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妈今年58岁,热爱广场舞,生活一向自律,却总是隐隐担忧肠胃健康。她身边的老友,最近查出肠癌晚期,让她夜不能寐。
医生建议做肠镜检查,王大妈一听这“肠镜”二字,犹豫再三,不禁想问:“到底有多必要?真有那么可怕吗?”不少人听说肠镜,第一反应是恐惧、回避,认为麻烦、尴尬、甚至害怕痛苦。可你知道吗?有研究表明,做一次肠镜,防癌效果可长达5年甚至更久!
那么,肠镜究竟是救命的“关键一步”,还是被恐惧夸大的“洪水猛兽”?
肠镜为何让多数人“谈之色变”?其实这背后不止是对仪器的恐惧,更是对未知的担忧。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前五位,每年新发病例超53万,且有年轻化趋势。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直到出现腹痛、便血才警觉,而这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从医学角度看,肠镜的作用不只是简单地“看看肠子”。院士王辰曾公开表示:“一次高质量肠镜检查,平均可让肠癌风险降低60%~90%,预防效应可持续5年以上。”这份效果,来源于其“早发现、早切除、早治愈”的筛查优势,能及时发现息肉(结直肠癌的“预备役”),并在检查时直接切除,避免恶变风险。
![]()
科学研究还发现,通过肠镜筛查发现的早期肠癌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相反,如果等症状明显才就诊,5年生存率或将不足50%。由此可见,肠镜并非可有可无的体检项目,而是真正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防癌利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因为种种误区而一拖再拖。
数据验证,规律做肠镜的群体,肠癌晚期发现率较未筛查人群下降约71%。首先,绝大多数结直肠癌都源自良性息肉,切除后可直接阻断癌变链条,降低患癌风险。做肠镜的过程中,医生能直视肠腔,发现其他隐性问题,如炎症性肠病、肠道狭窄等,及时干预,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担心肠镜过程痛苦。实际上,现代无痛肠镜已大为普及。在镇静剂辅助下,检查过程仅需20分钟左右,多数人无明显不适。
一项针对1200名肠镜患者的调查显示,92.8%表示体验“比想象温和”,80%以上愿意定期随访。与其因惧怕“一时之痛”而错失早期防控的机会,不如主动选择科学筛查,给自己和家人多一份安心。
![]()
除了身体层面的获益,定期肠镜还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很多高危人群——如有大肠癌家族史、经常便血或排便异常者,每次检查后都能极大降低“癌症焦虑”,主动调整生活方式,睡眠和食欲都出现同步提升。
建议45岁以上人群(或有家族史者提前至40岁)每5年做一次高质量肠镜筛查。有人表示麻烦,实则只要提前做好准备,流程并不复杂。
检查前一周避免高渣饮食,提前2天可进食流质,配合医生指导服用泻药,确保肠腔清洁。检查当天全程有医护陪同,无需紧张。选择有经验、设备先进的医院和专业医师,是高质量肠镜的保障。
![]()
此外,若发现肠息肉,切除后需遵嘱定期复查,有助于降低复发及癌变几率。对高风险人群——如既往曾长过多发或高级别腺瘤、长期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患者,筛查频率可以缩短为3年一次,并注意同步调整饮食结构,少油多蔬,戒烟限酒。
对于普通人群,坚持规律生活作息,重视平衡膳食、适当运动,搭配肠镜筛查,形成预防闭环,是降低肠癌风险的“黄金搭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