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作战部副部长达里尔·考德尔上将站在东京的讲台上,对中国造船能力给出的"令人印象深刻"评价,听起来更像是一句精心包装的警告。
当他强调美国需要与日韩盟友加强合作来应对时,这位海军上将实际上承认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太平洋上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图1)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中国海军最近的动作确实引人注目。
福建舰航母的入列和新型076型两栖攻击舰(图1)的海试,标志着中国海军建设进入新阶段。虽然美国海军在航母和关键舰艇数量上仍保持优势,但中国在舰艇总数上的超越已经让五角大楼感到压力。
考德尔特意提到中国两栖攻击舰是"一艘大船,战力非常强大",这种评价背后透露出的是对美国造船业衰退的深切忧虑。
美国当前的困境在于,其造船业产能已大不如前。横须贺海军基地的考察之行中,考德尔直言需要与日韩合作"加强美国的造船业",这句话暴露了美国军事工业的软肋。
与此同时,中国造船业正如航母般稳步前行,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更在全球商用船舶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这种民用与军用的良性互动,正是美国如今难以企及的优势。
(图2)
![]()
联盟战略成为美国最现实的应对之策。考德尔(图2)强调"当你有很多朋友和盟友时,我们自己也有一支相当庞大的联合部队",这句话道破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战略。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的军事能力,特别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实力,成为美国维持地区优势的重要筹码。但联盟战略同样面临挑战,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考量,并非总能与美国步调一致。
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的对华强硬姿态,特别是关于台湾问题的表态,为地区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日本考虑发展核动力潜艇的意向尤为值得关注,在一个曾遭受原子弹轰炸并长期坚持无核原则的国家,这一动向不仅面临国内舆论压力,更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的连锁反应。
韩国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也在提升。美韩核潜艇合作协议的推进,意味着美国正在将更多的战略资产向盟友转移。这种转移既增强了美国的战略纵深,也给韩国带来了在地缘政治中选边站队的压力。
(图3)
![]()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场海军竞赛背后是两国发展模式的差异。中国的造船能力(图3)建立在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量基础上,而美国则更依赖技术优势和联盟体系。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中国的优势在于自主性和可持续性,而美国的优势在于能够整合更多资源。
军事平衡的变化必然引发战略调整。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能力的转变,意味着其利益边界正在扩展。而美国试图通过强化第一岛链的部署来维持优势,这种遏制与反遏制的博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亚太海上态势的主旋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