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9月25日,“舟虽晚,终归航”。
孟晚舟脚上电子镣铐的痕迹尚未消散,脸上却带着归国的笑容,背后,是一场持续1028天的跨国营救。
这个合作了近20年的“老朋友”,为何选择出卖华为?史诗级的背叛,又如何写下了自己的结局?
![]()
编辑:726
1028天后,她唱着《歌唱祖国》回家了
2021年9月25日,深圳宝安机场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
当孟晚舟走下飞机,向人们挥手的时候,无数人红了眼眶。
这个在异国他乡被无端扣押三年的中国女性,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很少有人知道,这场跨国扣押的背后,藏着一个合作了近20年的“老朋友”的致命一击。
如今四年过去,这个背信弃义的真凶,终于迎来了应得的报应。
孟晚舟的“老朋友”,这个致命的背叛者,正是汇丰银行。
![]()
2013年香港一家西餐厅里气氛看似轻松,孟晚舟应汇丰银行代表的邀请,解释华为与伊朗业务的合规情况。
作为合作了近20年的伙伴,华为一直把汇丰当成值得信赖的金融助力,孟晚舟也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一份PPT。
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正常的业务沟通,会成为五年后孟晚舟被扣押的“罪证”。
![]()
在双方洽谈过后,汇丰银行转头就把这份文件“加工”成了“欺诈证据”,然后交给了美国。
他们声称孟晚舟隐瞒了华为与香港星通公司的关联,导致汇丰“不知情”地继续提供金融服务,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规定。
但后来的事实表明,那份PPT里所涉及的所有商品都在合规范围内,美国不过是借题发挥,一场针对华为的阴谋就此拉开序幕。
![]()
讽刺的是,汇丰银行自己就是“黑历史专业户”,有人扒出汇丰早年帮毒枭洗钱被美国罚款19亿美元,为了讨好美国,他们最终“献出”了华为。
汇丰银行的这波“背刺”,可以说是恰好撞在了美国想要对付华为的“枪口”上,两方一合计,几乎是势在必得。
好在孟晚舟足够坚定,她所依靠的后盾也足够强大,小到公司,大到整个国家,被扣押后,孟晚舟戴上了电子镣铐,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困在加拿大整整三年。
![]()
就连任正非当年都说自己做好了此生不再和女儿相见的准备,坚称无论如何华为不能屈服。
最终在华为和我国政府的持续努力下,孟晚舟在2021年9月25日乘坐专机平安归国,那天的画面被各家媒体轮番重播,观看和点赞的人超过4亿,比美国和加拿大人口总和都多。
当孟晚舟平安归国后,藏在幕后的汇丰银行很快被曝光,它也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一份PPT,如何变成刺向华为的“投名状”
汇丰的这波操作堪称“史诗级翻车”,在真相大白之后,它彻底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一家在中国扎根150年的老牌企业,汇丰本可以“背靠大树安稳乘凉”,却动了歪心思。
1865年汇丰在香港和上海同时成立,最初叫“香港上海汇理银行”,后来改名“汇丰”,靠着给清朝放高利贷、控制盐税关税吸血起家。
![]()
改革开放后更是靠中国市场的红利疯狂捞金,到20世纪初,汇丰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外汇市场,上海外汇交易60%-70%都经它手。
最辉煌的时候,它还拿下了关税、盐税的收存权,成为了妥妥的“远东一哥”,可就是这样一家靠着中国市场发展起来的老牌银行,转头就把大客户华为卖了。
刚知道时网友都直接炸了,“一边赚中国人的钱,一边给美国递刀子,脸呢?”而更气人的是,汇丰在孟晚舟事件后还试图“装无辜”,直到被扒出内部邮件实锤。
![]()
他们早就知道华为和伊朗业务合规,却故意隐瞒关键信息,配合美国构陷,在真相被曝光之后,汇丰在中国的口碑彻底崩盘,一度成了“背信弃义”的代名词。
孟晚舟事件后,中国直接取消了汇丰的美元国债承销资格,导致他们大量客户撤资,紧接着汇丰在深圳、上海等多地分行接连关闭,几年内利润暴跌65%,裁员近4万人。
相关数据显示,光是去年一年,汇丰银行就裁掉了大约1万名员工,今年开年还要继续裁员,甚至连带着国际业务也惨遭滑铁卢,美国业务被迫出售,欧洲市场巨亏。
![]()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孟晚舟回国的同一年,汇丰银行还收到了来自欧盟3170万欧元的罚单,那时陷入债务危机的汇丰原本还想着一边靠裁员节流,一边把重心转回中国市场“割韭菜”。
没想到背刺华为的丑闻突然被曝光,国内众多企业都瞬间认清了汇丰的真实面目,一时间,汇丰彻底失去了国内企业的信任,和他们展开合作的企业不断缩减。
距离孟晚舟回国已经过去4年时间,这4年里,汇丰几乎是处处碰壁,运作长期不顺,孟晚舟事件给所有出海企业上了一课。
![]()
国际合作不能只谈生意,还得防“队友背刺”,汇丰的教训也证明,靠出卖客户换利益,迟早被市场抛弃。
如今中国本土金融崛起,汇丰的衰落也算是给其他外资银行敲响了警钟,在中国赚钱,得先学会尊重中国。
![]()
没有祖国的“远东一哥”,什么都不是
