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原本应该休息的周日早晨,17岁的小丽却坐在了教室里。据反映,10月26日这个周日,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小丽,因为未完成老师的罚抄任务,在本该不属于正常教学时间的课堂上被谈话13分钟。上午第一节课后,这个高三女生默默从一楼走到四楼,在一间空教室的窗沿边独自坐了40分钟。然后,悲剧发生了。
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周末的校园里消逝,而来自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回应,却比秋日的寒风更刺骨。
“责任非常小”,这是学校和当地教育局专班给出的初步认定,并表示只能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进行赔偿。当媒体追问细节时,学校负责人的回应是:“依法依规有结论,没有必要跟你解释。”
“违规补课”背景下的责任迷思
我们首先要追问一个前提:为什么学生周日会出现在学校? 教育局工作人员虽承认事发当日为周日,却轻描淡写地称之为“不是补课”。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是“自愿返校”,还是“常规教学”?这种在模糊地带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管理责任难道就因为发生在周末而可以“打折”吗?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在非正常教学日将学生集中到校,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标准理应更高,而非更低。然而,现实是:小丽在周末的校园里,经历了批评谈话,然后无人察觉地独处了长达40分钟,最终坠亡。这本身就暴露了学校在非常规教学时间的管理上存在着巨大的、致命的漏洞。
追问那失控的40分钟:监管责任在周末“放假”了吗?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那些被轻描淡写的细节。
小丽在被谈话后,是如何在周末本该更为清净、监管理应更易到位的校园里,独自一人从一楼走到四楼,在空教室里坐了整整40分钟而无人问津?周末留校值班的老师在哪里?学校的安保和巡查制度在周末是否形同虚设?
一个情绪明显低落的学生,在周末的校园里长时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这40分钟,是学校监管责任在周末“放假”的40分钟,是制度性失守的明证。
“罚抄”是教育还是惩罚?违规补课下的加压
在“违规补课”(即便官方不承认)的背景下,再进行“罚抄”这样的惩戒,其性质更值得深思。这不仅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更是将本已失衡的“教”与“学”关系推向更危险的边缘。当学生本应享有的休息权被剥夺,换来的却是额外的任务和惩罚,这种双重压力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可想而知。
“依法依规”不应成为掩盖真相的挡箭牌
学校称“依法依规有结论”,却拒绝向公众解释。我们不禁要问:这个“规”,是否包括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关于学生休息权和校园安全管理的明确规定?如果调查结果真能经得起阳光的曝晒,为何如此惧怕解释?
在“周日上课”这一模糊起点的背景下,一切所谓的“依法依规”都显得根基不稳。它更像是一堵急于砌起的高墙,目的是阻挡公众对真相的窥探。
生命逝于周末的校园,责任绝不能“休假”
17岁的小丽,在一个本应放松休息的周日,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她的逝去,揭开了违规补课、管理松懈、责任冷漠等一系列问题。
生命的重量,不能用“人道主义”来轻飘飘地衡量。我们需要的,不是“责任非常小”的狡辩,而是对“为何周日上课?”、“为何监管缺失?” 这些核心问题的直面与回答。当生命在周末的校园里陨落,相关方的责任,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休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