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芳华(小说连载74-77)
作者/朱军彪(四川)
【作家/诗人风采】
![]()
★朱军彪,四川省资中县人,中学高级教师,资中县作家协会会员,内江重龙散曲社会员,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资中县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多篇作品发表于省内刊物。
![]()
【作家/诗人作品】
岁月芳华(小说连载74-77)
朱军彪(四川)
![]()
七十四
办公室的窗台上,一盆绿萝正蔫蔫地垂着叶子,像极了此刻袁正华的心情。下课铃刚响,他就看见那个瘦小的身影从初二一班教室后门溜出去——又是甘宇。
“甘宇!”袁正华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去。男孩转过身,校服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嘴角还挂着满不在乎的笑。
“袁老师,有事?”他眨眨眼,脚尖不安分地在地上画着圈。
“《论语十则》全班就剩你没背了。”袁正华尽量让语气平和些,“会背吗?”
“会啊。”甘宇答得干脆,眼睛却瞟向走廊尽头打闹的同学。
“那为什么不来背?”
“不想背。”这话说得理直气壮,连画圈的脚尖都停住了。
袁正华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父亲昨晚在吃晚饭时的叮嘱:“对付倔驴,不能硬拉,得顺着毛捋。”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甘宇不断咬紧的嘴唇上——那嘴唇已经发白,显然主人正用力克制着什么。
“这样吧,”袁正华突然笑了,“你要是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这学期所有要背的课文,你都免了。”
甘宇的眼睛瞬间亮了:“当真?”
“一诺千金。”袁正华伸出小指,“要拉钩吗?”
“不用!”甘宇挺直了原本微驼的背,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他的声音起初有些发颤,但很快变得洪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就在这时,学习委员林小雨抱着语文书走过来。袁正华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她旁听。这个细节让他暗自得意——有个见证人,这场较量才更显郑重。
甘宇背到“吾日三省吾身”时,语速明显加快,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袁正华不动声色地翻看书本,心里却打起鼓:照这个势头,自己怕是要输。
“……其怒乎!”甘宇终于背完最后一句,长长舒了口气,嘴角又开始上扬。
袁正华没有立即表态,转而问林小雨:“他背对了吗?”
女孩愣了一下,怯生生地指出错误:“是‘其恕乎’,不是‘其怒乎’。”
“听听!”袁正华把书本摊开在甘宇面前,“恕字下面是心,怒字下面是心上加奴,意思天差地别。”他的指尖轻轻点着那个关键的字,“还有,‘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你背成了‘有一言而可的者终身行之乎’。”
甘宇的脸瞬间红得像烧熟的虾子。他低头核对课本,手指颤抖地划过每一行字,原本挺直的脊梁一点点弯下去。
袁正华的心软了下来。他看见男孩校服领口已经磨得起毛,想起档案里记载的留守儿童身份。这个总是用倔强伪装自己的孩子,此刻终于露出了破绽。
“我给你记个‘背’字,”袁正华的语气温和下来,“下次来补背这一则,好吗?”
甘宇接过语文书,那个用红笔圈出的“恕”字像枚朱砂印,烙在他的眼底。他突然退后一步,朝着袁正华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抓起书本跑开。只是这次,他的脚步不再吊儿郎当,而是带着某种郑重的节奏。
窗外,绿萝的叶子在微风里轻轻摇曳。袁正华望着那个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终于长长舒了口气——这一次,他好像真的触到了一颗倔强外表下,同样渴望被认可的心。
七十五
教室里的梧桐叶影一寸寸爬上窗棂,袁正华盯着那晃动的光斑,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晃了一个月。
自从把那封信投进邮筒,他每一天都在计算着日子。寄信需要三天,她读信需要一天,回信需要三天——最迟第七天,该有回音的。可窗外的梧桐叶从嫩绿晃成了墨绿,那只属于他的白色信封始终没有出现。
"正华,吃饭去?"同学拍他的肩,他惊得笔袋都摔在地上。弯腰去捡时,忽然看见练习本扉页上自己无意写下的那句话:"我爱她,而她不爱我,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墨迹已经有些褪色,此刻却像针一样扎进眼里。
也许她早就有了心上人?那个总在篮球场上挥汗的高个子男生?还是隔壁班那个会写诗的才子?他想起实习时听说的传闻,说梁雅君的父母正在为她物色对象。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划着,等他回过神来,纸上已经写满了"梁"字。
最折磨的是她的目光。每当教室里响起她清脆的笑声,他都会不自觉地绷直脊背。而当她的目光真的扫过来时,他又只能仓皇地埋下头,假装对课本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有次她从他身边走过,带起一阵淡淡的雪花膏香气,他握着笔的手心瞬间沁出细汗。
这样的僵局持续了整整四天。第四天下午,夕阳把教室染成蜜糖色,只剩下两三个同学在收拾书包。梁雅君坐在窗边整理笔记,夕阳给她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光。
就是现在。袁正华深吸一口气,像即将跃入深水的泳者。
"梁雅君。"他的声音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干涩,"能借支笔吗?"
