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找出马振骋老师捐赠仪式的照片,正好是整整十年之前。也是这样一个上海秋天的下午,萧瑟的秋风吹起片片落叶,上海图书馆贵宾室内其乐融融,手稿馆周德明馆长把捐赠证书放到马老手中,郑重承诺:上海图书馆一定服务好捐赠者,妥善利用好珍贵的手稿,为学界研究提供帮助。其实马老在前一年已经开始捐赠译稿,面对我们的邀请,他总是客气地说,不用费心办仪式,重要的是交给你们保存,其他都不要紧。
![]()
马老就是这么一位务实的长者,说话实实在在,处事讲求实效。言必行,行必果。十年间,他无数次将自己陆续整理出的译稿捐赠上海图书馆,每次都是我到府上去接收。说无数次,其实每次当然都有“签收单”,但是在记忆里,我们的见面是很容易的,只要一个电话,一条消息,十几分钟内就能见到。马老将完整的译稿,一部一部地移交给图书馆,每一份都反映真实的翻译过程,没有一件是抄稿。他的字写得很舒展,落笔时毫不犹豫,修改时十分果断,每个修改符号都非常规范,就像他的为人,坦坦荡荡,温和而坚定。后来慢慢感觉到,他的移交有自己的节奏和计划,这也让我在心中生出隐隐的伤感。
2022年3月4日,马老捐赠了自己的法语学习笔记,从中能看到年轻时学习法语的方法和使用的语料。他说,我捐得差不多了。沉默了一会,他转身拿出一本《小王子》给我,上面已经写好了字:“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二零二二年三月一日才交给本人!!!”他笑说,知道你们在筹建新馆很忙,没想到一眨眼就隔了那么久。我们见一次变得不容易了。以为3月1日总能见了,没想到又延了几日。我说,马老师,您的译稿,翻译研究者们非常珍视,将来我们会服务好研究者,东馆开放后,也会向公众展示您的译稿、学习笔记,希望大朋友小朋友们能学习您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他看着我,郑重地说,我学得确实很认真。将来一定要去看看上图东馆。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捐赠。
![]()
在十多年前,我曾因病住进瑞金医院,马老经常来病房探望,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聊天,一起下楼散步。他会带一些很实用的物品,或是食品,说这是老伴宋老师的心意。宋老师长马老两岁,极和蔼可亲,待人极客气。我在上门接收手稿时,她在隔壁房间里,从不出现,也不参与谈话。到了告辞之时,她常常会笑着送我出门,并再三感谢。马老的客厅和书房,许多翻译界的朋友和马老的学生都很熟悉,温馨舒适,从屋里眺望窗外,视野十分开阔。大桌上除了马老用来翻译的书写台之外,就是可口的巧克力和饼干。宋老师整理得整整齐齐,便于马老随手取用。马老的工作已经融入了生活,幸福的生活是如此的具象。
马老师,我生病时您来看我。您远行时,我却不能为您送行。见字如面,今后会有更多的人们在东馆见到您的手稿,在手稿中认识您,怀念您,继续去完成您毕生所爱的事业。
原标题:《刘明辉:十年的情谊——追忆翻译家马振骋》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蔡瑾
来源:作者:刘明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