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陆军"堤丰"导弹系统缓缓驶离日本山口县岩国基地时,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军事试探终于告一段落。
(图1)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但硝烟散去后的东亚棋局,反而显得更加波谲云诡。这套能覆盖中国重要城市的中程导弹系统,表面上是参加美日"坚决龙2025"联合演习(图1)的临时演员,实则是美国在东北亚落下的试探性棋子。
从9月部署时声称"演习结束就撤",到拖延至11月才不情不愿地拆除,这套说辞与行动的时间差,恰恰暴露了美日同盟对华战略的矛盾心态——既想用导弹抵近施压,又怕彻底激怒中国。
这场导弹部署的戏剧性之处在于,它恰逢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抛出"台海生存威胁论"的敏感时刻。将台湾突发事件定义为可能触发美日军事干预的"生存威胁",这等于是把《美日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偷偷向台海延伸。
中国的反应果决而凌厉:旅行警告、交流活动取消、多轮外交交涉,这套组合拳打得东京措手不及。更微妙的是,在特朗普公开抱怨"盟友比中国更会占美国便宜"的背景下,日本这番激进表态,颇有向新主人表忠心的意味。
(图2)
![]()
细究这场导弹闹剧的时间线,处处透着战略算计。原定9月底撤离的系统硬是拖到11月,这长达一个半月的"技术性延迟",显然是在观察中方的反应强度。
就像在菲律宾北部同期部署的同款系统(图2)至今未撤,美国显然在测试不同区域对中国红线的压力承受值。不过东京的处境比华盛顿更尴尬——既要配合老大演戏,又要直面中国的怒火,还要应付本地民众的抗议。
当山口县和广岛县的民间团体持续施压时,日本防卫省才终于找到台阶,匆匆结束了这场危险的游戏。
这场风波折射出美国印太战略的深层困境。用中程导弹编织对华包围网看似高明,但盟友体系内部早已裂痕丛生。
就在导弹撤离的同一天,韩日因独岛(竹岛)争议互相取消联合军演,这场闹剧提醒我们:美国试图打造的遏华统一战线,在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面前何等脆弱。特朗普那句"很多盟友不是朋友"的牢骚,意外道破了美国同盟体系的价值基础正在松动。
(图3)
![]()
台海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战场。日本试图通过"生存威胁"的话术突破专守防卫,美国则用导弹部署试探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底线。但他们都低估了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的战略定力。
当战斧导弹的射程能够覆盖京津冀时,解放军东风导弹的瞄准镜自然也锁定了岩国基地(图3)。这种相互确保摧毁的威慑逻辑,使得任何冒险行为都可能在瞬间升级为不可控的危机。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导弹系统的暂时撤离绝不意味着战略收缩。美国在菲律宾的同类部署仍在持续,美日军事一体化的进程仍在加速。日本正在借台海议题悄悄松绑战后军事束缚,而美国则需要东京在芯片管制、供应链重组等更广泛的对华遏制战略中充当马前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