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在成都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暨深化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会议上,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嘉聪进行了发言。
![]()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嘉聪
刘嘉聪表示,通过实施“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等系列行动,成都持续推进环城生态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涌现出“公园+科技”“公园+文化”“公园+体育”等一批价值转化典型案例。环城绿道“全民骑行”、天府大道“百里锦绣中轴”、二环高架“绿野仙踪”等成为成都靓丽的城市名片。“十四五”期间,成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43.9%提升至45.8%。
围绕下一步工作重点,刘嘉聪提出,市公园城市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持续构建内涵式、可持续的全域公园体系,努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具体将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聚焦“怎么建”,坚持以人为本,市公园城市局将补齐公园体系布局与功能短板。聚焦“三好”“四宜”,实施“五百”行动。“三好”是增加市民身边的“好风景”“好公园”“好场景”,“四宜”是促进公园城市更宜居、宜业、宜乐、宜游,“五百”行动即更新百个老公园,新建百个“口袋公园”,新增百条“回家的路”社区绿道,改造百个“金角银边”公共空间,逐步恢复全市百余条以花、以树命名老街老巷的本土植物。同时,持续做强环城生态区“翡翠项链”、大熊猫国家公园“家门口的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城市里的生态乐园”等特色品牌。
二是聚焦“怎么养”,坚持降本增效,市公园城市局将探索公园体系持续发展路径。科学植物配置方面,加强新建公园绿地的乔灌草搭配技术指引,提高乡土树种比例,严格控制“大草坪”。深化财政资金采购绿化树木“双控制度”,杜绝“大树进城”;推动技术创新,运用智慧巡护、激光修剪等新技术提升管护效率。积极创建成都国家植物园,搭建高能级科研平台,推动乡土植物驯化与新品种培育;推广近自然、再野化理念,构建节约低碳的管养技术体系,宜精则精、宜野则野,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三是聚焦“怎么用”,坚持价值转化,市公园城市局将促进公园体系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联动方面,落实“立园满园”部署,发布公园绿道场景融合机会清单,支持“企业会客厅”“产品展示厅”等入驻公园绿道。创新运营模式,坚持公益性导向,探索“公益+市场”双能驱动,提升城市公园自我造血能力。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城市公园的体系规划、标准研究、政策制定与日常运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聚焦“怎么管”,坚持精准精细,市公园城市局将提升公园体系治理效能。深入推行林长制,健全公园绿地网格化管理与从业人员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强化末端落实。持续开展城市绿化隐患排查,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深化多元共治,完善“市民园长”“市民监督员”制度,拓展“龙泉山包山头”“我在环城有棵树”“我在公园有把椅子”等公众参与活动,鼓励社会各方共建共治共享。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潘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