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葫芦烫画”到“面塑”产品,从“皮影木偶”到剪纸作品,山西省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走“新”又走“心”,激活了文旅市场的消费动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增长。
日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吕梁市政协聚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商议题,专门成立调研组,组织专业委员赴7个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
数据显示,吕梁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86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中阳剪纸和孝义皮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调研组建议,市县两级将非遗保护传承纳入“十五五”规划,纳入文化强市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推动相关部门把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梳理一批项目,以项目化助推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文化赋能发展,把丰富的非遗资源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委员们提出,要完善政策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保护机制,出台激励支持政策,设立非遗保护传承专项基金;实施濒危非遗项目抢救保护行动计划,对即将失传或基本失传的非遗项目实施数字化保护。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文旅产业,人才是第一要素。调研期间,吕梁市政协专家组提出,要深入开展非遗通识教育,把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戏等特色非遗项目纳入中小学校课程,支持职业院校开设非遗专班,建立研学基地。
委员们认为,当前吕梁市亟须实施非遗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努力促进市级以上非遗人才培养全覆盖。同时,还要健全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育体系,建立健全师徒传承、实践传承、群体传承相结合的培育机制,完善传承四级申报评定、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
“要做大做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把柳林碗团、岚县土豆宴、白酒酿造、豆腐制作等影响力较大、已具备一定市场规模的非遗项目企业,列入文化产业发展扶持重点。”调研组建议,要培育一批“小而美”“美而富”特色产业项目,把面塑、刺绣、剪纸、特色饮食等适宜更多群体从事的非遗项目,列入乡村振兴专项扶持项目,实施传统技艺项目“生产性保护”行动计划,鼓励打造“小规模、大群体、共致富”的非遗特色经营企业、合作社和工坊。
吕梁市政协认为,要完善“非遗﹢文旅”业态,开发更多文创产品,用好现有非遗工坊平台资源,重点加强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木偶、文水葫芦、交城堆绫等市级以上优势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挖掘与IP打造,着力构建“研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探索“非遗﹢文创”开发路径,引导专业设计单位跨界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切实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
记者:王泳
文字编辑: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