她抬起头,眼睛里还留着思索题目的专注:"当然。"从笔袋里取出一支英雄钢笔递过来,笔杆上还带着她指尖的温度。
"那个……"他摩挲着冰凉的笔杆,"我写给你的信,收到了没?"
"收到了呀。"她的语气平常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悬了一个月的心突然被剪断了线,却不知该落向何处。"都不回一下信,我以为你生气了呢。"他努力让这句话听起来像个玩笑,却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微微发颤。
"哪里呢?"她终于合上笔记本,"事情多没时间回。实习最后一周被派到资阳培训,天天听课到晚上九点,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哦,可以理解。"这三个字说出口的瞬间,他感觉胸腔里某个拧紧的螺丝终于松开了。原来不是厌恶,不是拒绝,只是……忙。
"实习感觉还顺利吧?"她问,眼睛弯成月牙。
"还行。"他的语气终于轻快起来,"我们还被派到资阳去培训了几天,见到了新的教育模式。"
"哦,我没有这种机会,一直在学校当班主任和教初二语文。"他接着说,"那些孩子调皮得很,有个男生在作文里写'我的班主任袁老师,皱眉的样子像苦瓜'。"
她噗嗤笑出声来。这笑声让他突然有了勇气:"其实信里说的那件事……"
"快六点了,"她指了指墙上的钟,"再不去食堂,红烧肉该卖完了。"
他懂了她婉转的暗示,却也并不觉得失落。他们并肩走在暮色四合的走廊上,窗外传来麻雀归巢的啁啾。他知道有些话不必再说,有些答案已经写在夕阳里——不是他期待的那种,但至少不是拒绝。
走到食堂门口,她忽然停下脚步:"那封信,我仔细读了三遍。"
就这一句,足够让他在心里把所有的"天方夜谭"都改写成可能。
七十六
六月的风裹挟着栀子花的香气,从敞开的窗户溜进来,轻轻翻动着袁正华摊在课桌上的《教育学》。教室里的吊扇吱呀作响,却驱不散夏日的闷热。他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白色短袖衬衫的领口已经湿了一圈。
“正华,都毕业了,还这么努力呀?”
他抬头,看见蔡秀群斜倚在门框上。她穿着当时最流行的碎花连衣裙,裙摆刚到膝盖,脚上是那双总不离身的白色塑料凉鞋。她的头发扎成高高的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带着即将踏入社会的跃跃欲试。
袁正华合上书,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师范快毕业了,说句实话,对学习生活还是挺留恋的,要是能一直读书该多好呀!”
他说这话时,目光飘向窗外。操场上,几个低年级的男生正在打篮球,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想起三年前刚入学时,自己也是这样在球场上奔跑的少年。
“不可能的,迟早要面对生活,迟早要踏上工作岗位。”蔡秀群走进来,随手拉过前排的椅子坐下,塑料凉鞋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就希望早点上班,早点挣钱,这样父母也不用老去操心我的生活费了。”
她的语气很坚定,但袁正华注意到她说话时不停转动着手腕上那根红色的编织手链——那是去年生日时她最好的朋友送的。这个细微的动作泄露了她刻意隐藏的不安。
“是呀,我们都将各自扛起生活的重担了,再也不可能这样快乐的学习了!”袁正华轻叹一声,伸手调整了一下别在胸前的校徽,“都成人了,各忙各的了!”
