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时间段,我被两部剧整得一会儿想摔遥控器,一会儿笑出嘎嘎声。央视《四喜》主打一个“气人到炸”,未婚先孕、彩礼缩水、极品亲戚轮番上阵,最新还把冯家“要不行了”的伏笔坐实,妥妥的现实风暴。另一边,东方台《他为什么依然单身》走的是“毒舌喜剧”,霍建华这次把嘴皮子磨成了刀,见暧昧对象喝奶茶,出口第一句是“你体重多少”,看人家喷个补水喷雾,还补刀“你的脸是沙漠吗”。很懂,真的很懂——不用看简介都知道这人为什么单身。
![]()
我这几天追更,手里泡面都能看凉。一个把你气到翻白眼,一个把你笑到抽筋,情绪被这两部剧来回拽,连手机电量都跟着坐过山车。
《他为什么依然单身》,霍建华的状态是真的松弛。他演这个别扭、傲娇、嘴上没把门的“俞瑜”,明显就像穿着合脚鞋,走路带风。剧里他和朱珠的对手戏,一个冷感医生,一个毒舌作家,气场对上了,眼缘也不差。尤其生日那天那场戏,俞瑜拿到“唯一一句生日快乐”的时候,镜头没啥花活,但那种成年人的克制、别别扭扭的欢喜,味儿到了。很多网友吐槽他“在这部剧里演爽了”,我也有同感,前几年《如懿传》里憋的劲,好像在这儿找补回来了。
![]()
话说回来,喜剧节奏需要配角打下手,这没问题。问题是,这部剧的女二号线,硬塞到我嗓子眼里,咽不下去。
李凯馨演的“夏小满”,出场就是男主的邻居。隔壁有噪音,她气不打一处来,拍墙拍门,动作很大,表情却没跟上,嘴还有点紧,台词吐字也松,整套组合拳下来,观众席这边出现了“鹿小葵既视感”。有弹幕直接写:“我好像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某位小姐姐。”这种既视感对演员太伤了,偏偏戏份还挺多。
更要命的是剧情推进的“奇技淫巧”。你品品:邻居之间轮流送对方进医院;闺蜜把昏睡中的朋友交给刚认识的男邻居;男主生日当天,靠这条女二线促成他和女主吃蛋糕、说“生日快乐”。这心也太大了吧?弹幕一片“这也太不讲基本安全常识了”。我看完那段,脑内只剩下:功能性、功能性、功能性,编剧就是要用她把男女主拱上车,过程合不合理不太要紧。
![]()
更离奇的在后面。夏小满和女主,几句交心,感情起飞,第二天就去家里吃饭,再一转眼,俩人已经同床聊天。年龄差十来岁,认识时间还没超过两集,这速度,社恐人看了会过敏。弹幕都炸了:“这么快就熟了?不科学!”
演技之外,妆造也把观众往戏外拽。李凯馨这次的眉眼妆很顶——黑眉毛又粗又浓,镜头一给近景,存在感铺面而来;腮红粉得很明显,假睫毛也“咔哒”地翘着,连下眼睑都刻意画了睫毛。两人早上赶电梯的那场,朱珠这边就是清清爽爽的淡妆,整个人风轻云淡;夏小满这边眉眼一出,妆感先把人钉在原地。说句不好听的,镜头越贴越显“用力过猛”。这不是黑妆造团队,角色定位如果就是邻家小妹,那这套妆,太容易显“滑稽”。演员状态+镜头调度+妆容策略叠加,观众的“割裂感”就来了。
![]()
说实话,靠近真实生活的戏,越是日常,越经不起雕花。一个眼尾的线条、一句台词的咬字,都可能让观众出戏。镜头不怕人素,怕的是“做作感”压过人物。
最惹火的点在价值观。剧里夏小满跟女主吃饭时,认真描述自己的理想婚姻:她来打理好一切,让丈夫去外面拼事业,自己当全职太太,老公把生活费带回家就行,还真把“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当成金科玉律。弹幕火速上线:“请停止这种过时的婚姻观。”也有人打直球:“每个人可以选择生活方式,但别把牺牲式分工当成唯一答案。”
更敏感的是,女主还回了一句:“你今后一定是个好太太。”观众立马解读为认可。这个桥段一播,评论区就分成好几派:有人坚持女性独立,有人说“尊重每个人选择”,也有人把可能的后果列了半张清单。对剧作而言,这不是小事,剧本里人物说的话,背后就是态度。你可以呈现多样选择,但别把某一种设定“粉饰过头”,尤其是在一个现代都市背景的故事里。
![]()
我的看法也很直白:全职太太本身并不“有罪”,那是劳动也是价值,但戏里把“只要男人给生活费就够”的想象写得太轻飘,现实里风险点多得数不过来。创作不是喊口号,但至少要把角色的选择逻辑写扎实,别像贴纸。
说回演员本身。李凯馨这几年资源不差,这话大家都知道。她妈妈是新加坡的主持人,继父是明星理发师,入行没两年,演了几部配角很快就升到女主。2019年搭档邢昭林、张云龙,那会儿两位势头正旺,资源好是真的好。后面又跟梁靖康、赵奕钦、金泽、何昶希合作,女主戏一部接一部,水花有,但不算大。
看势头走不出来,她又换路子,去大男主或话题剧里演女二,刷存在感。今年《赴山海》里,戏份不小,但成毅的势头太猛,她这个女二确实没接住流量,反倒是“柳随风”“宋明珠”那条线靠打戏和CP感小火了一把。到了这部跟霍建华、朱珠同台,曝光是有了,可角色功能太明显、演法又不够细,观众记住的是剧情的“别扭”,而不是人物的“可爱”。
![]()
我真心建议,停一下,找准路子。或许把基础训练补一补,台词、情绪、眼神这三件套,扎实了再挑角色,别让妆造和剧情成为你的“替代方案”。
换个频道,《四喜》这边的情绪,是彻底相反的。袁碧晨未婚先孕,婆家那边还算计彩礼,许家人的“操作”简直把弹幕逼成大型吐槽大会:“这不就是典型的某些亲戚合集?”前面一直被猜的冯家是否会出事,最新剧情也给了明确方向,悬着的那口气落地了,但观众反而更气。这戏拿捏的是生活的窒息感——你说不上谁是坏到骨子里,但每个人的自私和小算盘,能把一个年轻人的日子磨到没光。
![]()
你看,一边是霍建华嘴上刀刀见血,把人逗笑;一边是《四喜》把现实那点逼仄、那点难,铺在你眼皮底下。我这种追更党,这周就是“拍腿”和“拍桌”自由切换。两部剧一个轻,一个沉,讲的都是亲密关系里的边界感,一个用笑话你,一个用生活戳你,情绪刺激拉满。
说句掏心窝子的:观众真的不挑刺,只是怕被敷衍。男主女主能不能甜,那是后话;女二能不能成立,能不能别为了工具化硬凹,那是面子。别把观众当“只图嗑糖的人”,大家对细节的敏感度比你想的高。台词不清、情绪不稳、妆造违和,这些都能让人跳戏。价值观这块,更别偷懒,把人物放在真实土壤里,哪怕她的选择和主流不一样,只要逻辑通、后果展现清清楚楚,观众都愿意看。
最后我抛几个问题,咱们评论区掰扯起来:
![]()
我把话放这儿:好剧不怕挑,怕的是没诚意。希望创作者们把力气花在人物动机和生活质感上,别再让功能性角色替故事擦屁股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