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雄鸡雄起了一把!
2025年11月17日,泽连斯基访问法国,马克龙共同签署了名为《天空盾牌-2025》的双边军事协议。
![]()
该协议因涉及金额巨大、支付方式特殊,并包含一项与核打击能力相关的条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协议,法国将在2026年至2029年间向乌克兰交付100架“阵风”战斗机及6套防空系统,协议总金额达218亿欧元。
其中,47%的资金来源于欧盟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其余部分由法国、荷兰、丹麦等志愿联盟国家共同承担。
首批12架“阵风”战斗机计划于2026年第三季度前交付。
协议中备受关注的是一条“特殊条款”:若在2026年前出现对乌克兰生存构成决定性威胁的重大变化,法国保留向乌克兰提供“阵风”战斗机核打击挂载能力的权力。目前,这些战机仍将保持常规武器配置。
这一条款被解读为: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器,乌克兰可能被授权使用“阵风”战机进行核反击。考虑到乌克兰本身并无核武器,此举实质上相当于法国为乌克兰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核担保。
这一安排将重塑欧洲的安全逻辑与核秩序。
![]()
一、从军援到“核影子同盟”:法国对俄越来越强硬。
《天空盾牌-2025》协议包含三个主要层面:
- 史上最大规模的法式军援套餐。
- 建立长期化、准条约化的安全承诺框架——这不仅是一次性援助,更是一个旨在为乌克兰提供持续空中防御与制空权保障的中长期安全框架,从而将乌克兰更紧密地纳入欧洲安全体系。
- 法国保留在“关键情势变化”时,为乌克兰提供“阵风”核打击挂载能力的选项。
法国传统上坚持“核武器仅在本国绝对控制之下”,而此次协议为乌克兰半开了一扇门。
这一步的政治含义明确:法国意在为乌克兰提供核保护。尽管形式上未突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但实质上模糊了“谁拥有核打击权”、“谁控制核平台”及“核威慑边界何在”这三条原本相对清晰的红线,使乌克兰在潜在意义上获得了核威慑能力。
![]()
二、“阵风”与核挂载能力的强大
- “阵风”: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核心平台
“阵风”是法国现役主力多用途战斗机,其重要特点在于它不仅执行常规制空与对地任务,同时也是法国空基核打击力量的现役载体之一。
法国的核力量体系为“海空二位一体”:海基部分依靠潜射弹道导弹(SSBN),空基部分则由“阵风”等战斗机搭载ASMP-A超音速空对地核导弹(未来计划升级为ASN4G)实施远程打击。
因此,“阵风”在设计上即具备核打击能力。
- “核打击挂载能力”的潜在含义
法国保留在特定条件下向乌克兰提供“核打击挂载能力”的权力,这可能意味着:
法国将为交付给乌克兰的“阵风”预留技术接口,使其具备后期快速整合核挂载系统的潜力。
在“决定性威胁情势”下,法国可能向乌克兰空军提供相关软件、模块、训练及战术整合支持。这构成了一种“核打击平台的潜在移交”,尽管法国可声称核弹控制权仍在本土,未转移核武器本身。
然而,一旦乌克兰空军掌握了核挂载平台及完整投送链路,法国只需做出政治决定并转移弹体与部分指控权限,核武器使用的门槛即被实质性降低,从而进入一个危险的灰色地带。
![]()
三、法国的战略考量:从谨慎援乌到不惧核大战。
俄乌战争戳穿了俄罗斯“纸老虎”的本质,法国等欧洲国家越来越强硬。
马克龙在签署协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今天不是在写一张支票,而是在为欧洲共同安全书写新篇章,即使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欧洲也必须有能力独立保护自己的天空。”
此言可解读出以下意图:
- 与美国争夺欧洲安全话语权
俄乌战争中,欧洲安全主导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美国手中(如F-16援乌、爱国者系统、情报支持等)。
法国历来倡导“欧洲战略自主”,对过度依赖美国心存不满。
既然特朗普退出,法国这个欧洲大陆的唯一五常和核大国自然站出来。
通过《天空盾牌-2025》,法国意在宣示欧洲可成为一个拥有自身核威慑选项的安全共同体,而法国作为欧盟内唯一的陆基核大国(英国已脱欧),旨在成为此共同体的安全轴心。
![]()
(2025年2月24日,马克龙与特朗普在公开场合互相威胁。)
2,反制俄罗斯“核讹诈”:战争期间,俄罗斯多次通过战略核部队进入特殊战备、增加核演习频率、警告西方等方式进行“核边缘外交”,试图压制对乌援助。
法国以“可能转让核能力”作为回应,意在明确:若俄罗斯的威胁升级至危及乌克兰生存的程度,欧洲可在法国核威慑背书下,使乌克兰平台具备核打击潜力。
此举旨在抵消俄罗斯的核威慑优势,增加其战略冒险成本。
3,“核模糊”策略游走条约边缘:法国深知明确向非核国家“共享”核武器将冲击NPT体系。
因此,其选择了一种精心设计的模糊策略:不承诺立即提供核能力,而是保留未来权力;不承认转移核弹控制权,仅从平台兼容性入手。
这在法律上暂未越界,但政治上已将边界推向危险区域,是典型的大国采用的“核模糊”手法,消减俄罗斯的核威慑。
四、乌克兰的得失:从“安全乞求者”到“核筹码持有者”?
对乌克兰而言,此条款带来机遇大于风险:
安全红利与存在性背书:
乌克兰面临北约承诺模糊、常规消耗战持久及战后安全架构不明等困境。获得潜在嵌入欧洲核威慑体系的平台,使其在安全上获得重要背书,提升了对内民心士气和对外谈判筹码,身份从“乞求保护”转向“安全利益绑定方”。
乌克兰本身具备核武研发能力,所欠缺的只是战略投送平台。
法国的援助恰好补上了这关键一环,使其迅速形成了有效的核威慑,从而显著遏制了俄罗斯动用战术核武器的风险。
![]()
五、全球核秩序面临挑战:NPT体系出现灰色地带
此协议对全球核不扩散体系构成潜在威胁:
- 侵蚀NPT共识
NPT的核心在于核国家不向非核国家转让核武或其控制权,非核国家承诺不发展核武。法国此举通过技术平台与条件性条款,为非核国家预置了“可注入核模块的骨架”,示范了一种在不公然违反NPT条文下实现实质性核扩散效果的模式。
2,引发效仿风险:
若此模式被其他地区复制(如中东、东北亚、南亚等),相关国家亦可援引类似辩解——“未转移核弹、未交最终控权,仅提供极端情况下可协同的技术平台”。NPT的权威性可能因此被诸多“合法但掏空精神”的灰色操作逐渐侵蚀。
![]()
六、结语:核门槛降低的隐忧
法国此举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
将核力量平台化、模块化、灰色化,使非核国家在政治紧急状态下拥有“可被快速注入核威慑”的骨架。
当前它发生于乌克兰,以对抗俄罗斯威胁为由;未来或可能被其他地缘冲突热点效仿,包装为“地区稳定措施”。
这将带来复杂后果:一方面,核大国可能更难以核武器单向威慑无核国家;另一方面,核大国之间直接对抗的风险恐将增加,全球核门槛面临实质性降低的危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