“今后要聚在一起聊天,机会很少了。”蔡秀群的声音低了下去。
“是呀,同学会才能聚了。”袁正华接话,心里突然涌起一阵酸楚。他想起这三年里,每天和这些同学坐在同一间教室,为了同样的问题苦恼,分享同样的快乐。而现在,他们即将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向四面八方。
“有的同学,可能毕业后面都见不到一两回。”蔡秀群说这话时,目光不经意地瞟向教室后排某个空着的座位。袁正华知道,那里曾经坐着她暗恋了两年的男生。
“所以,和喜欢的人聊天,和想聊天的人聊,别再把太多心思放在学习上了。”蔡秀群突然转过头,直视着他的眼睛说道。她的眼神里有某种他读不懂的情绪在闪烁。
袁正华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有道理!”
他看见蔡秀群的嘴角微微上扬,但那双总是明亮的眼睛里,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
三天后的早晨,阳光正好。新桥老区的同学们聚集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袁正华站在人群里,第一次发现原来同乡有这么多。男生们大多穿着各色短袖衬衫,有的是的确良的,有的是棉布的,颜色洗得有些发白;女生们则穿着各式连衣裙或短袖配长裙,有几个还特意别上了漂亮的发卡。
“来来来,新桥的都往这边站!”邱谦祥老师挥着手,他的浅灰色短袖衬衫已经汗湿了大半。
袁正华在人群中寻找着熟悉的面孔。他看见周林穿着那件标志性的蓝色运动服,尽管天气炎热;李秀芳的辫子上系着红色的绸带,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王明辉脚上还是一双军绿色的胶鞋,那是他哥哥当兵带回来的。这些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同学,此刻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活。
“袁正华,你个子小,到前面来蹲着!”邱老师喊道。
他挤过人群,在女生们好奇的目光中蹲在了第一排。旁边的王丽萍穿着粉色的连衣裙,裙摆像一朵盛开的花铺在水泥地上;另一侧的蔡雪琴则是白衬衫配蓝色背带裙,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黑色皮鞋。
“大家都笑一笑啊!”摄影师在相机后喊道。
就在快门按下的瞬间,袁正华闻到了身旁女生头发上飘来的洗发水香味,是那种廉价的茉莉花香。他忽然意识到,这个味道,这个瞬间,这些阳光下青涩的面孔,都将成为永远的记忆。
拍毕业照那天,班主任特意要求大家穿上最整洁的衣服。袁正华换上了那件只有在重要场合才会穿的浅蓝色衬衫,母亲还特意熨烫过。
“袁正华,你还是蹲第一排,在女生中间。”邱老师指挥着。
这一次,他蹲在了韩淑萍和梁雅君之间。韩淑萍穿了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领口系着蝴蝶结;梁雅君则是碎花衬衫配黑色长裤,头发扎成了两条麻花辫。
“靠近一点,对,再近一点!”摄影师喊道。
袁正华感觉到自己的左肩轻轻碰到了韩淑萍的右膝,隔着薄薄的布料,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他屏住呼吸,不敢动弹。梁雅君的发梢偶尔扫过他的右臂,痒痒的。
“准备——笑!”
阳光刺得他眯起了眼睛。在快门声中,他听见身旁两个女生不约而同地轻轻吸了一口气。那一刻,他突然希望时间能够停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照片洗出来后,袁正华在第一排找到了自己。照片上的他微微皱着眉头,嘴角却在上扬。左边的韩淑萍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右边的梁雅君则抿着嘴,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腼腆。他们身后的同学们,穿着1996年夏天最普通的衣裳,却构成了青春最鲜活的底色。
很多年后,当袁正华再次翻出这张已经泛白的毕业照,他依然能记起那个夏天的温度,记得栀子花的香气,记得塑料凉鞋踩在水泥地上的声音,记得那些即将各奔东西的面孔上,既憧憬又迷茫的神情。那是1996年的夏天,他们正要离开象牙塔,奔赴各自未知的江湖。
七十七
教室里的空气被饭菜香、青春汗水和隐约的离愁搅拌得浓稠。四张课桌拼成的“大圆桌”上铺着略显粗糙的桌布,斑驳的粉笔字“93•3班毕业聚餐”赫然写在黑板上,像一句庄重的告别词。袁正华端着堆成小山的菜盘,第三次冲进教室时,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衬衫,黏腻地贴在背上。他呼着热气,把托盘重重放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对围过来的同学咧嘴一笑:“最后一批,齐活了!”
