恨不起来,甚至觉得很惦愧她。今天是不是自己做得太过分?她一向公买公卖,从未坑蒙过哪个买家,就因为她是日本人……
一连三天,黄三姑都没出摊儿,她的小街门羞羞怯怯地半掩着。
又是几天过去了。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山,黄三姑终于搬去心头那块自己给自己横阻的石头,正准备出摊儿,刘歪嘴早早找上门来了。刘歪嘴在东河南据点多年,市面上谁的摊位在哪儿?谁的家在哪儿?他都清楚。可他有事为什么不到摊点等呢?黄三姑用疑惑的目光打量刘歪嘴。刘歪嘴没皮没脸地说,我登门求宝来啦,小林太太对你的绣花枕头面喜欢得不得了,这不,又让我来啦!刘歪嘴啰啰嗦嗦说了一堆那个日本女人喜欢的话,就是不提买字。意思听出来了,他是不想掏现大洋来买你们女人那些不值钱的货,又不想说白抢白拿的话,避开市面,上门讹黄三姑这个女人来啦。黄三姑很讨厌刘歪嘴的卑鄙,但想起那个日本女人,心里就有了愧欠,送她几块枕头面也是应该的。于是,黄三姑挑出四季海棠、九月金菊,还有观音送子几块枕面,打叠包好,白麻纸用了双层,递给刘歪嘴,说钱就免了吧。
刘歪嘴想吃热豆腐就得到一块热豆腐,自然高兴,说道,日本人好日哄,好日哄,钱的事有我呢,过两天送过来。刘歪嘴把话说的人模人样,黄三姑并没放在心上。她听街面的人们传言:据点的汉奸个个急着改邪归正做好人,找退路呢。
果然隔了不到一个节气,抗日政府的区小队、县大队,还有老六团就把东河南据点包围了,枪炮声整整响打了一夜。天亮时,据点打下来了,东河南村里的人们全都上了自家的房顶,连蹦带喊,据点打下来了,打下来了!红旗升起来了,升起来了!
东河南据点一拔掉,灵丘全境就解放了大半。听说据点打得很顺利,据点内刘歪嘴一干人早就和抗日政府有联系,一个里应外合,刘歪嘴成了起义有功人员。还听说那个日本小林指导官是自杀的,他在自杀前,还开枪打死他老婆。也就是那个买黄三姑绣花枕头面的女人。
抗日政府要在东河南召开歼敌庆功大会,北街口临时成了会场。各家的买卖摊点自动退位,买卖不做了,高高兴兴等着参加大会吧!人们喜笑颜开,互相又嚷又说。黄三姑跟大伙儿一样,头上的乌云散了,抬起头来觉出天蓝了,心情舒坦,脚步轻快,她随着川流不息的人们往北街口走去。突然,几个区政府的人把她拦住带走了,由头是刘歪嘴告发她通敌,绣花枕头面就是铁证。刘歪嘴为了向抗日政府表白忠诚,主动说,我带进据点的明是绣花枕头面,暗的就不知道夹带什么东西了……
抗日政府本着既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对黄三姑审查了半个月,黄三姑无奈中吃了十五天的禁闭饭。知道这事的人,都骂刘歪嘴不是东西。
作者介绍:武继志,1949年出生,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乡镇退休干部曾在.《山西文学》,《北岳》发表小说。是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近年致力于网络纯文学创作。抗战糸列小说《窝窝斗》《锄奸》《 鹅毛泉的女儿》《大汪记忆》等在《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华文原创小说》等平台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