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鲜亮丽的学术头衔背后,有时隐藏着令人瞠目结舌的真相。一个仅凭高中学历的骗子,竟能在一所高校编织出如此巨大的谎言。
据江苏科技大学通报,该校已解聘了涉嫌严重学术不端的首席科学家郭某,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这位曾被冠以“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众多头衔的“学术大牛”,实际上只有高中学历,其辉煌履历几乎全部造假或盗用自他人。
![]()
01 完美人设崩塌
在江苏科技大学官方的介绍中,郭某的形象堪称完美。
他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2025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的履历显示,1994年以陕西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专业。
之后的人生更是顺风顺水:1998年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从事纳米能源电池研究,2000年进入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
2006-2023年,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及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
学术上,他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获国际专利68项。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02 漏洞百出的谎言
![]()
这样一份含金量颇高的简历,却在事实查证面前不堪一击。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后发现,郭某的简历中至少存在五处明显与事实不符。
首先,1994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实际上是西安中学的楚怀湘,其考入的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其次,三一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该集团确有与郭某同名人士,但并非工程师,也非学校博导。
再者,郭某声称在《自然材料》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经检索2006年-2023年的论文,并未发现作者姓郭。
此外,郭某所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奖项,真正的获奖人是其他单位的同名人士,与郭某的研究方向毫无关系。
最后,所谓的“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称号也存在问题,正确的荣誉称号应为“洪堡学者”。
03 骗局终将败露
![]()
纸终究包不住火。
2025年9月,江苏科技大学收到关于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随即启动调查程序。
经调查取证,学校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按规定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
同时,学校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据报道,郭某确实已被警方带走,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江苏科技大学表示,学校深刻认识到在郭某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将严肃问责,同时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发生。
04 草台班子的世界
![]()
郭某事件完美诠释了“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一流行语的内涵。
“草台班子”原指乡间简陋戏台上的杂牌戏班,如今已成为当代生存的绝妙隐喻:世界像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我们都是其中即兴演出的非专业演员。
呼兰在脱口秀中调侃职场中的“承重墙”——“那几面墙支撑整栋楼,其他墙都在假装承重”。
郭某就是这样一个“假装承重”的角色,却在一所高校中顺利通过了层层审核。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组织依然离不开“执生”(把握生机)——在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准备充分。
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在千头万绪之中抓住一线生机,虽仓促上阵,但凭随机应变也安然度过。
05 反思与警醒
![]()
![]()
郭某事件并非孤例。
近年来,论文剽窃、数据造假、学术挂名等现象层出不穷。
“象牙塔”不再令人景仰,反而变成了滋生造假的土壤。
更令人担忧的是,郭某在短短两年内成功骗取数百万元科研经费。
在这个本就僧多粥少的学术圈,“报销之难”、“审批之严”一直是不少科研人员的心头之痛。
但如此一个冒牌货,却能在短时间内拿到大笔经费,若不厘清这背后的来龙去脉,给公众一个交代,恐怕只会寒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心。
![]()
![]()
江苏科技大学校园里,那些曾被郭某指导过的学生已安排了新的导师,学校声称“不会影响学业”。但这场闹剧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
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社会,我们确实需要学会“执生”——随机应变,抓住一线生机。
但如果连学术界这座最后的象牙塔都变成了草台班子,当“承重墙”也开始“假装承重”,我们又该相信什么?
或许,正如呼兰所言:认真演好自己这场戏,本身就很英雄主义。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