“正华,辛苦啦!”不知谁喊了一句,他摆摆手,感觉浑身像是从水里捞出来,那股黏腻感让他坐立难安。“你们先吃着,我回去冲个凉,马上回来!”说完,他便像一阵风似的卷出了教室。
男生院的水房里,一桶清凉的井水从头浇到脚,激得他一个哆嗦,暑气与疲惫瞬间被冲散大半。他胡乱擦干身子,套上干净的背心,感觉每个毛孔都重新舒展开来。
当他再次回到喧嚣的教室,气氛已然达到了高潮。啤酒瓶碰撞的清脆声、嬉笑声、交谈声汇成一片。目光扫过,大部分桌子已经坐满,就在这时,他听见一个清亮的女声:“正华,正华,过来坐,一起吃!”是韩淑萍,她正和几个女生坐在靠窗的那桌,朝他用力挥手。那桌恰好还有个空位,像特意为他留的。
“好哇!”他应声过去,在女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中坐下。桌上没有男生那桌的喧嚣拼酒,大家喝着橙色的汽水,玻璃瓶上凝结着冰凉的水珠。他口渴,顺手拿过两瓶啤酒,用牙咬开瓶盖,仰头就灌了下去。冰凉的液体划过喉咙,带来短暂的畅快,但空腹加上之前的劳累,酒精很快便上了头。
女孩子们食量小,没一会儿就放下了筷子,叽叽喳喳地聊着未来的打算。他听着,偶尔插一两句,感觉两瓶啤酒下肚后,脑袋开始变得沉甸甸的,视线也有些朦胧,周围的声音仿佛隔了一层纱。
“我……喝得差不多了,回寝室眯一会儿。”他撑着桌子站起来,身体微微晃了一下。
刚走出几步,陈智生满脸通红地端着酒杯过来,一把拉住他:“正华,别走啊!再来两杯,今天不醉不归!”
他感觉脚步有些虚浮,勉强稳住身形,摆摆手,舌头有点打结:“不啦,你们……慢慢喝,我真……不行了。”陈智生看他确实醉了,也不再勉强,拍了拍他的肩膀放行了。
教室门口,光线明亮了些,南风带着一丝热气吹进来。他正准备迈步,一个身影恰好走了进来,是梁雅君。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连衣裙,像是刚洗过脸,额前的发丝还带着点湿意,显得清爽又安静。也许是酒精给了勇气,也许是离别在即不想留下遗憾,他几乎是脱口而出:“下午有空么?去沱江河的中坝玩?”
梁雅君似乎愣了一下,抬起眼看他。她的眼睛很亮,像沱江水洗过的星星。他心头一紧,等待着被婉拒。
“什么时间?”她的声音轻轻的,却清晰地穿透了周围的嘈杂。
他没想到她会答应,而且如此爽快,心里那点迷糊瞬间被惊喜冲散了一半:“五点钟,还是六点钟?”他赶紧追问,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些。
她微微蹙眉想了想,那神态让他心跳漏了一拍。“五点钟有点热,六点钟吧?”她说着,目光落在他还有些泛红的脸上。
“好的,一言为定!”他生怕她反悔,立刻应承下来,“到时候我在女生院外面等你。”
“好的,一言为定!”她点了点头,嘴角似乎弯起了一个浅浅的弧度,然后侧身走进了教室。
得到肯定答复的狂喜和残余的酒精在体内共同作用,像一场热烈的风暴。室外灼热的阳光扑面而来,让他更加头晕目眩。他几乎是凭着本能,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回了男生寝室,那股混合着兴奋与眩晕的困意排山倒海般袭来。
他把自己摔在床上,窗外知了的聒噪仿佛渐渐远去,脑海里只剩下那双明亮的眼睛和那句“一言为定”。他带着这模糊而甜美的期待,沉入了睡乡,等待着六点钟在女生院外,那个全新的开始。
![]()
~~~~ 诗艺国际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欢迎长期赐稿,再现诗意生活
传统诗、词、曲、赋,现代诗歌
译诗,诗评,诗配画
文学理论
散文,随笔,杂文、小说
来稿请寄:153811241@qq.com
无限精彩,尽在【诗艺国际】平台!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关注,是一种支持;分享,是一种美德~

✾✾✾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