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港美A经济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11月17日,零跑汽车发布2025年三季报,直接扔了个“王炸”成绩单。
财报显示,零跑汽车实现营收194.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97.3%,较今年第二季度增长了36.7%;毛利率为14.5%,对比去年同期8.1%明显提升;净利润1.5亿元。
当前车企的盈利分野越来越明显,还没跳出“利润困局”的玩家不在少数,而零跑不仅营收创了新高、毛利继续逼近头部阵营,还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盈利。更狠的是,零跑官宣已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50万台的年销目标,这让投资者对全年业绩给予了良好预期。
![]()
如果放在零跑的发展阶段之中看,上述数据要怎么理解?
一直以来,零跑贯彻“车圈优衣库”战略,这让其在行业中具备独特性,随着该战略背后的体系力逐渐搭建成形,验证模式跑通关键的一道坎便是“盈利”。如今从零跑三季报里看到盈利促增长的持续性,投资者对“车圈优衣库”路径的顾虑或许可以真正打消了。
本文将解构“优衣库”模式,从规模、技术、增长这三个角度,聊聊零跑的核心驱动力,以及创始人朱江明喊出2026年卖百万台的底气在哪儿,由此展望零跑的长期价值。
01
规模效益:引业绩从量到质的“蝶变”
回顾优衣库的生产管理精细化,其少款多量的规模化策略让人印象深刻。优衣库精简SKU,并保证不同款式的广泛覆盖,在全球快时尚行业的快节奏下打造持续进化的爆款,通过单款大规模生产优化成本。品质有了,价格打下来,产品也在多年龄层实现破圈。
零跑从C11开始,逐步锚定“车圈优衣库”,在产品整体规划和具体定义上,围绕大众化和主流用户的需求发力。零跑提前完成50万台年销,盈利水平持续提升,背后就离不开产品矩阵全面爆发、用户口碑建立、固定成本摊薄等环节形成的正向循环。
长期以来,零跑形成全面覆盖又不会过度内耗的产品矩阵,在此基础上,零跑今年密集推出C系列三大焕新产品和B系列两款全新车型,匹配市场细分需求。
![]()
C系列作为绝对主力,深耕主流家用市场,比如C11在15-20万“红海”中站稳脚跟,焕新上市后10月单月销量突破1.1万台,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约30万台,成为系列“常青树”。
这一价格区间聚集了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基本盘,主流竞品扎堆,不仅有中国自主品牌还有日系、德系的油车占据,但C11仍能用产品实力代差拿下份额。
其中续航是用户选择新能源车的核心顾虑,零跑基于超级增程技术和碳化硅电驱系统,让C11增程版在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300km,综合续航1220km,并且支持800V快充,基本覆盖日常通勤、周末短途以及偶尔的中长途等场景。
B系列进一步面向更广阔的基盘市场,其中B01问世后便快速获得市场认可,上市后次月开始,月销均破万台。十万元出头的价格,就将同行原先二、三十万的激光雷达、800V等配置搬到了车上。
零跑这种务实的品牌形象,注重产品本身,和优衣库的风格相似,优衣库在产品设计上主打“实用主义”,能够在基础款中打造经典爆款,从而切中广泛的大众需求。
不仅如此,零跑还不乱花钱,没靠花里胡哨的概念营销,这种低调的市场推广反而让零跑一点点积累真实用户的口碑,形成“好而不贵”这样独特的市场标签。
费用端的持续优化最能反映这一点,零跑车卖得更多,每卖一台车花得钱反而少了。根据公开数据测算,今年三季度,零跑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仅有4.88%、3.24%,明显好于蔚来、小鹏等行业玩家。
另外在成本端,50万台的年销量一上来,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也因为订单量大被摊薄,从而推动毛利率持续改善。规模效应在汽车行业中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对比行业其他玩家,零跑不仅能够直面价格战,还有更充足的“成本”底气去攀升更高的盈利水平。
财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48.8亿元,这一指标是“真实现金创造能力”的直观体现,加上在手资金达339.2亿元,让零跑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战略投入空间。
02
技术密度:重构产品与成本的底层逻辑
在产品“好而不贵”背后,其逻辑是零跑坚持全域自研战略,形成充足的技术密度,从而带来由技术驱动的厚积薄发。
上述战略可以说源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刻洞察,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认为,“最终汽车一定就是耐用的消费品、代步工具。将车作为代步工具来做,在产业中可能更有优势。”
这很容易联想到优衣库创始人的商业哲学:“服装是生活的工具,必须回归本质。”这实际上造就了优衣库走出一条在行业内反常识的道路:将极致“性价比”打造成穿越周期的硬通货。
回到汽车行业来说,新能源车企投入研发,容易陷入“比谁烧钱快”的误区:将研发金额作为炫耀或者说营销噱头,但技术转化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往往脱节。
而零跑的全域自研走了一条“精准打击”的路,渗透到用户感知强、降本效果显著的关键领域,未盲目追求激进投入,让车回归到工具属性。
比如零跑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如今凭借CTC2.0技术,则能够改善用户购买新能源车顾虑的车内垂直空间不足,提升空间利用率;优化车身刚性和重心,提高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此外,电池能放的空间增加,续航也能适当提升。
以即将正式上市的零跑Lafa5为例,根据官方说法,搭载自研的CTC2.0技术,实现720分钟无热蔓延,“零压” 无模组堆叠技术让电池布局空间提升17.5%,续航较同级提升15%。
