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8 日,初冬的北京一片寂静,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女罗点点(本名罗峪平)因病逝世,终年 74 岁。
![]()
她的离世,如同她毕生倡导的「尊严死」理念一般——没有刺耳的急救警报,没有冰冷的医疗器械,只有宁静与自然的告别。
这位从将门走向生命关怀的倡导者,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刻诠释。
将门之后的生死启蒙
罗点点生于 1951 年,父亲罗瑞卿是新中国开国大将、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长。在枪林弹雨中成长的革命家庭,却孕育了她对生命与众不同的理解。
![]()
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罗点点成为一名医生,在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参管理局卫生处门诊部工作的二十余年里,她目睹了太多患者在生命末期的无奈:
「那些被管子缠绕的身体,在痛苦中挣扎的灵魂」,
让她开始反思生命的终点是否只能以「工业化」的方式延续。
2006 年,罗点点与几位医生朋友创建「选择与尊严」网站,起初只是一个「不插管俱乐部」。他们设计了一棵「七彩树」作为标志 ——
树下红叶飘落,象征生命的自然轮回。
「我们不希望在 ICU 病房,赤条条地插满管子,像台吞币机器一样『工业化』地死去」,罗点点这样形容初衷。
她参照国际经验,为中国人生前预嘱设计「我的五个愿望」,涵盖医疗选择、生命支持治疗意愿、家人沟通等内容。这一理念与「安乐死」截然不同:
「尊严死」是放弃人工维持生命手段,让患者自然离世;
而「安乐死」是医生协助下的主动结束生命。
推广「尊严死」的道路充满阻力。在中国,「死」是讳莫如深的字眼。
罗点点和志愿者去医院发放问卷时常被拒绝:「我们这儿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谁接受得了你们说死?」公园里的老人也抱怨:「活得好好的,干嘛让我们想这些?」
这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缩影 —— 传统孝道与医疗现实之间的撕裂。但其实,尊重个体意愿与孝道并不矛盾。
生命的终点,自主的尊严
2013 年,罗点点推动成立「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将这场关于生命终点的宁静革命推向制度化。
截至 2022 年,近 2 万人在网站上填写生前预嘱。罗点点曾欣慰地说:
「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这种死亡观点,有人用它和医生家人沟通,最终平静离世。」
她的理念甚至影响了高层。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芝兰在 90 多岁时写下预嘱:「病情危及生命时,千万不要用生命支持疗法抢救」,成为首位依据生前预嘱离世的高级干部。
从将门之女到医者,再到生命尊严的倡导者,她完成了对死亡文化的启蒙。
正如她所期望的,死亡不再是阴森的禁忌,而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她推动的「一人一校,理解生命」项目甚至走进幼儿园,用绘本告诉孩子:「花开花落,人来人走,是自然规律。」
![]()
在七彩树下,红叶飘落不是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
作为为数不多还敢直言的开明派,罗点点教授为推动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和死亡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用一生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质量;死亡的尊严不在形式,而在选择的权利。
她的理念,已如种子般在中国土地上悄然生长。
来源:生物学霸综合整理自政事儿、红船融媒及其他网络公开素材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2507】130 种实验室常用试剂配制方法(附全套资料)
【2508】常见信号通路
【250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大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