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区域拥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吸引着不同偏好的人群。
在浦西南部的黄浦、徐汇、长宁和老静安四区风格尤为鲜明,各自拥有差异明显的青睐者;而北部的普陀、新静安、虹口与杨浦四区,则似乎始终存在一些争议——它们的目标客群有所差异,甚至隐约形成某种“鄙视链”,但这种差异却又难以清晰界定。
![]()
将购房人群划分为三类:
北四区310本区人:即土生土长的本区居民。他们对所在区域有较深的情感联结与认知,购房时更倾向于选择本区。不过,这种选择也可能因情感因素而偏离理性,忽略实际性价比;
非北四区310土著:即来自上海其他区的购房者。他们愿意跨区置业,通常对多个区域有所了解,决策中理性成分相对更多。但部分人可能存在“反向滤镜”,低估熟悉的区域,而对不了解的区域过度期待;
新上海人、外地置业者:他们对上海的认知可能不如前两者深入,但也因此较少受地域情感牵绊,能够以外部视角更客观地判断区域价值。不过,由于对城市发展历史了解有限,也容易受到开发商宣传中各类规划概念的影响。
![]()
整理了2024年以来北四区33个批次新房的认筹数据分布(部分新盘因数据未公开或样本过小未纳入统计)。
![]()
从分布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明显的倾向:
杨浦区最为特殊。其新房认筹群体中新上海人比例最高,而在310人群中,本区居民占比也最高。换言之,其他区的上海人较少选择在杨浦置业,这可能意味着它在北四区中处于“鄙视链”的末端。然而,杨浦滨江一带规划密集、前景可期,因此更易吸引看好其发展潜力的新上海人。
虹口区则呈现另一番景象。其认筹群体中310比例显著偏高,而在310内部,本区居民比例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虹口在本地人心目中口碑较好,无论是否为本区居民,都对其抱有认同,但对新上海人的吸引力则相对有限。
新静安(原闸北)的客源结构较为均衡。310比例居中,而在310群体中外区购房者占比最高。可见随着区域合并,新静安在本地人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已有明显提升,加之交通便利等优势,也吸引了不少新上海人前来置业。
普陀区与虹口类似,也是一个以310客群为主的区域。不同之处在于,普陀对上海外区购房者的吸引力略高一筹。这可能与其相对较低的置业门槛有关,更能吸引来自宝山、嘉定等邻近区域的客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