![]()
2022年零跑就造出了国内第一家量产200kW油冷电驱,而零跑Lafa5有了油冷电驱加持,相比水冷电驱在效率、续航上都得到提升,在强化性能的同时,用户的续航焦虑和补能成本也得到了改善。
据了解,零跑的自制率高达65%,目前不仅是三电、智能座舱、智驾自研,类似AR-HUD、座椅这类零部件也要自己研发。
这里的门道在于,零跑的“降本”不是减配置、偷工减料,而是靠技术优化把无效成本挤掉,直击成本控制的目标。未来在平台化架构的加持下,零跑能够基于自研的核心零件和高价值零件,推动产品持续进化,长期支撑“好而不贵”的定位,实现爆款产品频出。
财报显示,零跑今年三季度在研发上投入12.1亿元,同比增长55.4%,而研发费用率仅为6.22%,可以说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其精准研发、成本控制能力可见一斑。
零跑和丰田、比亚迪两家车企显然不同,但在上述方面也有着一定相似性。
丰田除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核心零部件自研外,其他比如车轴、电子电气、空调、座椅等零部件也成立子公司进行自研自供。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上同样如此。
成本控制方面,丰田的精益生产是当之无愧的传统燃油车的典范,而零跑、比亚迪也毫不逊色,成为行业中少数实现盈利的车企,便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技术普惠”理念,打破了高端技术必须高价的惯性思维,当其他车企还在靠“堆配置”搞同质化竞争时,零跑已经用全域自研筑起了“技术落地快、用户体验实”的护城河。
03
增长引擎:百万台目标的多维支撑
刚提前完成50万台年销目标,零跑就喊出2026年百万台销量目标,客观来看,这一规划或许并不激进,而是基于行业增长趋势的理性判断,这也和零跑一贯的务实作风相契合。
当前新能源车市场仍处于渗透率持续上行通道,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海外市场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潜力。从产品矩阵、渠道布局、全球化多个维度来看,零跑的战略布局契合了行业的增长主线,各个维度均有实质性落地,无疑为2026年百万台目标执行提供了保障。
![]()
产品上,零跑已布局“ABCD”四大产品系列,其中D19将在明年初开启交付,定位30万级,将进一步带动零跑的收入端和产品端迈向“高价值”;A10即将亮相,作为精品入门纯电小车,有望拉低用户购车门槛。此外,零跑Lafa5明年有望在全球市场中打开增长空间。
简单来说,零跑将以更多全新车型,覆盖更广泛价格带,填补细分市场空间,并在高端市场斩获成果。不管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是多孩家庭,都能找到对应的车,销量基数自然就大了。
据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透露,2026年是零跑产品最大的一年,除了B系列、Lafa 5、C系列的产品以外,零跑D系列将会推出2-3款产品,A系列也会推出2款产品。也就是说,零跑的产品矩阵后劲充足,从而推动销量站上新台阶。
渠道和服务配套是零跑“卖得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官方透露,在国内销售渠道方面,今年底预计突破1000家,未来渠道还会向四、五线城市更快下沉。
![]()
一二线城市渗透率已达较高水平,而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人口基数大、消费潜力足,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零跑目前在这些区域的覆盖率和销量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渠道下沉能有效触达更多潜在用户。
零跑也正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的步伐,明年海外市场放量值得期待,有望进一步扩大业绩的增长边界。
![]()
在市场拓展方面,零跑将持续拓展欧洲、中东、非洲和亚太市场,并在第四季度进入南美市场。这契合了中国车企全球化的主流趋势——这些区域政策支持力度大、新能源渗透率低、用户对性价比车型需求旺盛,是极佳的海外拓展区域。
有了大股东Stellantis集团助力,双方强强联合、互通有无,加速海外市场渗透自然具备十足的确定性。若零跑后续仍以合作形式推进在更多市场实现本地化生产,有望进一步降低关税成本、缩短交付周期,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并改善利润空间。
2026年百万台销量目标看似要翻倍增长,从增速看是普遍高于行业其他玩家的目标。但零跑在产品、渠道、全球化多个维度稳步推进,将销量拆解到国内、海外市场以及新增细分车型市场完成,实现预计目标大概率不是空想。
更关键的是,卖到百万台后,零跑的规模效应会更“恐怖”,毛利率水平有望迈入行业第一阵营,叠加全面的产品矩阵带来业绩“量利齐升”,零跑的盈利能力具备较大的增长弹性。
04
结语
当资本趋于冷静,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车企能够赢得投资者掌声的逻辑将归于扎实的基本面。
从“优衣库”模式来看零跑:优衣库通过降低前沿技术的成本,解决用户之前也许并不留意的“痛点”,然后借助完善的全球供应链在世界各地销售性价比产品。在看似非标准化的服装行业,这事没有谁比优衣库干得更好。
而在汽车行业,零跑贯彻“车圈优衣库”战略,在降成本与保品质的平衡中,获得了这群“挑剔”的主流消费者认可。
财报发布后,花旗予零跑汽车“买入”评级,指出其业绩明显出现改善;招银国际则维持零跑汽“买入”评级,展望其第四季度盈利或更具韧性。
就三季报呈现的基本面来说,零跑发展已步入“技术-规模-盈利”这样的良性循环,健康的财务状况能支撑长期投入,清晰的战略路径继续保障执行效率。这样的零跑汽车,估值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启。
▍往期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