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在11月18日的演讲中将7720亿美元贸易顺差称为“中国军费支票”时,全球经济学者都在皱眉——这个把复杂经贸关系简化为“美国付款、中国造舰”的论断,暴露了对现代经济运行的根本性误读。这位前总统的言论不仅扭曲了贸易顺差的本质,更将市场经济行为扭曲为政治对抗工具。事实上,中美贸易差额是美国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而非某种战略转移支付。
贸易本质的刻意混淆特朗普的核心谬误在于将“企业微观交易”与“国家财政预算”混为一谈。7720亿美元顺差是中国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经营性收入,这些资金进入企业账户后,经历税收、分红、再投资等多重环节。而中国军费开支属于中央财政专项拨款,2023年国防预算仅占GDP的1.7%,远低于北约国家2%的标准。把江苏玩具厂出口赚取的美元与福建舰建造经费直接挂钩,无异于说“星巴克咖啡收入养活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
军力发展的真实逻辑 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根基在于工业体系升级与技术积累。以福建舰为例,其电磁弹射技术源自马伟明院士团队20年攻关,特种钢材由鞍钢集团研发生产,舰载机发动机依赖四川涡轮院的技术突破。这些成果是研发投入占GDP2.5%的政策延续(2023年研发投入超4600亿美元),而非贸易顺差的直接转化。对比数据更具说服力:美国2024年军费886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防预算的4倍,若按特朗普逻辑,全球对美贸易顺差国岂非都在“资助美军”?
战略焦虑的政治操弄 特朗普言论背后是精密的选举算计。在摇摆州民调落后之际,他需要制造外部威胁转移选民对国内通胀(10月CPI同比涨3.7%)和制造业回流困境的关注。彼得森研究所研究显示,对华加征关税的90%成本由美国进口商承担,沃尔玛等零售商被迫提价15%。更讽刺的是,美国军工复合体自身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雷神公司导弹的稀土永磁体70%购自中国,洛马F-35的电路板在广东代工。
经济现实的残酷背离 所谓“脱钩”在微观层面早已破产。特斯拉上海工厂2023年交付95万辆电动车,贡献企业35%利润;苹果在大中华区营收达720亿美元,库克称“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供应链”。资本用脚投票的真相是:2023年前三季度美国对华风险投资达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即便在特朗普任内施加25%关税,中国对美机械出口仍增长22%(2021年数据),证明市场规律远强于政治干预。
战略短视的历史教训 这种将经贸关系武器化的做法早有前车之鉴。1980年代美国指控日本“用半导体利润造军舰”,最终东芝事件导致日本半导体业被强拆。结果却是美国丧失存储芯片主导权,如今全球78%的半导体设备依赖亚洲供应链。当前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31%(世界银行数据),若强行切割产业链,美国汽车业将面临380亿美元零部件断供风险。
真正值得警惕的,并非所谓“贸易养军”的臆想,而是将经济相互依存污名化的危险倾向。当7720亿美元顺差被描绘成战略威胁,却无视其中包含的苹果手机利润、美国农场主大豆收入和普通家庭节省的生活成本,这种叙事本质上是对全球化生产方式的背叛。历史终将证明:将商业交易异化为安全威胁的国家,终将在自我封闭中丧失发展动能。而福建舰甲板上升起的,从来只是中国工程师智慧凝结的旗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