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月中旬,天气骤降,寒凉渐盛,人也容易四肢冰冷、胃口下降、精神乏力。
而这个时候,大自然也悄悄为我们准备了一些温润、养胃、利湿的时令食材。像莲藕、荸荠、芋头等,都进入采挖季节。
在南方,还有一种看似不起眼、却有着 “天然健脾、祛湿、助消化”功效的宝贝——它长在污泥中,模样像荸荠,在江南老一辈眼里,是冬天最滋补的食材之一。
它就是:茨菇
![]()
一、什么是茨菇?一种“藏在泥里”的天然养生食材
茨菇在北方名气不大,但在江南却是家家餐桌上的“老朋友”。
它不是蘑菇
而是一种 水生植物的地下果实
每到秋冬,植株枯萎、泥水退去,茨菇就静静地埋在污泥里,等待采挖。其外表白净,头顶一截小芽——这小芽也能吃,营养更高。
茨菇对身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健脾、去湿、润燥、清润不寒,非常适合现在这种天气。
二、茨菇的养生价值:为何老一辈特别喜欢吃?
中医典籍里称茨菇为“乌芋”,认为它具有以下功效:
1. 健脾助消化(脾胃弱的人更适合)
秋冬凉意最伤脾胃,很多人容易出现:
- 吃点冷的肚子胀
- 食欲差
- 大便不成形
- 口中黏腻
茨菇性平不寒,既能健脾,又不会像凉性食材那样刺激肠胃。老年人、小孩都能吃。
2. 利湿排浊(湿气重的人更需要)
江南湿气大,老一辈常说:“秋冬吃茨菇,湿邪不入体。”
茨菇帮助身体:
✔ 祛湿气
✔ 缓解手脚沉重
✔ 减轻胃口闷胀
对于长期待在潮湿环境的人,特别合适。
3. 清润不燥(秋季最佳的“护肺食材”之一)
秋季干燥,容易:
- 口干、咽干
- 咳嗽少痰
- 皮肤瘙痒
茨菇含丰富的水分与黏液蛋白,能起到 润肺、润燥的作用,特别是蒸食或煮汤时效果更佳。
4. 热量低、饱腹强(控糖控体重的健康之选)
茨菇的特点:
⚪ 淀粉含量比芋头、红薯低
⚪ 但比荸荠更有饱腹感
⚪ 水分高、脂肪极低
非常适合:
- 控制体重
- 饭量偏大的人
- 糖友想吃主食替代品
作为粗粮替代品,能减少主食摄入量。
三、茨菇的三种最佳养生吃法(营养师推荐)
① 蒸着吃 —— 清润、健脾、最养生
做法简单:
- 直接蒸熟
- 去皮
- 可搭配少量蜂蜜或白糖
最适合脾胃弱的老人
不刺激肠胃,吸收最好
② 茨菇炖汤 —— 补中有清,适合秋冬调理
经典搭配有:
- 茨菇 + 排骨
- 茨菇 + 五花肉
- 茨菇 + 老母鸡
茨菇“吸汤”的能力强,越煮越入味,是老一辈的“暖胃首选”。
③ 茨菇炒菜 —— 健脾又开胃
常见搭配:
- 茨菇炒木耳
- 茨菇炒肉丝
- 茨菇炒芹菜
口感脆爽,既补充膳食纤维,又能增强肠道蠕动。
四、茨菇适合哪些人吃?(重点提示)
✔ 特别适合
- 脾胃虚弱、食欲差的人
- 湿气重、胃口黏腻的人
- 肺燥咳嗽、秋燥明显的人
- 想控制体重的人
- 血糖偏高但又馋主食的人
❗ 不太适合
- 刚做完手术、胃特别虚弱的人
- 肠胃容易胀气的人:建议少量尝试
- 糖友:可吃,但要控制量
五、小时候的“救命粮”,如今的健康食材
老江南人常说:
“冬日吃茨菇,湿寒不入体。”
过去物资匮乏,野生茨菇曾是穷人家的“应急粮”。而如今,它依旧是江南冬季饮食里的宝贝。
市场价也不贵——4元/斤左右就能买到新鲜茨菇。
营养好、价钱低、适合调理身体,难怪中老年人一直喜欢。
写在最后:今天的你,还愿意尝一尝这口“江南养生味”吗?
亲爱的朋友们,您吃过茨菇吗?您觉得它的味道更像土豆,还是芋头?您最喜欢用什么方式烹饪?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做法或回忆,说不定您的一句话,就能让更多人学会健康吃法。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秋冬,用简单食材养足脾胃、远离湿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