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口的6吨扇贝已经运抵港口!
眼看着日本海鲜想“东山再起”,这是真觉得“互联网没有记忆”了吗?
说实话,大家现在最关心的就一个问题:
日本这扇贝,究竟还能不能吃?
![]()
从全面暂停到有限重启
2023年8月24日,是很多人记在心里的日子。
那天,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启动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那些水里含着氚、铯-137等难处理的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食物链钻进人体。
当天,中国海关总署就发布公告,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这步棋,完全是为了守住国人的食品安全底线。
![]()
禁令一出,日本水产品出口立刻遭遇重创。
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日本对中国的海鲜出口额暴跌92.3%,直接从223亿日元跌到零。
中国曾是日本食品最大出口目的地,这下直接掉到了第三位。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坂本哲志急得直表态,说要想尽办法改善情况。
转机出现在2025年6月。
海关总署发布140号公告,宣布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
![]()
但有个明确的红线:福岛、东京都等10个都县的产品坚决排除在外。
而且进口必须带齐三样东西:卫生证书、放射性检测合格证明、产区证明。
到了11月,首批6吨扇贝顺利到港,成了这次“破冰”的标志。
对于日本的“试探”,中方态度其实一直都很明确!
![]()
官方态度明确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安全是唯一前提!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一直表示,恢复进口得看持续的科学数据,也一直强调“严格监管、防范风险”。
海关总署更是把话说得很死,一旦发现问题,将会立刻采取控制措施。
这次首批扇贝到港,海关第一时间就按规定进行了抽样检测。
从流程上看,该有的把关环节一个都没少,可网友的顾虑,没那么容易打消。
![]()
“产地是哪儿的?离福岛远不远?”这是最常见的疑问。
虽然政策排除了10个高风险县,但大家还是担心交叉污染。
有人翻出之前的新闻,说日方曾隐瞒核污染数据,信任感早就打了折。
在相关话题评论区,“检测报告能公开全吗”“就怕一时合格不代表长期安全”的声音占了多数。
还有人记得核污染水排海初期的恐慌。
![]()
当时国内海鲜市场也受了影响,不少人买海鲜都要先问产地。
如今日本扇贝要回来,大家自然多了层警惕。
其实大家也并不是要一棒子打死,而是想吃的明白!
我们要看的,是长期的安全稳定,而不是一次两次的合格报告。
![]()
比扇贝上桌更重要的是重建信任
对日本水产行业来说,这次重启太重要了。
之前为了弥补损失,他们把扇贝运到越南加工再出口,对越出口涨了7.9倍。
可这根本填不上中国市场的缺口。
日本媒体早就放风说,盼着能重新打开中国市场,完成2万亿日元的出口目标。
所以这6吨扇贝,更像一次“试金石”。
![]()
但信任的重建,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方已经把监管的架子搭好了,企业要重新注册,每批货要带证明,海关要严格检测!
可网友要的不止这些,他们想要“透明化”。
比如定期公开监测数据,把检测机构、检测项目都列清楚。
就像有人说的:“让我们看得见监管,才能放心吃海鲜”。
![]()
其实说到底,大家不是排斥日本海鲜,是排斥“未知的风险”!
如果后续每一批货都能经得起检验,产地清晰,数据透明。
过个一年半载,等信任感慢慢回来,说不定真能重新端上餐桌。
但要是中间出哪怕一次岔子,之前的努力可能就全白费了。
毕竟日本早就有“先斩后奏”的先例,确实很难让大家放心……
![]()
结语
这6吨扇贝到港,只是开始不是结束。
官方的严格监管,是给大家吃的“定心丸”。
网友的“看表现”,是对食品安全的底线坚守。
能不能真正上桌,还得用时间和数据说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