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
龚先生
“免费捡白菜”“免费拔萝卜”……近期,社交网络平台出现不少“免费捡菜”的短视频和帖子,且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好像不少地方都有。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北京警方很快对北京郊区“免费捡菜”进行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不少帖子打着“免费捡菜”噱头,实际发布了侵犯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实信息。有人因听信这些帖子,擅自捡拾农作物被警方行政拘留。
![]()
(网友发布“免费捡白菜”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也对“免费捡白菜”发出通报,称事件系网络平台用户发布免费采捡白菜不实信息、部分网民转载传播、媒体记者未深入核实予以报道、部分群众受媒体误导采捡白菜、个别自媒体“失真发声”引发,多人被追责。
“捡白菜”事件看似影响不大,实则危害不可低估。
首先,“捡白菜”行为直接侵犯了农民的劳动成果,直接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
其次,这类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的调查就显示,“免费捡白菜”经网民转载传播、媒体报道放大,最终导致群众受误导采捡白菜,形成群体性事件,扰乱正常社会秩序。
再次,侵蚀社会信任基础。当虚假信息屡屡得逞,人与人之间、公众与媒体之间的信任就可能逐渐瓦解,甚至造成社会诚信危机。
前有伪装的“佛媛”“王妃”,后有免费“捡白菜”,为何网络上的“毒流量”总是此起彼伏?
究其根源,是流量经济的畸形导引所致。
在“注意力即经济”的时代,流量直接关联利益,一些人为了博取关注不择手段。从“佛媛”的假装礼佛实为卖货,到“王妃”的虚假贵族身份,再到如今的“免费捡白菜”,本质上都是通过制造噱头、编造谎言来吸引眼球。这些内容往往简单粗暴、刺激性强,比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更容易获得传播优势。加之算法推荐的推波助澜,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毒流量”应“运”而生。
同时,责任主体的多元化为“毒流量”提供了生存空间。从内容创作者到平台方,从普通网民到专业媒体,在信息传播链中各有其责。但从内蒙古赤峰发布的通报不难看出,网络用户发布不实信息、网民转载传播、媒体未核实报道、群众受误导采捡、自媒体失真发声,几乎涵盖了信息传播的所有环节——这种责任分散导致监管困难,让“毒流量”有机可乘。
![]()
(图源 新华社)
扼住“毒流量”的咽喉,需要多方合力,构建全方位的治理体系。
平台方应当承担起主体责任。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道关口,社交平台必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加大对可疑内容的识别和处置力度。同时优化算法推荐,改变单纯以流量为导向的内容分发模式,增加真实、优质内容的权重。
内容创作者应强化自律意识。追求流量不应以牺牲真实和社会责任为代价。内容创作者应当认识到,只有真实的、有价值的内容才能获得长久生命力。短期的流量狂欢可能带来一时的利益,但长远来看,损害的是个人信誉和行业发展基础。
广大网民也应提高媒介素养,面对各种“惊人”信息,保持理性,不盲目转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民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每一次点击和转发,都在不同程度塑造着网络生态。
专业媒体更应坚定职业操守。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专业媒体不能为抢时效而放弃核实,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做网络信息的“过滤器”而非“放大器”。
当每个环节都能守土有责,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毒流量”不时兴风作浪的局面,让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
不让流量成为狂奔的“野马”,不仅是为了维护相关人群的权益,更是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