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是第12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我国于2014年首次设立了“心梗救治日”。
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一种心血管急症,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的心肌坏死甚至猝死。据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患者约100万人。平均每18秒到20秒就有一例心梗事件发生,每3名未得到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0%!更令人忧心的是,即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心肌梗死仍然是全球范围内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心梗治疗不能只通“大路”,支架手术并非“一劳永逸”
在大众的认知中,心梗就是因为冠状动脉堵塞而致,但实际上,冠状动脉和心肌细胞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微血管,这些微血管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心肌组织的最后通道。
急性心梗发生后,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通过支架手术开通冠脉大血管。但是冠脉大血管开通后,患者心脏中连接着冠状动脉和心肌细胞的许多微小血管却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坏死,无法再向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运送营养,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心肌无复流”,据统计,约30%~37%的患者在冠脉开通后存在这一现象。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当支架疏通大血管后,骤然恢复的血流会猛烈冲击心梗区域的微血管,导致微血管的结构遭到破坏,这就是医学中所说的“再灌注损伤”。“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被称为医学界的两大国际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心梗的治疗,绝不仅仅是开通大血管,必须让大小血管都通畅。
通络方案打通“最后一微米”,破解微血管病变世界难题
近年来,针对“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这两大国际难题,通心络胶囊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通心络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依托两项国家973项目,开展的系列研究证实,通心络具有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三重作用,可降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易损斑块、解除血管痉挛、保护微小血管,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方案。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的“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表明,通心络能够促进心肌再灌注,降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率36.6%,缩小无复流和梗死的面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另外,研究表明,通心络可以增强微血管内皮细胞抗缺血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使其能在大血管疏通之后仍然维持正常的血流通路,供给心脑营养;而且还可以促进缺血区域的微血管新生,为坏死区域的心肌组织建立新的血液通路,减小缺血区域心肌损伤。
通心络可降低三成死亡风险,七成复发风险,获国际点赞!
另外,一项名为“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以下简称“CTS-AMI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于2023年10月24日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不仅获得国际医学界高度认可,更被誉为“近十年来急性心梗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纳入全国124家医院的3797例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通心络组与安慰剂组,随访一年。研究结果显示:
●30天内,通心络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发心梗、紧急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降低36%,其中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0%;
●1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36%,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7%;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通心络组1年内再次心肌梗死风险降幅高达74%,显示出强大的心梗术后防复发的能力。
![]()
美国德州大学Peterson教授在“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高度评价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参与者、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皮特森(Peterson)教授表示,这是非常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和国外的西方医学标准非常吻合。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是中药相关论文首次发表在世界顶尖杂志上。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理查德·巴赫(Richard G.Bach)教授在述评中指出:“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其成果是近10年来对急性心梗治疗的重要突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Kenneth W. Mahaffey教授评价称“开启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新时代”。
通心络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权威推荐
基于CTS-AMI研究等一系列高质量循证证据,通心络于2025年6月正式获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权威推荐。该指南由韩雅玲院士、杨跃进教授牵头,全国60余位心血管专家共同制定,是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权威指导文件。
《指南》明确推荐:通心络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是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IIa,B-R)。这是中医药在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标志着通心络已成为中国特色心血管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在《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发布会上表示最新指南对我国特色方案和通心络等创新中药强推荐。
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在指南发布会上指出:“指南在关注冠状动脉大血管再通的同时,更加关注微循环改善和全面管理,新增抗心肌缺血、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章节。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 根据中医药临床循证研究结果,新增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抗心肌缺血、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推荐通心络。”
心梗救治日:两个“120”之外的第三重保障
心血管疾病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心梗更是其中最凶险的一环。自2014年设立以来,“心梗救治日”始终倡导两个“120”:胸痛及时拨打120,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这对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尤为重要。
同时,通心络通过严谨的现代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其在降低心梗死亡与复发风险方面的显著疗效,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武器,也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树立了典范。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的正式推荐,通心络已成为中国心血管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心梗患者提供了“第三重生命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