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地界不明引发的邻里纠纷,在司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同时,派出所民警主动介入、耐心调解,最终使积怨多年的邻里握手言和。近日,安徽省东至县公安局大渡口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成功化解辖区杨某与赵某两家的土地纷争,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大渡口镇居民杨某与赵某本是多年老邻居,却因门前地界划分问题渐生嫌隙,口角争执逐步升级。一次激烈冲突中,赵某受伤,杨某之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但大渡口派出所并未就此止步。
“依法办案是职责所在,但解开双方‘心结’、避免矛盾激化同样重要。”办案民警意识到,简单“就案办案”难以修复破损的邻里关系,甚至可能埋下隐患。为此,大渡口派出所决定主动靠前,将调解工作贯穿办案始终。
调解初期,双方情绪对立、互不相让。民警数次登门,采取“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等方式,一面释法说理,向双方讲清法律责任与冲突恶果;一面倾听诉求,疏导积压多年的怨气与委屈。经过多轮耐心工作,双方最终放下成见,在民警主持下重新丈量土地、明确界限,并就民事赔偿达成一致。
“你们不仅办了案,更解开了我们两家的心结!”事后,杨某家属专程送来锦旗,对大渡口派出所的担当作为表达诚挚谢意。
个案的圆满化解,源于机制的支撑。针对大渡口辖区历史遗留矛盾多、调处难度大的特点,县公安局指导大渡口派出所设立专业调解室,以主动介入的姿态,专攻“钉子案”“骨头案”,秉持“不化解不收兵”的决心与韧劲,已成功化解多起持续数十年的疑难纠纷。
为确保调解成果长效稳固,县公安局推动大渡口派出所建立了“调解—回访—排查—跟进”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在达成调解后,民警持续跟踪协议履行情况,定期进行回访,并主动排查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风险。对于可能反复的苗头性隐患,及时联动镇平安办等相关部门协同处置,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矛盾不反弹、不转化,从根源上实现“事心双解”。
据统计,自该机制运行以来,该局大渡口派出所已累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这一实践既捍卫了法治的权威,也传递了公安的执法温度,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筑牢平安基石提供了有益探索与实践支撑。(黄胜节、乔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