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3年,德国一家公司就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台SPMT模块运输车。这个全名叫自行式模块运输车,简单说就是能拉超重货物的平板车,模块化设计,能根据需要拼起来,轮子一大堆,能扛万吨东西。
德国人从那时候起就把这个市场抓得死死的,只租不卖,技术捂得严实,产能也不大,全球订单得排长队。其他国家想运大件,比如石油平台的模块或者大桥的梁段,都得求着他们。法国、意大利那些公司试着搞,也没成气候,整个市场就德国一家吃独食。
![]()
过去几十年,德国人靠这个赚了不少。他们的策略简单,就不卖车,只出租,租金高得吓人,每月得上百万欧元,还得签保密协议,不准你学技术。产能跟不上,优先给欧美的大项目,别人就得等着。
我国经济起步晚,但发展快,2000年代初大型工程越来越多,像造船、建桥、航天基地那些,都离不开这种车。结果德国车少,订单多,咱们的项目常常等几个月甚至半年。
![]()
航母部件、火箭箭体搁那儿不动,时间耽搁不起,成本直线上涨。试着买吧,谈判条件苛刻,德国人摆架子,谈着谈着就走人。2007年之前,没办法,只能继续租,项目进度被拖累,重工业发展受影响。
到了2007年,国家下决心自己干。组织了万山特种车辆公司这些企业,集齐国内专家,集中力量攻关SPMT技术。起步难,国外看笑话,说咱们底子薄,技术储备少。团队从基础抓起,先搞模块设计,再啃液压系统、轮组转向这些难关。
![]()
两年后,第一代国产SPMT出来了,载重5200吨,虽然不高,但够用国内部分需求。士气上来了,迭代快,几年内第二代跟上,载重到1万吨,基本能运桥梁、船舶常见大件。
2010年代,国家基建加速,航天火箭、风电设备需求大增,第三代研发紧跟。团队一步步优化,2022年第三代正式出炉,载重直奔5万吨,轮胎1152个,模块化设计超灵活,能随货物大小拼装。
轮组能360度转,车身能升降调高度,适应各种路况,还加了北斗导航和智能控制,运输稳当,不易出事。实际用起来,在石油化工运3000吨浆态床反应器,顺利过关;3562吨FPSO模块装置,也稳稳到位。航母部件、火箭箭体这些重器,陆路转移全靠它。
![]()
全球来看,这种5万吨级的SPMT全在中国手里。德国老款顶多1.5万吨,落后了。中国成了全球唯二供应商,中德并列,但咱们的性价比高,适应性强。
西方国家眼红,美国欧洲企业上门想买技术或车子,国家立场硬,只租不卖,核心技术不外流。学德国的模式,但更注重国家安全,还赚外汇。这钱不白赚,拉动产业链,橡胶厂、电子厂、机械企业订单多起来。
租赁出去,用在挪威油田、巴基斯坦港口那些项目,创纪录,没出过事故。国内也多,香港机场扩建、宝钢钢卷运送,全靠它高效转。长远看,第四代已经在路上了,目标更高载重、更智能,进一步稳固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