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8月,杨浦区入选上海首批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发改委会同杨浦海关及区内相关部门全力推进杨浦联动创新区建设,形成了关地合作、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一批具有杨浦特色的引领性改革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首批15条联动创新区特色举措中已有13条落地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整体落地率位居全市前列。
近日,《“优”无止境“关”助发展——创新关地合作模式,共推杨浦联动创新区建设案例》入选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实践案例,以海关制度创新为支点,撬动区域对外开放能级的整体提升,为实现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
关地“双向奔赴”:
一场量身定制的改革实验
制度型开放,关键在机制创新。杨浦区是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区,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具创新浓度的地方之一,正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国家创新型城区定位,杨浦区将“机制保障”作为联动创新的“先手棋”,构建起特色鲜明、务实高效的推进体系。去年8月,杨浦区政府与上海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联动创新区建设重点任务“嵌入”备忘录,并融入《加快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杨浦联动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份“路线图”不仅为长效推进筑牢制度根基,更通过创新关地合作模式,形成了“研究—对接—落实—建机制”的全链条推进体系。
![]()
在自贸联动创新工作中,杨浦区政府联合杨浦海关,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至老挝经贸合作展示馆、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等开放创新平台调研,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共同开展业务论证和场景设计,为保税展示交易、生物医药及科创人才通关便利等联动创新举措提供专业指导、打通政策瓶颈。
创新“开花结果”:
一组亮眼提气的实践答卷
改革的价值在于实效,创新的意义在于赋能。在杨浦,制度型开放的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杨浦自贸联动创新区以制度突破为核心,推动13项自贸试验区海关创新制度落地见效。复制推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汇总征税、跨部门联合检查等创新制度。杨浦关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了2/3,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
在数字贸易领域,杨浦的创新实践同样亮眼。杨浦以“一企一策”精准培育模式,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针对重点企业出海需求,海关指导其完善HACCP管理体系,成功通过马来西亚官方审查,实现猪肉产品重返国际市场。同时,打造“杨帆”企业服务站品牌,通过“线上智诊+线下会诊”双轨培育,助力企业获AEO认证,推动辖区失信企业首次清零,打造“关信通”数智化信用管理标杆。
![]()
不仅如此,杨浦区充分吸收借鉴自贸试验区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经验,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全力支持杨浦海关打造全新更加便民利企的报关大厅。将多个业务专窗整合为2个综合服务窗口,打造“政务公开数字化”“RCEP享惠服务包”“单证自助打印”等多个创新场景。助力杨浦海关实施集约化管理、数字化转型、人性化服务。
一项项量身定制的改革,一组组提神振气的数据,让杨浦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焕发出更高水平开放的勃勃生机。
在新一轮自贸联动创新区政策深化拓展的过程中,杨浦区关地合作将在拓展科创人才通关便利覆盖面、培育生物医药“种子企业"、加快打造贸易功能新平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关地协作,共同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打造形成更多联动创新成果助力杨浦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文字 |封辰霏李熙阳
编辑 |李熙阳 郑潇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