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一场战役的转折点,竟然藏在一辆被俘的日军汽车里。
1938年春天,山东临沂,前线局势紧张到了极点。
日军第五师团,也就是那个在军中有“钢军”名头的板垣师团,正快速向南推进。
他们打惯了胜仗,攻城拔寨不在话下,连太原那种坚城都只用了短短时间就拿下。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徐州,而临沂,只是通往那里的中转站。
![]()
但事情没按剧本走。
那时候,临沂的守军不是什么中央嫡系,也不是装备精良的正规部队。
带兵的是个老将,叫庞炳勋,年近六十,腿还有点瘸,人送外号“庞瘸子”。
他的部队,是第四十军,说起来是个军,其实是五个步兵团拼起来的,连合成兵团都算不上。
组成都挺复杂,有西北军的,有地方部队的,还有不少是打过仗又散了、再聚起来的旧兵。
![]()
看上去像杂牌,实则不简单。
说起来,这支部队为什么会守临沂,其实是个“意外”。
李宗仁那时正为谁来守城发愁。
韩德勤的部队底子太差,缪澄流又是东北军出身,长城抗战打得也不怎么样。
挑来挑去,最后挑中了庞炳勋。
![]()
庞当时提出两个条件:兵不能裁,枪弹得补足。
李宗仁答应了。
庞炳勋知道这是场硬仗。
他对李宗仁说得很清楚:“我这次决不再保存实力,一定同敌人拼到底。”这话不是客套,也不是悲壮,是实打实的承诺。
临沂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
![]()
日军不仅派出一个整师团,还有骑兵旅、山炮团,甚至还有空军支援。
飞机轮番轰炸、大炮不断覆盖,打得城墙震动、地面冒烟。
当时守城的部队每天都要伤亡上百人。
庞炳勋把仅有的三个团轮番顶上去,白天守、晚上抢修,连伙夫和通讯兵都上了前线。
可是整个战局的关键,不在临沂城头,而是在几十公里外的沂蒙山区。
![]()
那时候,日军板垣师团派出一支小分队,从山路绕道,想偷袭临沂后方。
他们的计划是精准的:小分队穿越山区,与外围部队联络,再从背后夹击临沂。
按照日本人的战法,这一招屡试不爽。
但出了问题。
庞炳勋的预备队正好拦住了这支小分队。
![]()
更巧的是,他们还截获了一辆日军的汽车。
这车本来是来接应小分队的,结果半路被中国军队伏击,车毁了,文件没烧干净,情报泄了。
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日军将在某时某地派六辆汽车接人。
庞炳勋抓住这个机会,立刻调整部署。
他不是按部就班地设伏,而是根据地形和情报,设计了个“围点打援”的战术。
![]()
几天后,伏击成功,三辆车被炸毁,一辆被俘。
那辆缴获的车被拖回临沂,贴上“俘虏日军之装甲车”的字样,停在司令部门口,士兵们看了都觉得提气。
从那以后,日军的袭扰没再成功过,后路也断了。
而临沂正面,战斗还在继续。
那几天,日军连续冲了七次,每次都被打退。
![]()
他们不信这个城守得住,一次比一次猛,飞机炸、炮轰、步兵冲。
可庞炳勋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城里,硬是没撤。
最难的一天晚上,天气冷得厉害,伤兵都堆在一起取暖。
一个营长腿被炸断了,还坚持留在阵地上指挥。
有人问他:“你还撑得住吗?”他说:“我不在这儿,他们会退。
我死了,阵地也就丢了。”
庞炳勋那时候在指挥部,手里捏着一张地图,几乎没合眼。
他让人把全部后备兵力都派了出去,连最后一个团也没留下。
他说:“不拼到底,临沂就没了。”
第三天清晨,日军开始撤退。
他们扔下了大量尸体和装备,甚至连没用完的炮弹都没带走。
临沂守住了,板垣师团第一次在中国战场上吃了败仗。
消息传到徐州,那边的中外记者都炸了锅。
那时候有一个观战团,驻扎在徐州附近,里头有英美的武官,还有不少新闻记者。
他们原以为临沂守不住,甚至有人已经写好头条:“板垣钢军突破防线”。
结果没用上。
一个美国记者在战报会上说:“拿破仑说过,一只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比一只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更可怕。
庞将军就是那头狮子。”
庞炳勋听完,笑了笑,说:“我原是只绵羊,是战火把我变成狮子的。
我这部队,本来就是狮子。”
临沂战役之后,庞炳勋没升官,也没调职。
他还是守在前线,还是那些兵,还是那条瘸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