同样的剧本,不同的结局,只因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中国。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鲁齐在《美国陷阱》一书中,详细描述了美国如何用类似的手法“肢解”该企业。
皮耶鲁齐最终无奈认罪,公司被处以巨额罚款,核心业务被对手收购,而孟晚舟却能戴着脚镐与不公抗争,最终平安归来,这种鲜明的对比,背后是两个国家实力的天壤之别。
![]()
孟晚舟的归国,绝非一次简单的外交胜利,而是中国综合国力、制度优势和民族向心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从外交部的严正交涉,到司法部门的法律援助,再到亿万民众的声援支持,一张无形但坚韧的大网,为孟晚舟撑起了一片最安全的天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表示:“孟晚舟事件标志着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塑造博弈规则,而汇丰的案例则给所有跨国公司敲响了警钟:在地缘政治的棋局中,所谓的‘商业中立’越来越是一种奢侈。”
![]()
这番话,道出了事件的本质,这不是一次孤立的商业纠纷,而是一场关乎规则制定权的深刻博弈。
国家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能够营救自己的公民,更体现在能够为本土企业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发展的“避风港”,一个可以抵挡外部风雨的坚实屏障。
华为的坚持,正是因为有国家作为最坚强的后盾,它才敢在极限打压下选择不屈服,将一场可能摧毁企业的危机,转化为一次凝聚人心的精神洗礼。
![]()
当孟晚舟回国的包机进入中国领空时,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唱祖国》,那一刻,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完美地共振在了一起,所有中国人都读懂了其中的深意。
4亿人次的观看和点赞,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一次无声的集体宣誓:我们愿意为这样的国家,为这样的企业,为这样的不屈而骄傲。
![]()
当信任破产,再大的盘子也会散架
当信任这张王牌被亲手撕毁,再庞大的商业帝国也会瞬间崩塌。
汇丰银行的溃败,不仅体现在那些冰冷的财务数据上,更体现在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信誉的灰飞烟灭。
事件发生后,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业务的最高领导人黄碧娟被迫辞职,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高管,成了汇丰背信弃义行为的“替罪羊”。
![]()
高管的离职并没有挽回颓势,反而让汇丰的管理更加动荡,员工人心惶惶,不少人担心下一个被裁的是自己,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更严重的是,汇丰的品牌价值一跌再跌,从曾经的“国际金融标杆”变成了“背信弃义的典型”,有品牌评估机构甚至表示,汇丰的品牌价值已经跌成了“负数”。
提起这个名字,人们想到的不再是专业和可靠,而是“背叛”和“阴谋”,曾经有人统计,汇丰在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一度高达90%,可如今提到汇丰,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远离”。
![]()
这种品牌信誉的崩塌,比任何罚款都更致命,因为它意味着汇丰很难再获得新客户的信任,更别说重新崛起了。
在中国市场碰壁的同时,汇丰的全球业务也迎来了“雪崩”,2020年,汇丰被曝出参与庞氏骗局,让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同年又被发现允许不明账户存在,导致客户巨额资金被骗,负面新闻接连不断。
2021年,欧盟又以操纵市场为由,对汇丰罚款3170万欧元,让本就拮据的汇丰雪上加霜,为了自救,汇丰曾想把重心转回中国市场“回血”。
![]()
毕竟中国经济发展稳定,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可他们忘了自己早已失去了立足的根本——信任,中国本土企业对汇丰避之不及,曾经的合作伙伴一个个远离,汇丰在中国的业务量断崖式下跌。
国际市场上的日子更不好过,美国业务因为口碑崩塌被迫出售,欧洲市场则陷入巨亏,曾经靠着全球布局引以为傲的汇丰,如今成了“过街老鼠”。
![]()
有业内人士分析,汇丰的衰落不是偶然,而是长期违背商业道德的必然结果,他们总想着靠投机取巧、出卖伙伴换取利益,却忘了金融行业的根基是信任。
当信任彻底消失,再大的盘子也会散架,汇丰的故事,恰好印证了这个道理。
![]()
结语
孟晚舟的归来,是个人坚韧的胜利,更是国家实力的彰显。
汇丰的衰落,则印证了一个真理:背信弃义者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在新的全球格局下,你认为企业出海,最大的风险究竟是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