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
沙特的清晨,深耕国际贸易十数年的俞利刚,正与合作伙伴在当地市场深度调研。从杭州西子湖畔转战临沂商城,他正将“构建出海大生态”的战场前移到海外一线。而万里之外的临沂,五金城的商户付开镇端坐于一场出海培训会的前排,从对出海业务一窍不通,到如今洽谈客户轻车熟路,思想的转变,为他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全球市场的前景。
两条平行的时间线下,一场关于“人的国际化”变革,正在临沂商城国际化进程里悄然发生。一边打开大门广纳英才,一边厚植沃土培育本土力量,这“一外一内”的生动图景,正是临沂构建起富有活力的国际化人才集聚地的最佳缩影。
![]()
从西子湖畔到临沂商城,高端人才的落子背后
跨洋电话拨通时,沙特清晨的阳光正好。隔着七千多公里和5个小时的时差,身为深度数科集团、中国大集副总裁的俞利刚前脚刚在微信群里跟进完紧急项目,又在沙特现场处理各项事宜,但声音里却听不出太多疲惫,还带着几分兴奋。
入职仅三个月,俞利刚的行程表已写满航程:整个十一月将在迪拜、沙特、阿根廷、澳大利亚度过。这份高频出差的紧迫感,源于他与新平台共同的雄心。
俞利刚本是杭州人,深耕海外业务十数年。今年6月,一条来自深度数科中国大集平台的招聘信息闯入视野。“为了构建临沂出海大生态”等关键词里描述的愿景与责任,精准命中了他一直以来的职业追求——搭建一个能真正助力中国商贸走向世界的平台。
两个月后,俞利刚决定从西子湖畔转战临沂商城。这背后其实是临沂商城国际化进程中,一次精准的人才引援。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出海早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选项”。长期“立足江北、辐射全国”的临沂商城,正身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增量有限的阶段,出海不仅是自身转型的需要,也是全市开放的突破口。俞利刚所在的中国大集平台,正是为赋能临沂商城由“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而生,定位为第四方数字贸易平台,通过“全域分销”“海外数字商城国家馆”“一站式外综服”等创新模式,把中国的产业带和全球采购商高效连接起来。
![]()
然而,平台落地、模式验证、生态构建,无一不对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与实战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我们有金融科技的高手,但是缺跨境贸易的人才。”深度数科集团董事长全传晓说
临沂也意识到,一场以“打造商城国际化人才集聚地”为目标的人才革命,变得刻不容缓。为此,精准锚定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市场采购、数字商城等关键领域,政府系统部署并实施“引进、提升、赋能、雨露”四大人才工程。
首要突破口,在于精准“引才”。一座内陆商城靠什么吸引顶尖人才?答案不是高薪的单一维度,而在于“平台的引力”与“战略的定力”。全传晓说,聚焦行业顶尖人才,有些一谈就是半年,最终凭着大集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力和政府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大集成了100多位人才的聚集地。
大集的成功,印证了临沂正在实践的引才新逻辑:平台即是磁场,生态就是优势。当地政府精准聚焦企业、商户、行业协会的具体需求,以项目引才,让人才随产业落地、以活动聚才,打造对接盛宴、以飞地借才,打破地理限制在发达城市设立创新中心、以市场化活才,发挥猎头等机构专业力量,绘制一幅清晰的商城国际化“人才地图”。
将熟悉本土产业的“自己人”培育成出海人才
几年前,付氏照明老板付开镇的世界,还被河东五金城那间商铺的四壁牢牢界定。然而,当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同质、增长逐渐见顶,他和无数本土商户一样,开始不约而同地思索——“店面就这么大,如何找到更多的客户?”
当临沂商城掀起出海热潮,付开镇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但“跨境电商”“海外仓”“国际物流”这些词汇,对他来说就像另一个世界的语言。付开镇明白,从“想出海”到“能出海”,其间还横亘着一道巨大的能力鸿沟。
破局的力量,来自一场场由政府主导、密集举办的外贸培训会。从语言、对接、外贸综合服务、涉外法律、海关报检等出海业务环节入手,这些培训会如同及时雨,为付开镇这样渴望出海却无从下手的商户,系统地推开了那扇通往全球市场的大门。
![]()
而这,恰恰揭示了临沂商城国际化人才战略的完整拼图。一个强大的人才磁场,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建设,既需要俞利刚这样的“外援”打开新视野,也离不开付开镇这般本土商户的集体觉醒与成长。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人才战略的务实考量:临沂坐拥百万市场主体,这既是其根基,也是其课题——并非每家商户都具备引才的雄厚资本。因此,将现有的、熟悉本土产业的“自己人”,培育成出海人才,无疑是一条更普惠、可持续的道路。
围绕这一目标,临沂系统构筑了“提升”与“赋能”两大支柱。在提升端,依托西临梦想家学院、沂蒙商学堂等,着力构建企业、院校、市场协同的国际化人才培育体系,强化本土人才的“内功”。在赋能端,则坚持园区、平台、金融三方协同,为所有人才提供从孵化到产业化的系统支撑,扫清其创业创新的后顾之忧。
今年4月,“省级跨境电商实训基地”落户临沂科技职业学院。面对全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和企业发展的真实痛点,基地以“立足临沂、服务山东、辐射全国”核心职能,与速卖通等合作,累计开展跨境电专题培训52期,培训2896人次,为企业注入了跨境出海的新动能。
从去年接触海外业务后,付开镇的人生有了许多“第一次”的体验——第一次参加外贸培训会、第一次忐忑地飞赴海外展会、第一次独立完成跨境结算。如今,他的百余种照明产品遍布东南亚、中东,“以前觉得世界很远,现在它就在我的订单和手机屏幕里。”
“来了就是临沂人”,留住人才脚步
人才既要“引得来”“育得强”,更要“留得住”“发展好”。这最终考验的,是一座城市营造发展生态的细腻功夫。在临沂,这套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留住人才心、激发人才力的机制,被形象地称为“雨露工程”。
其温度,在俞利刚的决定性一跃中清晰可感。离开生活多年的杭州,他也曾对远赴临沂后的生活怀有诸多顾虑。然而,令他意外的是,人未到,当地政府与平台企业已协同为他扫清了生活上可能遇到的重重障碍,让他初来乍到,便能毫无顾虑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事业中。
这份“来了就是临沂人”的诚意,正是“雨露工程”的核心: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爱,最终让每一位选择临沂的人才,都能在这片热土上安心扎根、放手拼搏,与城市共同成长。
![]()
在工作支持上,临沂将河东跨境电商产业园、临沂商城集团等重点企业列为“一把手”走访对象,通过定期调研、主动上前,破解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燃眉之急”。在待遇保障上,为“超级丹”“徐小米”等顶流电商主播发放“沂蒙惠才卡”,凭此卡可享受涵盖交通出行、旅游健身等31项专属礼遇,让顶尖人才获得与社会贡献相匹配的尊崇感。在生活关爱上,筹集7700余套人才公寓,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可免费“拎包入住”3年,为广大人才解决了安家问题,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追逐梦想。
“雨露”倾洒,为人才扎根提供了宝贵的土壤。但政策的生命力,还在于与一线实践的共振与迭代。在俞利刚看来,体系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他认为,临沂需要一套清晰的人才发展体系规划与建设,并建立一个高效的人才交流与知识共享平台,让智慧在循环中不断增值。
而作为本土行业代表的临沂市批发商联合会会长孙宝安,则更强调精准与实效。他从广大商户的实际出发,提到要提前摸底,搞清楚每个出海环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实现精准匹配。孙宝安说,政府目前还充分利用到临沂大学的留学生资源,与他们进行深度链接和精准匹配,将这些既懂中国、又了解其母国市场的青年人才,转化为临沂商城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天然桥梁。“人才来了,得有活干,而且得是能发挥所长的好活、实在活,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
![]()
采访结束时,俞利刚发来一张随手拍下的照片。画面定格在迪拜一个寻常的下午,他在市场西门等车的间隙,镜头捕捉到了当地浓郁的市井风情,以及天边那片熔金般的落日余晖。
“海外市场机会巨大,真希望更多临沂人能走出去,亲眼看见这样美的风景。”俞利刚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